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正确把握问题与矛盾的关系”与“‘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被清理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后,辩证唯物主义对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应该怎样论述”,是当今马克思主义问题哲学研究的两个理论前沿问题。解决了它们,可望对“问题”给出一个恰当的定义。对于后一个问题,通过把握恩格斯对机械—位移运动的系统思想,厘清恩格斯的辩证机械—位移运动观与黑格尔的分野,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把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运动是矛盾”命题的认识与毛泽东的“问题即矛盾”“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命题相联系,通过把握毛泽东的问题意识的发展历史,把握毛泽东以现实问题导向为基础的实践哲学思想,可以有效地解决前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谭:老陶,我们单位最近组织科技人员学习《自然辩证法》,我是一个积极参加者,可我有些问题弄不明白,你是搞自然辩证法的,想向你请教! 陶:我过去虽搞过自然辩证法教学,但最近才归队,好在我们都是老同学,可以一起来讨论,有些问题还得向你请教。 谭: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搞不清楚自然辩证法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科学。有的人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但近来有人认为它是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弄得我有些糊涂,究竟恩格斯讲过这个问题没有?  相似文献   

3.
“封建”一词的泛化使用,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景观。一件事物,无论好坏,只要扣上一顶“封建”帽子,即代表落后、腐朽。封建习俗、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封建”一词如何陷入泛化使用泥淖?哪些入、事为这一路向的推手?泛化使用的惯性及日用不知,又如何将我们五花大绑?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封建”?为此,樊良树博士专访了《“封建”考论》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  相似文献   

4.
柳岑(本刊编辑):倪培民先生,在当今中西哲学的比较中,不少学者发觉两种哲学虽然有很大的差异,却有一种互补性,他们试图把两种哲学融合起来,但这种融合的基础何在?这是一个很大的困惑。有人认为“矛盾”似乎是一个有价值的基础,虽然现存的矛盾观极其含混,不过透过这种含混对矛盾本身作一番研究,或许能发现其内在包容着中西哲学双方  相似文献   

5.
所谓美感,主要是指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核心,这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它是包含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包括了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所谓美感的矛盾二重性,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个人主观的非功利性与社会客观功利性的辩证统一,是人们审美过程中直接性与间接性的辩证统一。对于这个问题,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但长期以来,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怎样理解“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双方的共同点和矛盾转化是否同一性的内容?这些问题是有关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问题。1982年第6期《人文杂志》发表了陈世夫同志《形而上学还是辩证法——略论有关矛盾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略论》)一文,对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读后很受启发。但他的观点我不大同意。这里略陈管见,以求教于陈世夫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7.
甲:1987年6月在安庆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哲学与改革讨论会上,听到你关于“一分为三”的发言,引起了我的兴趣,但也有许多想不通的问题,因此,我想请教一番,你说行吗? 乙:完全可以,但不是请教,而是共同研究,也可以互相争论。甲:你是在什么时候提出“一分为三”的? 乙:确切些说,1982年3月正式形成“一分为三”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藏族历代文人的笔记、有关格萨尔王的历史风物遗迹、《格萨尔英雄史诗》文本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格萨尔王的历史原型,认为格萨尔非神话人物。史诗中的格萨尔经说唱艺人加工,塑造成半人半神的文学艺术典型形象,但其人物原型则是中世纪活跃于青藏高原上的现实人物。  相似文献   

9.
1932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朗兹胡特和迈耶尔首次出版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声称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引起了学术界对异化问题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度出现了“异化热”。六十年代中期,东欧和苏联一些学者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异化的问题,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所谓西方“马  相似文献   

10.
姚申 《云梦学刊》2014,(4):10-11
关于今天论坛的主题“科研项目与当代学术发展”,我确实感到有话要说。每一个在高校有兴趣做学术研究的人可能多多少少会和科研项目发生关系。我本人也曾申请过项目,做过项目。《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在每年3月会配合国家社科规划办在本刊“权威资讯”栏目中发布当年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选题招标指南。另外我个人也被聘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有关项目的评审专家,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最后结题评审的项目。尽管如此,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1.
甲:近日阅读报刊,见有“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议论,对这两种说法,你如何看? 乙:我以为,从直观上看(暂不看其立论根据和具体论说),这两种说法都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生活领域的客观现实,可以说是对我国新时期道德生活新情况、新问题从一个方面的真实写照。 甲:何以见得?  相似文献   

