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奥之城”概念的提出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事件,奥运会早已超越体育赛事的竞技场,成为举办国的公共外交、国际传播大舞台。从2008年夏奥会到2022年冬奥会,北京作为全球唯一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提出了“双奥之城”这个唯一性概念,并推出了《双奥之城城市之光》冬奥会主办城市系列宣传短视频。系列短视频由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出品、华扬联众策划制作,在境内外多种媒体平台同步发布。作为《双奥之城城市之光》项目策划制作方华扬联众的负责人,笔者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并对该项目进行了奥情监测和传播效果研判。  相似文献   

2.
体育外交,是国家公共外交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传播本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任务。体育以其"世界通用语言"的特色,发挥着公共外交"草根战略"的作用。体育交流,尤其是大的体育赛事往往成为国家关系改善和国家形象建构的契机,体育运动员也以其"艺术感染力"扮演着公共外交形象大使的角色。本文将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探讨体育外交在塑造和传播我国国家形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略论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外交取得了增进国家交往和赢得国际认可的巨大成就.当前,奥运外交辉煌犹存,中国"体育热"持续升温,国际体育交往活动日益增多,这些都为中国体育外交提供了机遇.同时,在如何提升自身体育综合实力,摆脱体育政治化困扰等问题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国需要重视并把握体育外交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体育外交工作健康发展,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总体外交目标.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的竞争本质上是价值话语的竞争。价值话语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决定公共外交成效的关键。中国公共外交的成效最终要取决于核心价值话语的构建。中国应以共享性原则、公共性原则和共识性原则,在包容现代普世价值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话语体系,以确立公共外交的价值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自二战以来十分重视通过公共外交向阿拉伯民众宣传其国家政策、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以期获得阿拉伯国家政府和民众的支持,从而维护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利益。依托于信息传播的媒体外交是美国对阿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也在媒体外交资源整合、方式选择、实践创新、绩效评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危机反应、"战略沟通"项目和文化外交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外交模式。相比较而言,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应急策略,灾难外交是其主要形式;中国的"战略沟通"项目主要体现在"文化年(国家年)"项目的运作上,把关于中国的信息与中国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展示;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主要方式,因其双向互动的特点更容易为他国的公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中国着力构建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7.
体育产业是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基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间要素禀赋及价值功能的共性特征,厘清以城市为主要载体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不仅会增加举办城市旅游人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提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等,也会增加举办城市的交通压力、影响市场物价和城市环境等。研究表明,举办城市管理者要明确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和宣传工作,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构建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促进更高质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带动城市大型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实现“绿色、共享、开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鲜亮底色,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取向.高校大学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为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在青年志愿者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青年志愿者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有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激励青年志愿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有助于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感召青年志愿者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者.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和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嵌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全过程,深刻认识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努力构建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运行各环节,为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发挥独特的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通过举办奥运会,在中国介绍和宣传奥林匹克文化和作为奥林匹克文化背后底蕴的西方哲学精神以及西方现代文明。同时展示中国5000年的历史与文化,开展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活动,期待以人文奥运为契机,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尽快融入世界当代体育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各大城市逐渐掀起了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高潮,这种密集型体育赛事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文章从三个方面予以分析:一是中国国情;二是中国转型时期的特点;三是从文化和风俗学意义上讲,体育赛事起到节日不足的调剂作用。文章对集约式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具体讨论,最后从"节俭办会"原则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陈曦 《国际公关》2022,(1):30-31
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进全新历史阶段以来,国家形象就被视为最为核心的软实力和影响最深刻广泛的国际竞争力要素。体育因其体现着全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长期以来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作为高端信息密集型的国际交往平台,成为了各国高度重视的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的国际性窗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考虑多元文化之间的话语权竞争,结合话语传播中要素资源的利用来确定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克服西方二元对立的话语权力观,树立社会建构主义的辩证话语权力观。我们需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建立科学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理论体系,适时提出中国话题和中国方案,增强我国的内容掌控权。在参与者上,除传统外交中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外,还需要组织调动各种非政府组织、企业、机构、个人参与公共外交话语活动,利用通俗方式对外方的普通民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解释。在平台上,在加强对传统媒介资源的利用之外,还要充分调动书刊、影视、广告、自媒体等大众传媒手段,增强我国的媒体控制权。这些原则须置于整体外交话语体系之中,保证我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外交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文化价值观的输出是公共外交的根本任务之一,因此,文化决定了一国公共外交的特质与内涵。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已渗透到中国的政治制度设置、经济发展模式、军事建设理念和社会道德规则等各个方面。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特别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关系,将成为思考国家外交战略内涵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邹麒蕴 《国际公关》2023,(19):164-166
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宝贵经验,为中国文化传播提供良好机遇。面对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适应新时代国际舆论格局和信息传播生态的新变化,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一个负有国家外交使命、必须面对两种差距迥异的文化环境的人,如何在北京的文化洪流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一个进入现代多元文化洪流中的外国使馆,如何增强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和陌生的中华文化之间建立一条相互融合的通道。从各国使馆文化参赞的眼中回眸中国文化、北京生活,也让北京人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生活,是我们建立新栏目"魅力外交"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公共外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对话交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进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与国家利益是公共外交的终极目的。公共外交的基础是文化,庐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样式,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以白鹿洞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以东林寺为代表的宗教交流、以庐山别墅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与交流、以庐山景观为中心,展开个体为主的公民旅游交流构成了以庐山文化为基础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伴随世界权势格局尤其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多事之年",为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重压力,中国需要将已有的"文化-公共"外交进行战略化考量,以消除国外民众和舆论对中国的误解以及预防性形象构建为战略目标,并通过不同战略手段的运用,探寻中国的"文化-公共"外交战略,实现进一步持续性崛起。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10,(7):F0003-F0003
温哥华冬奥会绘中国人带来极大兴奋,在冰雪运动项目上,中国已经攀升至冬奥会金牌榜第七位,奖牌总数列第八位。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人又一次为竞技体育的成就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外交概念的界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国内学者推进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构建公共外交框架进行述评;最后在评析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未来中国公共外交应关注的重点,突出表现在塑造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模式、借鉴美日韩国家的经验和建构公共外交战略框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英美等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公共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功能意义。得益于智库等非政府组织和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支持,使得西方国家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得益彰;此外,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西方国家开始运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网络公共外交。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公共外交成效显著,并成为实现其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无疑为我国刚起步的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一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体系;二是整合文化资源,构筑一个弹性、高效的管理体系;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推动网络公共外交;四是培育非政府组织,深入开展整合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