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南越王赵佗,是河北历史上最早走向岭南、并建立政权的政治家。他于秦始皇时代率军南下平定杨越,之后任龙川县令。秦失朝纲、群雄逐鹿中原之际,他审时度势,腾骧而起,以南越武王雄冠百越。不仅在汉代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成功扮演了一个智慧的角色,而且和集百越,俯身开拓,扎根岭南,建邦立国,在岭南大地矗立起一座不朽丰碑,成为河北永世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从黎语词汇看黎族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最早居民,其先民是由大陆迁移到海南岛定居的。迁居之前,它与现在的壮、傣、侗、水等民族的先民都是古代百越(又称百粤)族群。百越族群历史上曾经活动在长江以南的辽阔地区。春秋战国以前,中原汉族与百越民族的来往,主要局限于靠近中原地区的部分百越支系。岭南地区的骆越、西瓯等,当时与汉族联系尚未密切,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并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后,岭南一带才正式归入中国版图,骆越、西瓯才与中原发生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种种联系。历史文献,如《史记》,才有大量关于西瓯、骆越民族活动的记载。百越族群及其后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记录本  相似文献   

3.
秦汉通南越要道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是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的古老族群,《吕氏春秋·恃君览》有“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的说法,证明古代长江和汉水以南都有越人居住。春秋战国时,由于楚国在南方的扩展,至秦汉时,越人虽仍居于东南沿海及西南部分地区,但主要已移居于五岭一带及其以南地区了。此时期中,汉族与岭南百越的关系,构成了我国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原的华夏、汉族与五岭南北的越族交往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赵佗传论     
赵佗,秦朝时统一岭南的一员将吏,他创建的南越政权,前后近百年之久,在秦汉史中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因而历来为史家所重视,(《史记》《汉书》分别立有“南越”、“两粤”专传,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开列有“赵佗称藩”专条。但是,旧史的这些记载,都有“以汉制夷”的民族歧视观点。建国以来,史学界力图摒弃这种错误观点,以求得对赵佗作出公正的评价。但至今尚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些分歧大都与所据的史实有关。所以,用正确的观点去鉴别旧史的记载,并运用华南考古发现的有关资料和学术界对赵佗研究已有的成果,综合整理赵佗及其孙儿们的事略,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5.
学术辞典     
百越 百越在史书上又称百粤或越、粤 ,百越之名始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 :“扬汉之南 ,百越之间”。这说明中国古代在秦汉之前 ,长江中下游以南和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 ,主要分布居住着越人。唐代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时也引臣曰 :“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 ,百粤杂处 ,各有种姓。”以今天的地域来看 ,著录有载的百越大致上有 :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扬越、句吴、于越、瓯越、东越、闽越 ,岭南地区的南越、骆越、西瓯 ,云贵高原和湖南等地的隽越、夷越 ,湖北归至四川奉节一带的夔越 ,以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省山区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北朝时期百越杰出的首领洗夫人,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友好团结、加速民族融合的历史人物。她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进步团结、越汉民族的友好融合、岭南越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誉为;“女中奇男于,千古推为第一”的巾帼英雄。 我国古代曾经历了四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春秋战国时,华夏族与其它各民族杂居相处,互为影响。民族间的交流、同化、进步、融合之势大大加强,为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第一个阶段。秦灭六国后,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自楚灭“于越”以后,在我国东南及岭南地区,曾出现了越人诸部。其分布如欧大任《百越先贤志·自序》所云:“今自南越北届姑胥,尽会稽之境,故夫越也:东越无诸,都东冶至漳泉,故闽越也;东海王摇,都于永嘉,故瓯越也;译吁宋旧壤,湘漓而南,故西越也;牂柯西(而)下邕容绥建,故骆越也”。说明从岭南到江浙的广大地区,尽是越人活动  相似文献   

8.
岭南地区秦代以前居住着西瓯、骆越两个族体,秦军攻略岭南后,大批中原地区移民纷纷南下定居岭南。封建统治者采取“和绥百越”的政策,岭南地区越人渐渐受到同化,未受同化的部分演变为乌浒、俚、僚、蛮等族体,与现代壮侗语族各民族有渊源关系。岭南地区“汉越杂居”的局面有上千年历史,在这漫长的民族融合、文化接触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西汉初年,一大批来自楚国故地的政治人物登上历史舞台,对西汉王朝早期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楚人功臣集团继承祖先"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谨慎处理与南越国的关系,为西汉初期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于《秦晋殽之战》的人物语言,不同的典籍对其分析各有不同。当我们翻阅两部成书年代相隔并不遥远的先秦历史典籍《尚书》和《左传》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时,却会读到关于人物语言的风格迥异的记载。为此,本文试图从《尚书.周书.秦誓》和《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中关于"秦晋崤之战"中人物语言的不同点入手,对这一现象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百越族群之首的于越,不仅在我国东南地区古代民族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舞台上,也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为今天这样“多元一体格局”的伟大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过可贵的贡献。但直到现在,对于越的历史我们还了解得不多,尤其是对它的早期历史。《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载:“夫谭生元常(应为允常,下同),常立,当吴王寿梦、诸樊、阖闾之时,越之兴霸自元常矣。”所谓于越早期的历史,指的就是允常“兴霸”之前的于越历史。  相似文献   

