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鬼》在《九歌》中是比较特异的一篇。自来注家,对于它的辞志二端,歧说纷纭,莫衷一是。近读《楚辞》,我有些不成熟的看法,兹提出来就教于方家。在《山鬼》中,屈原运用空灵幻设的诗笔,叙述了山鬼追求爱情,从满怀希望到非常怨忿的过程;刻划出姿容美丽,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情态缠绵悱恻的少女山鬼形象。结合屈原的身世和他的其它作品抒写政治情怀的特点,不难看出,《山鬼》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际变化。在我所寓目的十余种有关《楚辞》的研究著作中,清初林云铭《楚辞灯》是较早试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楚辞研究者多以为《九歌》第八篇《河伯》篇是祭祀黄河的神或单纯祭祀河神的诗歌,第九篇《山鬼》篇是祭祀山鬼或单纯祭祀山神的诗歌,由此可推论:《河伯》篇和《山鬼》篇没有直接的关系,歌唱的主体是祭祀山河神的祭主,等等。本文认为:《河伯》篇是河伯(死后世界连接九重天的九河的男神)的独白诗;《山鬼》篇是山鬼(住在昆仑山死者的魄)的独白诗;《河伯》篇的"美人"是死者的"魂"的忌语,与《山鬼》篇的"山鬼"(死者之魄)本来是成双成对的关系;《河伯》篇和《山鬼》篇中作为诗歌背景的舞台是九河(死后世界直通九重天的河)和昆仑山(死后世界中想象的山)之间,这两个世界本来在一条直线上。文章运用新出土的考古资料对以上理论上的假说给予了科学的实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从外貌服饰到内心独白,从形体动作到心理活动,对屈原《九歌·山鬼》中“山鬼”的艺术形象作了具体而深人的分析,从而认为它既取材于有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又有所突破,是《九歌》中塑造得最美的一个艺术形象。文中还将《山鬼》与《离骚》的语言及意境作了比较分析,提出二者的情感素质相同,均切实地反映了屈原浓烈的主观情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山鬼》原型的考证,认为《山鬼》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主要是因为它在创作中生动地描绘了人类若干先天的原始的典型经验,唤醒了人类沉淀着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说《山鬼》     
本文在《楚辞》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整理爬梳各家观点,对《山鬼》作出新的阐释,其主旨是就文本释文本,而不是传统的以民俗释文本。此外还就《山鬼》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发表了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6.
《山鬼》考     
关于《山鬼》 ,旧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是“山之精怪说” ,二是“鬼、神同意说” ,三是“托鬼言情说”。文章用大量事实指出了旧说之误 ,提出了“山鬼”系“山”之误的观点 ,并提出了山鬼为男性的主张 ,认为《山鬼》篇乃是通过女巫对山神相爱、相思、相怨的表演 ,而达到娱神的目的 ,以求得神灵之护佑。  相似文献   

7.
《湘夫人》写一位人间男子寻觅、恋慕湘夫人 (女神 ) ,《湘君》写湘夫人寻觅、恋慕湘君 (男神 ) ,《山鬼》写一位人间女子寻觅、恋慕山鬼 (男性鬼神 ) ,此三篇是古代爱情诗的佳绝之作。  相似文献   

8.
《诗经》通过多种方式传入楚地,并在楚人学习、传承中原之学的传统下广泛应用。楚地祭祖青铜器铭文在用韵、语词和句法等方面受《雅》《颂》影响颇深。这是《诗经》在楚地传播的重要结果。楚地青铜器《大武戚》的出土,既佐证了楚人以《大武舞》歆神祭祖的历史,又体现了楚人对《大武舞》表演的转化和创新,巫祭色彩十分浓郁。通过《诗经》在楚地传播发展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先秦时期中国两河文化的不同特点及其交流融合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服装·故事     
正衣冠之初人类早期服饰究竟是什么样?它的真实面貌对于我们来说,至今仍没有定论。战国诗人屈原笔下曾有许多生动的形象。《九歌》之一的《山鬼》便有:"若有女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披石兰兮带杜蘅"的句子,生动的描绘出一幅以树叶蔓草遮体的早期服饰形象。  相似文献   

