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教育智能化迅速演进,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培养提出了诸多新挑战。回顾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相关研究发现,存在“实践影射”和“素养升级”两种概念进路及相应的框架结构。通过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核心内涵与关键要素的深度分析、重要维度与指标的综合抽取,构建了包含“智能教育认知”“智能教育能力”“智能教育态度”三个一级维度、六个二级维度、十三个三级维度的整合性框架。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水平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当双向驱动充分发挥能效,提升智能教育认知水平;掌握智能教育技术之用,增强智能教学创新能力;关注人机协同伦理价值,再思智能时代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时代已成为学校教育竞争力发展的新背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学校教育竞争力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尽管人工智能为学校教育竞争力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但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竞争力发展仍存在智慧教学质量受困于智能技术表层应用、智能化管理难以兼顾技术效能与人文关怀、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发展受困于浅层技术感知、智慧校园智能升级忽视技术伦理规约等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据此,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竞争力发展可以采用以下基本路径:第一,兼顾技术效能与立德树人,重塑以人为本的智能教学生态;第二,关注情感需求与文化嵌入,构建具有人文取向的数据治理体系;第三,落位技术领导与培训,建构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校本化发展机制;第四,关注风险防范与问责,创设智能校园的伦理风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发展,全面提高经济的增长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变革经济的生产组织方式,催生新经济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实体经济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变革机遇。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改造传统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催生新商业模式以及增强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协同有重要带动效应,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要推进两者融合的战略规划,构建深度融合的支持体系。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球都在争先进行战略部署。以两者的深度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构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持人工智能在工业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完善资本市场支撑环境,优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教师身份建构的历史变革和内涵诠释为切入点,分别从育人者身份、学习者身份、研究者身份、领导者身份四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身份建构面临的现实困境:教师知识权威地位削减与教化难度陡增;教师浅层学习泛化难以应对智能时代挑战;教师研究遭受数据素养瓶颈与情感距离障碍;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培育滞后于智能教育变革进程.据此,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身份建构的实践路向:以知识融通与德性教化为抓手,增强智能教育素养;以学习内驱、监测与互惠为重心,走向智适应深度学习;基于数据思维与情感互动,增强教师智能情境研究力;根植教师领导的人性优势,培育教师智能教育领导力.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也对劳动价值论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无人工厂、智能制造和智能治理等新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仍然体现了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支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特别是关于“自动机器系统”的论述,为分析人工智能的历史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石。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发展困境,寻求对人的真实发展的批判和超越之路,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人工智能时代不仅带来了风险,也带来了机遇。坚持唯物辩证法,准确识别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在克服风险中前进,同时也应该抢占人工智能发展的制高点,方能把握和利用好这一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学实践教育正面临着实践环节流于同质化与浅表化、实践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过于机械、实务人才供给与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法学实践教育,有助于通过提供沉浸式的创新体验与多维度的评价机制等方式突破目前困境。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法学实践教育时,应注意对系统算法偏见的辨别与防范,并坚守法学教师在实践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避免过度的技术依赖。在人工智能时代,法学实践教育应在教育目标清晰化、教育环节智慧化、教育平台联动化、教育队伍复合化以及教育评价个性化五个维度实现路径革新,以实现人工智能与法学实践教育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实际应用,其越来越成为科技革命的关键力量,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当今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人机融合、共创共享的智能时代。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内涵和实践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它以智能技术变革为向度催化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伦理和安全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存在伦理安全的“缺口”,应构建算法善治与计算正义的法理模式,高质量促进人工智能至真至善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供了新契机。从技术逻辑角度看,人工智能驱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遵循数据驱动、算法引领、智能融合三重逻辑。随着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逻辑蕴含的科技伦理也内嵌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具备知识传授、思想引领、观念塑造的育人目标,还应对人工智能嵌入可能引发的安全、隐私、透明与开放等问题作出积极回应。人工智能驱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立开放式、集约化、智能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实现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责任困境正成为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的难题,剖析其生成过程以及理性应对,有助于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价值,提升智能社会的政府治理效能,推动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责任困境是一种程序化与过程化的问题,需从动态过程来分析,基于“信息—解释—结果”的分析框架,从避责、问责、追责的全过程视角,剖析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的责任困境。通过推进算法透明度技术创新,构建责任清晰的政府治理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智能时代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建立公共治理演练数据库,加强智能时代行政文化建设等举措,确保智能治理与公共伦理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进入数智时代,广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素和实践场域。把握数智融合的时代蕴涵,探索数智化发展现实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数智融合驱动下,可以从数字思政的全面建设、精准思政的纵深发展、协同思政的高效运转三个维度整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数智融合的发展要件包括:思政数据治理底座;思政数智化“码力”;大模型+思政应用。通过要件的发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数智前沿技术高度融合,整体换道提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紧抓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契机,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手段,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实质是,在智能化时代即将来临的重大历史节点,建立智能化时代制造业发展的智能化模式,推动智能化时代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从当前实践的实际发展看,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的智能化改变体现在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商业应用智能化、产业生态智能化等六个方面。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的智能化改变对于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成本节约、效率提升、价值创造、发展扩散等方面。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的智能化改变要求制造业实现全面智能化发展模式,包括智能化生产管理模式、智能化生产运营模式、智能化组织管理模式、智能化商业模式、智能化企业竞争模式等。中国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现实悖论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智能化模式系统构建约束、转换成本约束、双期叠加约束等。推动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政策取向应当从短期政策调整转向长期体制机制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2.
