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继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79-80
艺术形式的特性是门类艺术各自独立存在的根据,显示了各自本质的特殊规定,以艺术形式本身所显示的存在方式为前提,从艺术形式媒介手段所显示出的特殊性出发,对诗与音乐两种门类艺术形式进行比较,以特性比较的方式显现诗与音乐各自在本质上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3.
时爱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58-161
社区音乐艺术作为建设人文社区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力量,为提升社区文化、打造人文社区、构建和谐社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了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开展音乐艺术教育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的问题,论述了音乐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只有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使居民生活才能更丰富多彩,社区更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调整他们的价值趋向,起到统一思想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的作用。在社区开展音乐文化教育活动应该注意以人为本,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组织方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音乐艺术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通过人们的听觉 ,经过人们的感情体验 ,而获得的艺术效果 (形象 )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结合其听觉、时间、感情的特点 ,易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海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
壮族音乐文化是壮族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壮族音乐文化价值特征主要表现在渲染情绪,交流思想感情;娱乐消遣,表达人们的审美享受;传承壮族文化;宣传、引导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促进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周秦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71-76
原生环境是戏曲艺术的“前生因”,并直接铸就戏曲艺术的文化特征。丧失地方性也就丧失了文化特征,而不具备文化特征的平庸艺术形式是缺乏辐射力和生命力的,也不可能成为全国性剧种或世界文化遗产。因此,任何试图割断昆曲艺术与它特定存活生态之间血肉联系的行为都是极不理智的,“泛戏剧化”趋向已经并正在对昆曲保护传承工作产生严重的干扰危害。必须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传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的基本精神,就昆曲艺术植根吴地因而与生俱来的文化特征加以认真的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昆曲遗产的准确思路和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8.
唐文滔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93-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美育课程内容与载体。壮歌,作为省级传统音乐“非遗”传承代表性项目,不仅是广东、更是岭南传统音乐体系中重要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多重美育价值,蕴藏着丰富的族群美育精神。连山壮歌音乐本体具有自然美与简约美的风格特征,蕴含了四大重要美育功能,即情感沟通功能、族群认同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和娱乐教育功能,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锄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104-107
我国当代的通俗音乐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都市文化,是民主和技术的产物。它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同时又具有感性与理性、多元与一元、开放与控制等文化特征。当前应坚持不懈地进行通俗音乐文化的人文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试析音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202-203
在艺术家族中,音乐是一个最为神秘的门类,原因是凡音乐作品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感悟不可描摹。音乐是什么?中国作曲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罗马尼亚作曲家艾涅斯库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准确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音乐,是表达内心感受的各种微妙... 相似文献
11.
罗桑开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53-157
在佛教造像艺术中没有比藏传佛教造像拥有更为丰富和繁多的神祇及法器,于是就有了藏族人人皆有一尊佛的荣誉。如此庞大的神灵体系源于佛教自身的显密教法中三身变现,藏传佛教各派传承中涌现出来的上师、本尊和护法神等。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是以印度佛教选像艺术、本土造像艺术、汉地造像艺术、尼泊尔造像艺术融为一体的具有藏族特色的佛教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12.
陈龙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本文认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是楚艺术的重要形式特征。就线条类型而言,有平面展开的线和立体构成的线。前者主要以漆画、丝绸图案和帛画为代表;后者则体现在各种雕刻(青铜雕刻、木雕和角雕等)艺术样式上。形成楚艺术线性特征的文化基因在于:楚国特殊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尚巫好祀的风俗;楚人的民族性格;老、庄“道”学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线性造型是楚艺术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体现,它确立了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传统和主要艺术语言,并作为一种民族特色与西方绘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3.
汉代音乐文化不仅汇集了先秦音乐文化之大成,还展现了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雅俗共赏的多元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和很高的演艺水平等时代特征,既有对先秦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也有对现实音乐文化生活的吸纳、包容。 相似文献
14.
邓州越调是豫西越调流派的典型代表,在唱腔、板式、行当、伴奏、剧目等方面保持着河南越调母调的原始风貌,在河南越调的三大流派中独具特色。邓州越调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追求折射出豫西南地区人们对越调艺术的文化诉求:坚守越调原始风貌,延续越调传统;融汇外来音乐,凸显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哲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6,(1)
铜陵博物馆的设计力图表达地域文化的建筑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建筑创新在博物馆建筑中的意义,结合铜陵博物馆在地域文化创新中的表达,从地域文化建筑创新审美的原真性、文脉的现代性、环境的共融性、技术的相宜性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田世高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3):61-63
土家族歌舞音乐以其舞乐符号之表现性与再现性及趋美、传载、抒表、传讯之语义基本类型展示土家族歌舞音乐内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语义功能;同时,从律动性、描写性、背景性因素阐明舞蹈性之歌舞外部的语义艺术功能,充分显示出土家族歌舞音乐之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周斌斌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1):69-73
张爱玲的小说让读者有一种特别的听觉感受。这是因为张爱玲从小接受了专业的音乐培养,再加上她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天分。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张爱玲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受到了音乐思维的影响。音乐艺术在其小说中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表现:显性方面,张爱玲直接套用音乐术语、音乐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氛围;隐性层面,她将音乐织体结构嫁接到小说的形式中,丰富了小说的表达技巧。另外,其小说语言还具有别样的音乐美。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的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光耀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03-110
对很多人来讲,民间、民族音乐是一个对应民族文化与原生文化环境,既亲近又遥远的精神世界;一个奇异、欢乐、充满天真而又迷人的人天合一、浪漫自由的与生活合一的精神时空;在其简易、不易、变易的历史长河中,实用与审美并存,显示出质朴天真、充满活力的精神特质,千百年来陪伴着各民族同胞在自然之苦的生态环境中挣扎、平衡、和谐、生发;承载着生活与精神的协调,表现着人们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和审美理想;在生活中鼓舞着生存和创造的勇气与力量,也给人们带来圆满的笑声、意趣和希望。 相似文献
19.
杨松权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3)
中国二胡演奏艺术在上世纪发展迅猛,成果卓然.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以刘天华为首的一批音乐家借鉴、吸收西方音乐文化及小提琴等西方弦乐器的演奏艺术成果,从而使二胡演奏艺术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然而,在为二胡演奏艺术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亦已显现,二胡艺术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西方音乐文化及小提琴演奏艺术近百年来对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正、负影响.对外来音乐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取舍,扬长避短,从而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7-48
在大学公共课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途径和实施手段,达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促进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