12.
《文史哲》2010,(5)
"即存有即活动"是牟宗三研究宋明理学时所提出的一个判别标准,以对应于所谓"只存有不活动"的本体。所谓"即存有即活动"主要是沿着本体宇宙论的方向,从道体、性体与心体三个层面依次展开的;而其之所以能赋予道德理性以能动、创生的功能,关键也就在于道德理性必然落实于人,而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则正是道德理性之能动、创生功能的具体表现。由此出发,牟宗三还依据宋明理学之体与用、本体与工夫的思想论述了"即存有即活动"与"即活动即存有"之互渗互证与双向限制的关系,从而将道德理性提升到一种宗教精神的高度。在牟宗三看来,从儒家自古以来的一贯精神一直到当代最迫切的现实需要,都亟待一种宗教情怀作为整个民族的精神与底气,从而才能真正挺立起儒家的超越追求。  相似文献   

13.
四年级的小雪放学同家后跟我说:妈妈,我们班有四个男生喜欢我。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每次做值日的时候,A总是跟在我旁边,我扫哪儿他也扫那儿;B知道我喜欢蜡笔小新,每次有了新的贴画都立马给我送来;C每次换座位的时候都争着跟我同桌;D一下课就跑过来跟我聊天。我赶紧往正路上引导她:同学喜欢你是好事呀,你一定要跟同学搞好团结,要是全班同学都喜欢你才好呢。这样,评三好学生的时候他们好选你呀。小雪说,我说的不是这个喜欢,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喜欢,是爱。我  相似文献   

14.
关于“美的规律”的读书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到“美的规律”。马克思写道:“动物只是按照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围绕着这段话中的“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的具体含义,人们进行美学思想上的交锋,据以提出自己对“美的规律”的理解。主要有下列两种对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批評、文学研究、以及典型問題的討論、社会主义現实主义的理論的鑽研上,我們总会接触到美学思想、美学原則、美学評价,以及美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有关美学的問題。这問題原是非常抽象而复杂的。国內学术界关于美学的著作,原不很多。蔡仪同志的“新美学”,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及“談美”等,虽然較有系統,但他們的論点,却不能說是没有問題。尤其是朱光潜先生的見解,更加值得批判和研究。去年文艺报十二期上,朱光潜先生发表了一篇自我批評的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  相似文献   

16.
17.
“异化”这个译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创始于黑格尔 ,继承于费尔巴哈 ,完成于马克思。这一概念的德语译名于 1963年传入中国 ,当时的释义基本正确 ;而 80年代初那场关于“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刚方兴未艾就中断了 ,实为遗憾  相似文献   

18.
异化它的一般的哲学含义是指主体(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最先从哲学上详尽阐述异化问题的是黑格尔。黑格尔用异化表示绝对精神在自我运动中向着对立面的转化,他认为绝对精神突破纯粹概念(逻辑学)的领域而转化为自然界,就是纯粹概念的“异化”或“外在化”,意即纯粹概念转为与自己不同的反对方面去了。费尔巴哈则用异化说明人是怎样创造上帝的。费尔巴哈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关于矛盾法则的探讨中,一些同志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内在矛盾"和"内外矛盾"这两个命题提出了批评.一种批评针对"内在矛盾"说.有的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这一命题没能说明事物的发展动力的复杂性、综合性(参见孙凯飞《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哲学研究》1984年第12期);有的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在矛盾即内外因交互运动的结果,事物根本不可能脱离外因单凭自己的力量而发展,"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企图(参见张瑞甫《两个哲学观点质疑》,《齐鲁学刊》1986年第1期).另一种批评则针对"内外矛盾"说.有的提出,作为揭示事物自己运动的动力和源泉的矛盾范畴,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划分,不仅没有能够说明事物的自己运动,反而暗含了这样一个可导性命题:因为事物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央政府实施"扩招"政策以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大学生599万;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安排629万人;日前,教育部确定了2010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57万人,这与1998年高校108万的招生人数相比,足足增加了6倍。相应的,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