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智能时代的新范式,借助智能识别、数据采集、算法分析、信息推送、模拟仿真等技术环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载体、方法等技术层面的智能化转型,能够形成科学、精准、个性、灵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成长和发展要求的教育手段与形式。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主体数据化、教育决策科学化、教育过程精准化等特点。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数据、计算、模型、仿真等科学手段使经验性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实证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可以精准施教并有效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尝试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发展中要处理好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人工智能设计与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人工智能伦理与人工智能法律的关系.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很可能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道德主体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瓶颈问题等.针对这些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现实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彰显人民利益至上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二要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构建权责高度一致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三要坚持多主体参与原则,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四要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建立文理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五要坚持开放共享原则,构建面向世界的人工智能伦理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发展中要处理好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人工智能设计与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人工智能伦理与人工智能法律的关系.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很可能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道德主体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瓶颈问题等.针对这些人工智能伦理引发的现实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彰显人民利益至上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二要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构建权责高度一致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三要坚持多主体参与原则,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四要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建立文理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五要坚持开放共享原则,构建面向世界的人工智能伦理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趋势日益凸显。人工智能扩充了教师认知,改善了教学过程、课堂管理以及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生态,为增进教师辅助性知识、提升教师课堂互动力、增强教师教学监控力以及提高教师校本教研力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人工智能也对教师固有的角色观、知识观与能力观发起了挑战,并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角色转型,不断提升跨界融合能力与智能素养。为促进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发展,国家应在政策扶持与制度建设中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固保障,学校应在设施完善与校方鼓励中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良环境,教师也应在知识重组、能力提升与自我重塑中积累自主发展的资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时代下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与普惠金融的联系日益紧密。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批互联网银行,以技术创新引领数字银行新风潮,开创了人工智能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深圳模式”。本文基于对该银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的分析,探究人工智能在普惠金融产品中的应用,并在分析深圳模式带来的机遇与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加强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就现有研究而言,学界对人工智能科学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对人工智能的理论观照和人工智能助推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向度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问题意识不足、对话缺失、教育工作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未来需要在辨识与辩证中明晰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的问题域,在科技与文本中推进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态建设,在阵地与场域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智能+"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关键领域,习近平强调,积极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工智能正引发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新变革,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赋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高度重视,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需注意智能应用欠缺、技术至上倾向以及智能技术滥用等问题,防止出现教学实效降低、德育效果弱化、伦理风险产生等偏离与异化现象。为此,积极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坚持以需求牵引、全面赋能、安全稳妥原则为根本,通过健全智能教学保障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供给、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模式等路径,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20.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及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新文科建设依赖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逻辑理路表征为:知识论逻辑——人工智能促进文科学科专业生成,新生成专业的发展评价要坚持"问题+需求"导向;教育观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学生培养目标,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避免专业和培养范式的"碎片化";教研方法论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教学方式,新文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构建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科评价的应然图景,需要坚持:评价目的彰显立德树人、评价主体交互多元、评价标准科学多样、评价方式多维联动、评价结果全息直观和评价支持系统的"智能介入"。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四个方面:造就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树立"全人"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大数据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目标,需要构建四个实践路径:课程体系设置"文理融合",打造立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教学模式创建"理实并重",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协同",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文科评价要打破"五唯"取向,坚持"新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