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制要约制度是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一项重要的具体法律制度.其目的是在上市公司的控制股转移时维护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利益的衡平.然而,该制度也存在消极影响,即可能会提高收购的成本,从而减少收购的发生.对此制度进行法理分析,剖析其积极与消极效应,对完善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要约收购立法有英、美两种模式。英国模式着重于股东平等。美国模式着重于充分信息披露。在承认和确定大多数股东法律地位和公司事务决定权的同时,注重对少数股东地位的法律保护已成为战后各国公司立法的一大趋势。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中小股东信息闭塞、经验缺乏;国家缺乏美国式的全面司法审查制度。本文通过要约收购的国际比较,认为要约收购制度主要是着眼于避免歧视小股东,便于众多中小股东自主做出是否与新的控股者合作的选择。我国建立要约收购制度采用英国模式是合理的、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作为西方证券市场上成熟的资本手段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借鉴英国和美国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要约收购制度的政策建议,对我国现行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法律制度及我国与国外要约收购制度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任何法律制度均有其特有的立法价值取向(即目的、目标)与基本原则,要约收购制度亦然。总体而言,保护目标公司股东利益乃要约收购立法的主要目的。相对于收购人来说,目标公司股东处于弱者地位。这一点可以说是对要约收购进行立法规制的主要原因所在,也可以解释目前的要约收购立法以规范收购人为主的事实。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要约收购立法来看,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三项,即目标公司股东平等待遇原则、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原则与充分披露原则。  相似文献   

5.
要约收购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要约收购立法有英、美两种模式.英国模式着重于股东平等.美国模式着重于充分信息披露.在承认和确定大多数股东法律地位和公司事务决定权的同时,注重对少数股东地位的法律保护已成为战后各国公司立法的一大趋势.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中小股东信息闭塞、经验缺乏;国家缺乏美国式的全面司法审查制度.本文通过要约收购的国际比较,认为要约收购制度主要是着眼于避免歧视小股东,便于众多中小股东自主做出是否与新的控股者合作的选择.我国建立要约收购制度采用英国模式是合理的、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强制要约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要约收购方式的一种形式.该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公开、公平、公正地保护每一位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我国证券法和相关法规规定了强制要约收购的条件、强制要约的对象、强制要约收购的效力及法律后果,但在法律实践中,我国强制要约收购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7.
两岸要约收购制度在要约收购期限及要约撤销、竞争要约收购、一致行动人的界定、要约收购价格、被收购公司及股东的权益保护等具体规定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大陆方面应当结合国情,借鉴台湾地区经验,通过鼓励竞争性要约收购、强化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职责、调整要约收购的定价方法等措施,进一步完善要约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8.
要约收购是国际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收购方式 ,分为强制性和主动性要约收购制度两种。截止到 2 0 0 2年底 ,我国从立法层面正式确立了强制性和主动性相结合的要约收购制度。 2 0 0 3年我国出现了四起要约收购案例 ,对上市公司收购模式的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 ,我国要约收购制度尚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真正实现对流通股要约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 ;强制要约对收购方存在较大风险 ;要约收购程序仍须完善  相似文献   

9.
强制要约收购制度自上个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展起来之后,逐渐成为一项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纳的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制度,但它并未成为一项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纳的制度。关于其制度价值,理论界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我国《证券法》确立了该制度,并已有相应的强制要约收购案例存在。但是,究竟是否应当采纳该制度,确实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基于对英、美、澳等国及中国内地、香港地区相应法律体系及证券市场特性的认识,我们认为还是应当肯定该制度在中国的价值。在具体适用及其实效方面,也完全可以维持现行制度。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陷产品召回是消除系统性产品缺陷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发达国家其已非常完善,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立法差异直接导致了我国政府在缺陷产品监管上的空缺及无力。企业对召回缺陷产品的轻视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我国产品召回制度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中,各国均对目标公司股东权益予以特别保护,并为此而确立了收购信息充分公开原则和目标公司股东平等待遇原则,本文从这两个原则出发,对目标公司的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进行剖析,并对我国证券立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主流学派认为,在由公司各种内外部控制机制构成的控制权市场上,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能发挥其主要作用,需要作为外部控制机制的收购才能形成最为有效的控制机制,因为通过公司间的收购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利益。本文以这种理论为背景,研究在我国现阶段要约收购这一外部控制机制对目标公司股价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南钢股份被要约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要约收购能够为目标公司股东带来超常收益。但这种影响是相当短暂的,并会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强制要约收购是指当投资者持有某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时,收购人依法向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的法律制度.对于收购人和目标公司管理层而言,股东处在弱势地位,因而需要在制度设计上给予特殊保护.时股东利益的保护需要通过规制收购人和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得以实现.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证券法》是规范我国二级市场要约收购活动的最主要的一部法规。《证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二级市场收购活动的规范化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然而也存在一些不明确、不完整甚至明显的遗漏之处,为此应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制,主要以持股比例为依据,没有区分收购与并购的界线。不管持股人的目的是为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还是为了公司分红、股票交易收益。只要持股达5%,每增持股份达法定比例,都必须履行举牌义务;持股达30%以上,都必须采用要约收购方式。我国要约收购以全面要约为主,协议收购、间接收购持股达30%的,只能发出全面要约。要约收购人以终止公司上市地位的收购、以及因收购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股票终止交易的,都必须改部分要约为全面要约。  相似文献   

16.
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引入我国后,在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收购方及其中小股东的利益,阻碍了收购的进行。因此,在肯定该制度价值的同时,需要对其予以完善,主要是通过对收购方要约收购的豁免制度以及须经股东会同意通过的制度安排等,来平衡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从公司治理结构制度、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会计准則、会计制度等制度本身进行分析,结合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寻找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原因,是以上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完善职业经理市场、改革现行的产权制度关系、改进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相应的民事责任赔偿机制、完善现行的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等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MBO在我国社会资产整合中的作用机理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 ,管理层收购 (MBO)具有股权激励和产权清晰的双重功能 ,其实 ,MB0在其作用机理上同样具有资产整合之功效 ,它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机制转换之需要。目前我国的社会资产正面临着深刻的整合进程 ,而MBO是推进资产结构、资产所有者结构和资产控制者结构转换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让MBO在社会资产整合中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需要在相应的法律制度上作出有效的安排  相似文献   

19.
禁诉令制度主要是在普通法系管辖区域内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为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我国的相关立法存在不足之处,我国必须构建和完善禁诉令制度,以处理国际或区际民事诉讼中诉讼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