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的经典散文《白杨礼赞》呈现了新的写作姿态,进而标识了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转折。它的诞生与茅盾的西北旅行和西北发现紧密相关。《白杨礼赞》所呈现出的新的意象和新的情感是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重要表征之一。《白杨礼赞》开启了新的写作范式,同时也影响了现代抒情散文文脉的流延。  相似文献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其中“好女子”一词,中学语文课本未注,教学中也多为人忽略,而略加推究,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是脍炙人口的篇章,也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作者还写过一篇在选材、立意、构思、布篇方面都与《白杨礼赞》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姊妹篇的抒情散文,现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这就是《茅盾文集》第十卷的第一篇:《风景谈》。《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底,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那是乌云笼罩、血染大地的艰苦年代,国脉民命系于一发的危难年代。武汉失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对国民党诱降,一方面向我华北地区推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疯狂扫荡。国民党蒋介石一方面消极抗日,一方面却积极反共,妄图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区,对日妥协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现代汉语》这一门课“对于非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大学院气了。”(《中国语文》1987第一期22页)这当然是指《现代汉语》课(其实说话人所指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部分)很少有实用价值。但下面几种语言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白杨礼赞》发表已经快四十年了。……它犹如琼浆玉露,沁人心脾,它又象一颗宝贵的艺术明珠,耀人眼目。  相似文献   

5.
《白杨》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按“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思路来写。当教学“望白杨”这一部分,进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哥哥、妹妹争论的话后:  相似文献   

6.
《雷雨前》(1934)和《白杨礼赞》(1941)是茅盾同志的两篇优秀散文。文中,作者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从写景入手,托物起兴,对于革命与反革命、新世界与旧制度的爱憎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本文专门谈谈它们托物象征、寓情于景的异同处。  相似文献   

7.
茅盾同志的散文《白杨礼赞》是有口皆碑的名篇,现在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雷雨前》,也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这篇散文大约是在一九三四年写的,曾收在《速写与随笔》散文集里。“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闯进中国,人民残遭蹂躏,而国民党蒋介石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推行法西斯反动统治,对中国共产党、进步团体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8.
<正> 解放后,历届中学教材审委会一直将茅盾的《白杨礼赞》定作重点教材,要求学生背诵。可是,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学习本文时,感到乏味。这篇文章在1943年3月出版的《文艺阵地》上一发表出来,文艺界对它的含义立即心领神会,辗转传阅。为什么当时引起轰动的文章,现在却“乏味”了呢?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9.
略谈象征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药》的结束部分,以一个“花环”的出现“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自选集自序》);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使读者从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中,看到了作品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颂扬;高尔基的《海燕》又让读者通过博击狂风、乌云、大海、雷电“高傲地飞翔”的“海燕”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渴望革命高  相似文献   

10.
象征广角镜     
象征,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上的写作方法. 中语课本中的一些抒情散文常借助象征手法形象而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直接点出:“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读者不难联系当时抗日战争的实际,体会出作者借西北高原傲然挺立的白杨树,礼赞抗日前线千百万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斗争的英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一本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激烈地批判了周作人的《娼女礼赞》,称它是“毒汁四溅的黑文章”;一期不久前出版的《文学评论丛刊》中,也有一篇文章,认为周作人后来堕落到“礼赞起妓女……来”。 这是完全误解了周作人的本意的。 《娼女礼赞》是周作人一九二九年所写的《三礼赞》中的首篇。从表面上看,文章批判  相似文献   

12.
【技法讲解】陆游在《卜算子&#183;咏梅》中通过刻画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来表露自己不愿争宠邀媚、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骆宾王在《狱中咏蝉》中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讴歌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借描绘盛开的紫藤萝花的胜景,阐发了“花和人的不幸会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优秀抒情散文.不少人已对它作了分析介绍,我就不再重复.但对它的分段却想谈点看法.有的主张全文分作四段,将一、二、三小节并成一段(见宜兴编的《中师语文函授教材》,有的主张分作五段,把第一到第三小节作为一段,四,五节为第二段,六、七节为能三段,第八节为第四段,第九节作为第五段(见宁波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编《散文小说选折》,有的主张分作五段,但又将“那就是白杨树……”,“这就是白杨树……”分别归在上面一段,作为三,四两段之首(扬州师范中文系编的《现代文选》).  相似文献   

14.
茅盾同志不但以小说著称于世,而且在散文创作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和继成就。现在,《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名篇之后,他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雷雨前》亦已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下面,谈谈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一 《雷雨前》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三十年代整个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的矛盾。作品生动贴切地把大雷雨到来之前那布满天空的又厚又密的乌云比喻为“灰色的幔”,着力描写了人们面临苦旱酷热、在“幔”的笼罩下窒闷欲死的艰难处境,借以象征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现实。作品还巧妙地把天边滚滚的雷声想象成“幔外边的巨人”的怒吼声;把满  相似文献   

15.
《白杨礼赞》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正日益显示出对人类语言独特的解释力,将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文学语篇的分析所形成的认知文体学,也已经正式成为文体学领域的新成员。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该理论对文学文本的阐释,已在西方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用该理论对矛盾先生的名篇《白杨礼赞》进行了文体和话语分析,从而验证了用该理论对文本强大的阐释力和解读汉语文本的可行性,结论同时指出了其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6.
《梅玉配》继承《西厢记》、《牡丹亭》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反对封建礼教的传统。它以喜剧形式在礼赞年轻人的爱情的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细致的比较,让人们看到父母包办姻婚的可怕。  相似文献   

17.
《论自然》是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拉尔夫·爱默生的代表作。世人多谓《论自然》是一篇礼赞自然的抒情之文,其实不尽然。爱默生创作《论自然》的目的并非为表达对自然的欣赏之情,而意在为新兴的美国发展提供思想上的支撑可以试从爱默生的形上观、爱默生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爱默生的"自然"阐释这三方面对《论自然》进行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其《橘颂》对橘树的热情礼赞反映了先秦时期橘生南国的情况。从《橘颂》及有关的记载中可窥测到南国橘的种植分为楚国、吴越和巴渝等几大区。  相似文献   

19.
戏仿是互文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源文进行戏谑性模仿来实现作者自己的目的。柏拉图的《会饮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礼赞爱情的诗篇,美国作家雷蒙德·卡弗在小说《讨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中通过对《会饮篇》进行结构与主题上的戏仿,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深刻变革带给人们的精神痛苦以及对于寻求真爱的迷惘。  相似文献   

20.
杰克·伦敦身后的狼群——《野性的呼唤》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性的呼唤》集中表现了杰克·伦敦文学作品渗透着的恒定主题,即对健康、充满野性的生命形式的礼赞,并通过这一主题探寻作者隐藏于作品背后的更深层的思想——对人类的失望与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