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元宇宙是科技时代的神话叙事,也是神话时代的精神复归。早在巫者降神的时代,人神杂糅已经开启了现实与虚拟的交融之道。《九歌》时代的祭祀歌会与新时代的跨年演唱会异代同调,说明现实与虚拟的交流乃是人类本质所在。追求肇自太极的人文之元,是理性发展的神话想象。“元宇宙”是现代现实与虚拟的谱系构建,也一定要在谱系学说的整体性、互动性与秩序性的视野中得到解读与约束。“元宇宙”只是一个人类现实与虚拟交流的过程,没有建成的那一天。“元宇宙”只是一个对话者的空间,只是神话时代的人神杂糅的科技版。构建秩序,是保障“元宇宙”有序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在2021年学界、业界围绕“元宇宙”的大讨论中,一种未来的互联网形态及其虚拟生活世界呼之欲出。“元宇宙”概念天然地关联到神话学一贯关注的元叙事、宇宙观问题,指向讨论人类对“人之于宇宙”这一基本、终极问题的思考。在既有的创世神话表达库藏中,诸如造天造地、绝地天通、换人种、撑天柱神话都在讨论不同层面上的多元宇宙问题,和虚拟、沉浸、交互、智能的数字宇宙互为映照。“元宇宙”这一概念是否能够变现不是神话学关心的重点,而元宇宙所代表的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则关乎人类未来社会演化带来的心灵、价值和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与现实平行的虚拟技术,“元宇宙”正在以新型的范式架构人们的记忆并引发新的奇思异想。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表象,更是借助技术阐释世界的一种社会化新经验,是对现实主体的夸张式宣泄,对个体存在经验的新操纵。然而真实世界与元宇宙世界如何构成新的媒介域,这需要从人作为主体去回应和重塑新型社会关系。将元宇宙与古代创世神话并置,可以看出,元宇宙与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逻辑建构有着相似的模式,两者都意在开辟一个与现实平行的空间,以求解人与宇宙时空的完美关系。而从媒介域角度而言,上古神话叙事与元宇宙之间是信息交流与控制的迭代——一个用语言文本演绎,一个用虚拟技术赋权,并起着配置社会结构、建构驱动社会组织的媒介域功用。二者不同的是,创世神话意在神幻的世界中建构“天人合一”的“道”,其宗旨是实现现实世界中天道、地道、人道、神道的认知统一;而元宇宙则仍沉浸在概念“自嗨”之中,尚需在主体世界生成新潜能,以体现技术闯入社会生态中的地位和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唯物史观为意识纲领,以生命本体论为基点剖释创世神话中的生殖崇拜文化。创世神话中所叙说的天地起源万物肇始成因和人类诞生由来交织着自然崇拜和生命崇拜这两种生殖崇拜类型。原始先民的万物有灵观主导着他们的生殖崇拜信仰。宇宙卵生型神话将世界的本原想象成“鸡子”,定义为“宇宙蛋”,源于原始先民对女性生殖器官和分娩过程“以己度物”的神话推理逻辑。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潜水捞泥者神话中泥土的形象,运用类比思维与生命排泄物相联系,并递进推演,最终提出男性创世学说。鲧腹生禹神话和触树感生神话分别以鱼和树为具有象征性的自然物来隐喻生殖力和性。归根结蒂,原型(集体无意识)实为创世神话中生殖崇拜文化诸思想类型的本源。  相似文献   

5.
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1923年)为起点,顾颉刚所代表的“古史辨”派古史研究和神话学,以“疑古”“辨伪”为思想武器、“古史即神话”为理念,把与古史纠缠为一体的古神话剥离出来。他的“层累的造成的古史观”亦即神话观和“历史演进法”,开了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中国古神话(古史传说)的先河,为中国神话学的创立铺设了一块基石,成为中国神话学初创时期西方人类学派神话学之外的又一重要学术渊源和流派。“古史辨”神话学的特点,在神话学研究中被概括为“古史的破坏、神话的还原”。  相似文献   