12.
越族先民自古就居住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一些海岛上。长期的水上活动,炼就了越族先民善于驾舟的本领。《越绝书》说:“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是“越之常性”。从江河和沿海活动,逐渐到进行远距离的海上航行,是古越人水上活动能力的必然发展。百越先民是开拓我国南方海外交通的先驱,他们同南迁的汉人一道,共同开发了海外经济文化交流事业。 1 秦汉时代,番禺、合浦和徐闻等港口,已是我国南方海外交通贸易的门户。番禺(今广州)濒临南海,扼三江(北江、  相似文献   

13.
试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上分歧颇大,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标准。因此,要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标准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建国后史学界曾有过几次讨论。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工作者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结合电影《武训传》  相似文献   

14.
秦平岭南置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平南越,是继秦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古代史上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事件.它开启了中央政府经营岭南的序幕,为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版图奠定了基础.综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秦对岭南的经略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218年-前214年,发动对南越和西瓯的战争;前214年,在新平定的岭南地区推行郡县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的地望约当于今天广东、广西、贵州东南部和湖南一隅.  相似文献   

15.
闽中疆域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三十六郡后,继续用兵匈奴、百越地区,又设置了桂林、象、南海、闽中等郡。闽中郡的设置。《史记·东越传》的记载是这样的,“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其先皆越勾践之后也。……秦并天下,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高祖本纪》也提到,“无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今以为闽粤(同越)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史、汉二书都肯定闽中郡的存在,因此,后人对于秦置闽中郡问题,向无异说。可是,对于闽中郡的辖属问题,却历有争议,莫衷一是。本文就是试图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敏朝 《今日南国》2007,(19):78-79
九月秋江,江水清清。我们一行4人出差至兴安县,工作之暇,热情的主人邀请我们游览了以悠久的历史、科学的建筑闻名于世的灵渠。灵渠,又名秦凿渠,或称陡河,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完成统一中国大业,接着向岭南地区发动了战争。"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他用了50万攻无不克的精锐部队,兵分五路,向百越之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南方的百越和苗蛮集团中,继荆楚、于越与华夏融合同化之后,其它的越族也出现重新组合,分别组成东瓯(在今浙江南部)、闽越(在今福建)、南越(在今广东)、西瓯和骆越(二者在今广西和越南北部)。秦统一六国和岭南后,在东瓯、闽越地设立闽中郡,在南越、西瓯和骆越地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但是越人诸部仍各由其君长领其部民。汉武帝时,先后将东瓯人、闽越人内迁于江淮之间,这两部分越人便与汉族融合。而对岭南的越人,虽然在平定吕嘉叛乱后将其地分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儋耳、珠崖、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后省儋耳、珠崖入合浦而为七郡),但在南越人、西瓯人、骆越人聚居地仍“以其故俗治”。即使其后大批北方人口的不  相似文献   

18.
古代民族志     
百越越族本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它的支系繁多,分布很广,所以又称“百越”(古代越、粤通用,“百越”,有的古籍上也称“百粤”)。“百越”一词首见秦人所著《吕氏春秋·恃君览》。见于史籍的百越支系主要有春秋时的于越,战国时的扬越,汉代的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的山越。它们与现代的壮、傣、黎、侗、水、仫佬和  相似文献   

19.
闽越是百越的一支,福建古代的民族,有待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闽越族的来源、闽越与东瓯、南海王国的关系以及闽越族消亡的历史过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闽越的来源“闽越”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包括“闽越”和“东瓯”  相似文献   

20.
秦代有五岭之说,虽然后人对五岭的具体名称的说法不同,但是,实际上是指今天南岭山脉的五个比较高峻的山岭。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南岭山脉来看待。如此,岭南,便是指南岭山脉以南的广大地区了。这一地区包括了今广东、广西以及越南中部以北的土地。在古代,这一广大地区被称为越、百越、扬越,或南越。然而,越、百越等名称又不一定单指这一地区,有时又超出这一地区以外的地方。南越,有时又指这一地区的某一部分区域。因此,我们在这里宁可使用岭南这一名词,对于讨论问题有着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