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人家庭照顾问题关涉到的两个主体——无论是被照顾者还是照顾者——都存在着性别分化,因而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颇为重要。借助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老年人家庭照顾责任的分担、家庭照顾内容以及家庭照顾者承受的压力等方面,不同性别群体具有不同的体验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视角下闽西农村女性家庭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闽西农村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家庭中出现了"男女同工"和"农业生产女性化"的新型分工模式。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其家庭地位相应提高,具体表现为女性自主权、决策权和支配权的地位提升。然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发现,男性仍然占据家庭的主导地位,新型的两性分工模式依然存在隐性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张桔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Z1)
文章指出 ,养育与反哺是中国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该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入手 ,对老年人家庭照顾资源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 ,探索了家庭照顾与性别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日常生活角度来看,农村女性的家庭权力总体上得到了提升,但仍然存在局限性。从性别间来看,表现为父权制与父权文化的延续,这种延续既有显性表征又存在隐性影响。从性别内部看,农村女性的家庭权力状况由于受到农村社会分层的影响而产生阶层差异。因而我们应当关注限制农村女性家庭权力充分实现的多重因素。现阶段的乡村治理应注意性别盲视问题,需将性别问题纳入决策过程,实现性别主流化,为女性提供更多参与发展的机会,提升农村女性地位,进一步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树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3):78-85
家庭是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一种自然机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照顾能力不断弱化.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是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另类选择,但由于机构照顾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现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转向社区照顾,并强调要以老人所在的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6.
孤残儿童的机构照顾与社会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构照顾是我国目前孤残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模式,对孤残儿童的衣、食、住、行、医有了较全面的保障,并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集体环境。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儿童福利照顾的理念和照顾模式也在发生新的变革,跟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相似,在照顾模式中,改革、变化的趋势是:从大机构到小机构的转变,从机构照顾到家庭寄养和家庭收养模式的转变。本文重点探讨国外孤残儿童机构照顾的实践及其反思,以及我国孤残儿童机构照顾模式存在的问题,特别在社会融合方面存在的缺陷。试图分析孤残儿童走向社会融合的可能途径,并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这些途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于兰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109-115
产出性老龄化内涵丰富,而家庭照顾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与国外政府和社会对老年家庭照顾者的价值认可不同,在我国,多数老年人从事着家庭照顾活动,但其价值却被"隐性"化了。家庭照顾的价值"隐性"主要体现在整个社会或者不承认老年人价值,或者即使承认价值存在,也认为这是老年人应该和必须做的。老年家庭照顾者的价值错位,是对老年人无偿劳动付出的不公正对待,也不利于社会敬老养老氛围,不利于代际和谐。社会给予老年家庭照顾者价值认同,需要以产出性老龄化观念认同为前提,以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为保障,以社会尊老敬老氛围营造为基础,以老年群体自我认同感培育为动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遭遇“两高一低难循环”的经济发展困境时,当我们面对产业结构优化不够、经济难以长足发展时,当我们深感国内消费乏力难以带动市场时,当我们运筹资源配置无法得心应手时,我们不得不转向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它正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吸引我们寻求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家庭与社会:女性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建湘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4):75-78
虽然在人类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男女的社会分工,但真正的性别不平等的分工是在私有制建立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长期的奋斗,中外妇女都冲破了家庭的牢笼,正在各个领域实现着女性的价值。但现代职业女性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这两个方面常常发生冲突和矛盾,为了能让女性更好地走入到公共领域中来,就要均衡男女承担家务的义务以及重估家务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苏芬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2):67-71
伴随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日益增大,且照料者出现明显的女性化趋势.女性作为主要的照料者,被赋予了更大的照料责任.面对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强烈冲突,女性家庭照料者承受着巨大压力.为此应积极构建针对女性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有效缓解女性的照料压力,促进她们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照顾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了解照顾者的照顾动机对于提升老年人照顾质量、完善家庭养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N村的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他们的照顾动机,结果表明目前影响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动机形成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方面:"照顾者家庭观念"的驱动、"‘孝’文化观念"的驱动、"照顾者与被照顾者关系"的驱动、"照顾者责任观念"的驱动、"照顾者性别角色认知"的驱动以及"社会舆论"的驱动。 相似文献
12.