6.
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以“奇”见称 ,历代都将之归为寓言和象征手法的作用。其根源在于神话思维对庄子和屈原的巨大影响。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笔下的意象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多以具象表达概念和思想 ;三、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分别更具“玄”和“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不断丰富着地缘政治理论,由数字技术架构的元宇宙将成为地缘政治继海陆空天并行发展的新空间,成为未来大国国际竞争的重要战场,进而引发“智缘政治”博弈。“智缘政治”博弈是行为体通过引领元宇宙数字技术、控制元宇宙虚拟世界的数字主权和数字疆域以实现政治博弈的目的。元宇宙逐渐对“智缘政治”的浸入,将威胁国家数字主权安全,激化“数字疆域”博弈态势,加剧“虚拟边界”模糊而催生文化冲突。为此,应从完善数字空间战略布局,树立元宇宙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共识角度构建数字空间治理方案,以防范化解元宇宙空间的“智缘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嗥为“民神不杂”时期,少皞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项“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9.
日月神话,属自然神话,是远古人们关于自然观念的一种幻想的艺术反映。但是,它并非只是梦幻性的存在,《文心雕龙》说:“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辅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这种把“文”和“辞”即口头的神话传说与宇宙万物相联系的思想,是人类早期文化传播的特点决定的。“言立而文明”,本文试图把少数民族的日月神话  相似文献   

10.
1.白俊奎.乌江、酉水民间文学中的“走龙”崇拜———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两河流域”龙崇拜的文化特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4)。2.毕鹏晖.英语语言文化中的古希腊罗马神话.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3.才让南杰.昆仑神话与文化传承中的神女形象.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4)。4.蔡慧清.中国神话的存在状态———德克·卜德中国神话研究述评.求索,2006(8)。.5.曹春茹.中国古代神话中石头的生殖崇拜.语文学刊,2006(16)。6.曹静生.浅议传统神话题材电视剧的改编创作.当代电视,2006(7)。7.陈国光.彝族史诗中的创世神话.西南民…  相似文献   

11.
一、模式概说何谓“流观”?就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观念。房龙曾说中国人不懂得焦点透视①,初闻确有贬损之意,但这又是一个十分客观的说法: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以大地,上下为中心出发的宇宙观念,不但在神话哲学里,而且在华夏美学里都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美学思维,  相似文献   

12.
反映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原始宇宙观的,有很多所谓“化生”神话。诸如印度的“自在”死,其头、目、发、骨、腹分别变成天、地、日、月;中国的盘古死,其气、眼、筋、肉、发、皮、毛等分别变成日、月、星、山、河、谷及草木等等,这些都是古代民族的“化生”神话。茅盾论及人类学派对神话起源的解释时曾指出:“一切神话无非是原始的哲学、科学与历史的遗形。”的确,后人从这些神话中除了发现古人的不少历史和科学之外,还发现了不少原始的哲学认识,诸如对天地起源,宇宙结构,人类起源的认识,等等。  相似文献   

13.
从元文化层的角度看,中国古典悲剧与团圆意识处于同一个“宇宙卵”中,具有同步共生性。可以从原始神话中逐步分析、梳理出两者间的模糊组构关系,这些关系是以后文学发展中特别是戏曲艺术剧作的主要借鉴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学科对“元宇宙”内涵的阐释存在较大差异。在“元宇宙”跨学科话语狂欢的总体背景下,“元宇宙”文论话语存在“形而上学化/去形而上学化”和“中国式理解/去中文语境化”的理解倾向。由于“元宇宙”是一个全新的、指向未来的概念,对“元宇宙”文艺中诸如“交互和沉浸”、“身体-主体”以及“‘元宇宙’叙事”等问题的阐释,只能调用既有理论资源,以“新瓶装旧酒”的“理论组装”方式展开。“元宇宙”文创在各地已进入落地阶段,总体存在数字文化资本暂未被有效运用、镜像生产僵硬、拟像狂欢又遮蔽文化价值传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神话学(Mythology),是考查神话或者宇宙起源传说、诸神传说和英雄传说的科学。这个词也用来作为一个术语指这些传说本身。因此,当我们说“希腊的神话”时,我们指的是有关希腊诸神、英雄和宇宙起源传说的整体。而当我们说“神话的科学”时,我们指的是解释这些古代叙事作品的尝试,以及由这种解释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理论体系。的确,  相似文献   

