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后,西部各省市闻风而动,尤其是西部几个特大城市,都欲争当西部开发的领先者。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地处东西结合部,既有三峡库区的新优势,又有西部工业重镇的“老资格”。但重庆能否在西部大开发中受益,成为领先者,还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面临的种种优势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蓓 《管理科学文摘》2011,(11):158-159
面对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青海省做为西部一个资源大省和经济穷省,其经济发展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利用丰富的自然物质资源,增创新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应更加着力建设“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这是青海省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青海省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青海只有将资源的独占性与科学开发利用相结合,促进主导产业持续发展,稳定产业基地建设,才能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大潮中取胜,也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龙年春节,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认真研究贯彻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省委书记周永康明确提出:把开发水电资源,实现“西电东送”作为四川五大支柱产业之首。四川省委、省政府这一战略决策,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我国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南,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实施“西电东送”,是立足于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 西部大开发中,青年专家应充分发挥“创新尖兵”和“青年突击队”的作用。青年专家要研究大开发,服务大开发,推进大开发,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拥有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从西部大开发中寻找课题和商机,为西部大开发贡献青春  相似文献   

5.
<正>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大”字上,与东部沿海的“点线开发”不同,西部实施的是“面体开发”战略。其鲜明特征是:大面积、大思路、大力度、大开放、大效益,因此,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选择“跨越式”发展道路,这是由中国的时代特征和四川的省情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决策与信息》2006,(9):72-72
9月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在全国政协“推进西部大开发”专题协商会上说,西部大开发自2000年实施以来,已初见成效,西部地区GDP六年翻一番,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上月回眸     
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规划》把发展作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第一要务,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要达到的主要奋斗目标,即实现“一稳”和“三新”。(据《人民日报》2007年3月2日讯)  相似文献   

8.
李永红 《决策导刊》2000,(10):15-18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该怎样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开发其西部和“阳光地带”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十堰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黄金通道,如何唱好“西进工程”这出戏,以崭新的态势、面貌来迎接这一机遇,在国家实施这一战略决策中扮好“承东启西”、“一肩挑两头”的重要角色,既需要基础设施(路、网、水、电)等来奠基,更需要挖掘人才资源来服务“西进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西部大开发的“西进”帷幕已经拉开。中央这项把握全局、面向未来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素有“楚北边疆、蜀西孔道”之称的房县发展,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房县位于十堰市西南部,东接荆襄,西通川陕,承东启西,自古是通向西部的门户,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悠久的历史文化,旖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久富盛名的农副特产,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 西部大开发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需要西部几代人的甚至十几代人的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西部大开发,应该是教育、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思想观念,哪个先行?依我之见,西部大开发应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人”一手抓“钱”,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2.
<正> 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正确而重大的决策,它的实施必将推动相对滞后的西部经济迅猛发展。同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还必须实施“大保护”,“保护”的目标和措施纳入“十五”规划之中,加以组织和实施。“大保护”的项目和内容主要是: 一、保护自然林。在大开发中修铁路、公路、发展小城镇、建立大市场、建设大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应考虑到这个问题。不要忘记当年“大办钢铁”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恩施州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地区,是湖北省惟一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国家每年投入用于发展民族经济的专项资金主要有:扶贫贴息贷款、民族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资金、救灾资金、社保资金、世行贷款、西部大开发资金等数十亿元。今后5-10年,国家对恩施州投入的专项资金将达到600亿元。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对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     
《领导决策信息》2010,(10):27-27
联合打造“兰西银黄河上游经济区”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副省长郝远在今年关于如何更好地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提案中建言:把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将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联合打造成“兰西银黄河上游经济区”.并纳入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势必将更好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西部大开发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推进,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防止和减少人为的干扰与失误。无论从市场经济本身是法治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事的角度,都说明西部大开发必然涉及一系列“法制”问题。总之,依法进行西部大开发,才能使整个开发建设过程规范、有序和高效,也才能进一步树立人们的公平、正义价值观念及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收益与成效,最终实现党和国家英明决策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空谈误国,实于兴邦”,这已成为至理名言。西部大开发,四川大跨越,关键是大干、巧干、实干。省委书记周永康多次强调,机遇只给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西部大开发,既要造势,更要抓落实。    抓落实,就是要把西部大开发的大思路、大政策、大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上。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载体,是四川实现跨越的“起动器”。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话。有了项目,就有了支撑,有了资金,就能排除“万事开头难”。跨越是超常规发展,要运用一些特殊的经济规律,要解决一些特殊的矛盾,要形成特殊的优势,因此项目必须充分体现“大、新、高”的特点。大,就是要有规模,要有份量,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世界上都有其重要性和竞争力。新,就是要有新创意,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独特性和牵动力。高,就是高层次,高效益,富有科技含量和强大生命力。只有同时具备了先进性、可行性、成长性、特色性、高利性和时代性的项目,才是推动四川实现跨越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西部大开发是西部的大机遇“西部大开发”是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中国的西部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但自然生态环境较差,交通、通讯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发展明显滞后,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将倾注于西部,因此,西部大开发也可以说是西部的大机遇、西部的大开放、西部的大  相似文献   

18.
现今,中国大地开始弥漫 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浪。其实,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浪兴起之前,已出现了大批开发西部的先进者,循着这些先行者的足迹,不难发现他们中既有在西部已找到立足点、大步腾飞的,也有一些企业家知难暂退,寻找下一个机遇的,更有一些企业家失陷于“泥泽”中,这些失陷“泥泽”欲罢不能的企业家,虽然“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细细分析还是能找出“不幸”的共性。 福建某地三位企业主花费了三十几万元考察了重庆XX地区后,认为市场前景较好,于是出资近六十万元建立了卫生巾厂,当年盈利18万元,以为这下可以在此大展…  相似文献   

19.
探寻西部开发与保护的结合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始终面临着经济大开发与环境大保护的两难矛盾。一方面,我国西部既是生态屏障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又是中国经济落后的地区,面临的发展任务特别沉重。经济大开发与环境大保护的矛盾尤其突出。探索新的思路、寻找西部经济大开发与环境大保护之间的结合点,变“两难”为“双赢”,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有了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西电东送”“川电外送”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前,我国国有经济改革面临的问题既有中观、微观层面的企业制度、管理、科技创新问题;更有宏观层面的产业战略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就是属于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纲领性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实施“西电东送”“川电外送”则不仅是组成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头戏”“大手笔”,而且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布局势在必行、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