10.
巫山神女的文学形象历来多认为出自于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然考察历代归属,发现这一形象是在《山海经》中的帝女"女尸"与《九歌·山鬼》中的"山鬼"两大原型基础之上塑造而成的,到宋玉时才得以定型。同时,这一形象经过长期的演变,不仅以精魂为草的幻化开启了后世的"蘨草神话",还影响了后世的望夫石传说。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写作富有楚地音乐诗歌特色的作家。屈原和他们的创作都著录于汉代典籍。西汉末的大学者刘向把在他之前富于楚地音乐诗歌特色的作品编辑成册,称为《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为《楚辞》一书作了注解,称《楚辞章句》。这部书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2.
《激楚》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一支歌舞曲,与“郑卫之音”并称,具有急促交迫的音乐特点。到了汉代,新兴俗乐《激楚》仍然流布很广,对汉乐府相和歌的演唱方式、汉代乐舞文化精神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以后,《激楚》在文人中获得认同,被视为汉人刚健慷慨文化精神的象征。这一文化现象的成因,与楚地巫舞文化的深层影响、汉代劲健磅礴的文化特质的汇入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一部《离骚》成就了他“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的旷世英名,他对后世的影响,更是“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刨作的楚辞体作品中,《离骚》是可以与日月争光者,此外,“绮靡以伤情”的就是《九歌》。在《九歌》中,屈原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把动人的传说、优美的景色、迷离的意境糅合在一起,深情描绘了楚地神女们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开创了富有楚地文学特色的神女爱情模式。本文对屈原《九歌》的特点以及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要清晰了解《孔子诗论》在楚地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必须清楚《诗经》和儒家学说在楚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唯有两者同时在楚地得到传播和发展后,带有儒家思想倾向的《孔子诗论》才有在楚地得到接受并被传播的可能。文章认为,若《孔子诗论》成书于春秋时代,当为七十子后学所作,并经由任不齐或澹台灭明传入楚地,则其成书当为孔子卒后即前479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前465年之后;若成书于前376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荀子任兰陵令的前257年—前238年之间或之后。但《上博简》为战国晚期贵族墓陪葬,战国于前221年结束,故《孔子诗论》入楚当限定在前257年—前221年的范围内。综合《上博简》的整体情况来说,后一种推断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一部文学作品久读不衰,与其主题的广泛性不无关系,也与它的艺术魅力密不可分。《九歌·湘夫人》正是这样的艺术瑰宝。一、可以健康的心态自由阅读的艺术品《九歌》是远古时代的民歌,楚地的《九歌》是反映古楚人民宗教信仰和习俗的祭歌。而屈原《九歌》是“作于楚地,沿于楚俗,用于楚把,富有明显的民歌风格、地方个性和宗教色彩”①“基于楚民中广为流传的中国神话故事加工改制的极富浪漫主义精神的一组地方祭歌”②《湘夫人》和《湘君》是《九歌》中写天神、地抵、人鬼和送神曲中的“地抵”歌③。它以哀惋伤情,耀艳深华成为楚辞《九歌…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九歌·山鬼》“山鬼”的原型,自汉代以来即有“山神”说、“山精”说、“巫山神女”说、“人鬼”说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省法都很难自圆其说。实际上,“山鬼”的原型应该是以屈原为原型而塑造的那些被放逐的忠魂们,其中处处闪烁着屈原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古今研究者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九歌》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王逸认为《九歌》是屈原被放逐时所作,而朱熹《楚辞集注》则认为屈原在放逐期间仅仅对《九歌》作了修改润色的工作。郭沫若同意屈原作《九歌》的观点。游国恩则认为朱熹的说法接近事实。郭、游都认为《九歌》当是屈原早年得志时的作品。 (二)关于《九歌》的篇章次序。《九歌》共十一篇,王逸所列顺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从前注楚辞者,因为拘泥于九的数目,或合并《山鬼》《国殇》《礼魂》为一篇;或合并《湘君》《湘夫人》为一篇,《大司命》《少司命》为一篇,以求符合九数。不少研究者反对这种作法。姜亮夫排列《九歌》的次序为:《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  相似文献   

18.
《楚辞》中景物描写具有三个审美形态特征:一是自然山水对诗人心灵的舒泻与治疗,加深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亲和,使景物描写初步呈现为对象化的特征;二是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总是不断通过空间的转换来缓释心灵,又使景物描写呈现为流动化的特征;三是受楚地巫觋文化的影响,自然景物与诗人感伤的心境互渗映衬、缱绻缠绵,使景物描写呈现为神灵化的特点,从而使诗歌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天地神人共舞的审美境界.《楚辞》的景物描写虽总体上仍服从于诗人主体的抒情言志,尚不具有独立的审美地位,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形态价值,显示了古人山水审美意识的端倪.  相似文献   

19.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0.
《九歌·山鬼》结句:“思公子兮徒离忧.”历来鲜有确解.王逸的解释在现存的《楚辞》各家注释中要算最早的了.他说:“言己怨子椒,不见达,故遂去而忧愁也.”[唐]五臣则谓:“思子椒不能用贤,使国若此,但使我罹其忧愁.离,罹也.”后来诸家大都本此类解释立说.由于《九歌》是民间祀神曲,虽经屈原加工,那只是在艺术上予以必要的提高与修润,难以牵扯到政治斗争上去.王逸等“子椒”云云,显系比附;所以后来的《楚辞》学者多半把此点“割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