16.
康德对现象界/物自身的区分中隐藏着元宇宙的哲学奥秘。基于兰顿和查尔默斯对康德先验观念论的认知结构实在论(ESR)解读,现象界关乎事物的关系性质,物自身关乎事物的内在性质。这意味着,实在的关系性质或元宇宙的物理学结构是可知的,而其内在性质或元-宇宙的物理学结构是不可知的。“元宇宙→现实世界→元-宇宙→本体世界”的模拟链条连接了元宇宙与物自身。对认知结构实在论的“平原景观”和“山地景观”的区分,为我们理解康德与元宇宙提供了一个实现双向阐释的全新视角:元宇宙的模拟假说契合于认知结构实在论者的口号“一切源于结构,结构源于X”,而这里的“X”正是康德的物自身。最后我们回应了一些重要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赵树功教授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气是中国哲学的元范畴,它和道、理、无、一、玄、天等范畴一样,是古代哲学中阐释宇宙生成、物我关系的重要范畴。该书以范畴正本清源的梳理为基本手段,将古代文人以气论文的历史视为一个历时性的学术整合过程,通过这些范畴内外关系的研究,提炼对这些范畴具有统辖意义的元范畴,并尝试以元范畴之下范畴之间的关系结构,追溯复原古代文学理论的体系。该书构建了一个以气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涉及文学本原研究:元气为文学发生的源泉;文学创作的文机涵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13,(6):I0001-I0001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本期主题“神话观的变革",《新世纪神话观的变革与神话研究新趋势——中国神话学会前沿对话》文章中,叶舒宪与廖明君探讨如何让神话研究重新整合和沟通文史哲与宗教、政治、艺术、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谭佳《神话为何属于文学研究?——以晚明、晚清西学分类为起点》从晚清由西学传入中国的“神话”与中国“天”之内涵的错位,造成了中国神话学从属于文学研究的尴尬境地,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何以能更贴近本土文化实质的思考。安妮萨·卡萨姆、杰梅楚·梅格萨著、唐启翠译的《铁和珠子:男性与女性的象征符号——一项关于博尔兰奥罗莫人饰品的研究》尝试在相对完整的传统文化中来探索和展示“物的意义”,是人类学研究“物的民族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9.
“Metaverse”一词在传入中国并被翻译成“元宇宙”后引发全民热议和行业拥疍,不仅入选年度流行语榜单,还被推向信息、数字、科技、金融等产业风口。从术语翻译和传播的视角考查“元宇宙”的译介过程,通过概念史的方法辨析“元宇宙”的概念演进,可以看出“元宇宙”并不是符合意译原则和表意规范的汉语表述。追寻 “元宇宙”错位表述的概念意涵, 映射出智能科技迭代升维的美好愿景, 体现出资本扩张和产业发展的强劲推动,表现出国人面对现代化转型的时空焦虑。对“元宇宙”概念流行的现象需要进行冷思考,外来科技术语的规范译介和科技名词的自主探索不仅事关跨语言交际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对科学技术的自立自信自强也具有建构意义, 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究概念流行的本质根源。  相似文献   

20.
百年来,盘古创世神话外来说和本土说,虽各有所据,但都不是铁论。其实,它是印度文化和中国元素的合体,其四个基本元素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已经具备,即宇宙卵元素、特殊的宇宙圣数模式、身化万物的创世情节和生命宇宙观。这些中国元素以东汉晚年印度原人创世神话和梵天金蛋创世神话播入中土为契机,与之结合而产生了盘古创世神话。因此,盘古创世神话是以本土文化元素为基础,由外来文化的启发诱导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