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临川四梦"的细读以及相关著作的研讨,发现汤显祖的"情论"一方面肯定了人自然的情欲的价值及其合理性,另一方面认为情与欲都应该受到"理"的制约。汤显祖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感情观是非常认同的。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戏剧代表作"临川四梦"都围绕梦境叙事展开,采用多重手法展现梦境,表现人物情感,将中国古代涉梦文学推向高峰。"四梦"主要采取了以梦贯穿主要情节、以梦推动情节、梦境与情爱线索交织三种模式来记述梦境。叙梦与叙事在汤显祖的创作历程中关系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3.
“临川四梦”的戏曲创作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小说和戏曲的叙事都有明显的特征,汤显祖在继承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就叙事时间来说,叙事时序上,戏曲改编对小说中倒叙和预叙部分给予更多的观照;同时,作者还通过将叙事时间变形:或拉长缩短、或古今时间的交叉、或冥间和阳世时间相通,这些都使得叙事时间方式在“临川四梦”中获得了格外有意蕴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突破传统启先河──论“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与此前戏曲小说较为单一浅显的人物形象相比,具有更深刻复杂的性格内涵,反映出性格“二重组合”的原理,其中有阳刚与阴柔的组合、喜剧与悲剧的组合、崇高与卑贱的组合等。他所以能臻登这一境界是因为具备两大优势:创作思想比较开放;着重发掘生活真实。鲁迅曾激赏《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恶并举”,认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实际上率先对传统格局发起冲击并开其先河的,正是“临川四梦”。  相似文献   

5.
临川傩文化是中华文化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亦是临川文化构成中那些最绚丽、最耀眼、最重要的部位之一。探研和传扬临川文化,无论对于开发临川文化产业,加强内外文化交流,促进旅游发展,还是对推进宗教、民俗、舞蹈、戏剧、神话、史学等学科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以临川傩文化为话题,以往不乏或长或短的单篇文章发表,有关文化著述亦有专章论列(如《临川文化史》),但这个方面的专著省内至少在市内并未见到。抚州师专临川文化研究所青年学者章军华同志怀着对傩文化探寻的深挚之情,潜心研究,终费四年之力,著…  相似文献   

6.
浅析唐传奇梦幻手法在汤显祖“四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梦作为人表达愿望和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之一,自古以来,被作家们以各种方式借用,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临川四梦"也是如此,同样表达了汤显祖的艺术追求。他在借鉴唐传奇的梦幻手法时,能继承并创新,将那些与自身情感相关的事物入梦,在梦中演绎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使得艺术创作与梦紧紧地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彩词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临川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的大量彩词,既生动地反映了临川区域的民情风俗,也是临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川民间彩词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区域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文章从临川民间彩词的分类、区域特色和社会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推动临川民间彩词乃至全国民间彩词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挖掘临川文化资源,建立特色地方文献信息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临川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广泛收集临川地方文献,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藏书建设中一项重要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通过对图书馆收集临川地方文献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图书馆收集的范围和重点是各种版本的临川方志、临川地方史料、临川人物资料、临川经济建设资料、各种临川报刊、专著及地方性百科全书、年鉴、名录、图录等;应采取复制、调拔、捐赠、现金采购等多种方式尽力收集齐全;建立地方文献信息库不仅要建成资料丰富的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信息库,更应建立临川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及临川地方文化网页等电子网络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在多年指导排演“临川四梦”和他人剧作的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导演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在中国古代戏曲导演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四梦”题词,是对戏曲导演思想的阐释;他所提出的“意趣神色”,是其戏曲导演艺术的精髓;他撰写的《庙记》,是从导演角度论表演艺术的经典。而且,他在导演实践中注重培育创作集体,注重以艺德育人。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与小说的关系极为密切。汤显祖不仅借鉴了魏晋志怪、唐人传奇和明代话本的精华,来充实自己的戏曲创作,而且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使“四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将小说改编成戏曲,本是元明剧作家普遍的作法,汤显祖则能在改编中出新意。对于小说创作,他也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值得重视的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临川四梦》曲牌、用韵、方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本实证方法,对《临川四梦》进行曲牌、用韵、方言等方面的实例考证,把汤显祖的传奇创作同时还原到晚明传奇创作的历史大环境和汤显祖归家后的赣东民间演剧小环境中,改变曲界只从理论上抽象讨论汤显祖传奇所谓曲牌失律、用韵庞杂、忽用乡音等思路,以期对汤显祖传奇的所谓失律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寓言精神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汤显祖在创作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热情,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他的戏曲创作具有强烈的寓言性。“临川四梦”就是其寓言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邯郸记》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在英译《邯郸记》的过程中 ,结合翻译的需要对该剧的作者及背景进行了研究 ,以便做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情之至”论,当下学术界都把以情抗(反)理作为其核心内涵予以认定,其关键在于对《牡丹亭记题词》的读解上。结合“临川四梦”,两者均不能得出对立关系论断;同时异世之人尽管歧见纷呈,但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境域而言,情理关系始终处于和合状态;汤显祖贵生思想以生之理统贯人之生,实质上建构的仍是情理和合关系态势。  相似文献   

15.
古典意义上的临川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典型的南方农耕文化型。”刘国芳作为临川区域的本土作家,与临川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依托临川文化背景,深味临川文化意蕴,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以特有的小说叙述模式表现出一种“诗化语”的特点与平和冲淡的行文风格;他的作品始终折射出一种临川区域文化背景意识,表现出一种儒雅、进取和包容的临川区域文化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临川方言和唐宋诗词格律对应举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川方言保留了唐宋时期语音的许多特点,素有“中古汉语活化石”纳美誉。文章从方言和古代诗歌的内在联系入手,在粗略介绍临川方言形成和语音特征的基础上,以唐宋诗词为例,考察和比照出临川方言语音与唐宋诗词中平仄和押韵的部分对应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临川方言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抚州(临川)不仅孕育了戏剧大师汤显祖,而且蕴藏着丰厚的民间戏剧资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整合学术力量,经过不懈努力,推出“临川地方戏曲研究丛书”,展示了独特的学术基础和研究优势。该丛书拓展了研究领域,取得不少创新成果,将对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研究方法上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