汪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Z1):70-74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实质就是经济增长理论。从科学发展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会发现它至今仍闪耀着经典理论的光辉。它对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393位潜在女性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22.0软件及Process 2.16插件实证检验并比较了家庭需求及家庭资源对女性创业意愿的推动和拉动作用。研究发现:(1)家庭生活会通过需求和资源两个方面正向促进女性创业意愿的产生;(2)家庭需求和家庭资源通过由边界属性(家庭弹性意愿/边界渗透性)到工作-家庭关系(冲突/增益)的链式中介作用分别对女性创业意愿产生推力和拉力;(3)目前,我国女性创业意愿受家庭资源的“拉力”作用影响较大,表明我国女性的创业活动已由被动的兼顾家庭需要型转变为主动的家庭资源驱动型。 相似文献
14.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21
运用2010-2013年期间收集的农民工口述历史以及田野研究的资料,从劳动力再生产的理论框架出发,尝试跨越城市和农村两大社会空间,完整地呈现一个建筑工人及其家庭的日常与长期再生产的经验与过程,旨在以微观的个人经验对宏观的城乡发展论述进行批判与反思。研究发现,农民工劳动与再生产的空间矛盾体现在:农民工的劳动力使用与最小化的日常劳动力再生产发生在城市空间,而长期劳动力再生产则主要由城市打工收入支持并在农村空间进行。而在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力量作用之下,土地逐渐失去了承担农民长期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农村社会的根基亦逐渐变得脆弱不堪,而对城市打工收入的严重依赖反过来更加强化了家庭再生产的内在冲突和农村社会的衰败。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培育公民权利意识的西方经验模式为破解我国变迁社会农民工权利意识低水平发展的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中西方组织环境的巨大差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化进程。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在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化怎样影响农民工权利意识的生产与再生产,而提高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应对社会的组织化提出了何种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由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如一地倡导性别平等,并且在政府决策层面上将男女平等确定为基本国策,实现性别平等与保持家庭、社会生活的和谐和安康之间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在家庭这部现代生活机器运行的全过程中,浓郁的女性色彩已成为主导倾向。女性正以个人的不懈努力及精彩表现矫正着男性对于家庭生活的片面理解,为家庭生活注入勃勃生机。家庭转变的实质是在个体独立性与家庭亲和性、女性发展与家庭和谐、代际传承与代际更迭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曹端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92-195
财产权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衡量,唐代女性在家庭财产权益方面享有较大的主导权。唐代女性财产权的分享,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妇女。只有从女性财产权的各项制度和实际操作分析入手,才能真正明晰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李翀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3-7
马克思曾经有过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其中第五册《对外贸易》是准备将他的研究成果推进到国际贸易领域。但是,马克思在有生之年没有完成他的写作计划。文章试图在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引进国际贸易的条件,按照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研究国际贸易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在当代经济里,国际贸易已经成为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再生产资本本身,而且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许艳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3(3):71-75
基于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女性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女性职业技能提升空间有限并且缺乏可持续性。要实现女性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改变基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女性职业教育模式,构建基于性别平等的女性职业教育模式,推动女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严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18-129
村庄公共性关涉基层社会内生性秩序,重建公共性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面子”是发育在熟人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是实现村庄公共性再生产的可行机制。通过解构村民面子交换、面子积累和面子竞争的日常性生活实践行为,发现面子具有功能互惠性、社会交互性、伦理价值性三重逻辑,能依托熟人社会中人情关系的长期性、舆论公道的有效性和道德伦理的约束性,以亏欠-补偿机制、嵌入-转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生产出公共交往、公共规则和公共精神,实现村庄公共性的再生产。存在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面子具有可塑性,既秉持着传统的控制功能,又可以嵌入新的价值内涵,有必要强化国家权力对面子观的引导功能,使其在村庄公共性再生产中发挥出积极效应,以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平衡增强农村内部发展动力,重构稳定有序的乡村秩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