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大数据理念,运用文献数据、全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CSSCI来源期刊的"一带一路"和"供给侧"相关文献及其词频数据分析后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人员对以"一带一路"和"供给侧"为代表的社会重大经济问题虽有关注,但相较其他学科,存在关注度不足、研究范式单一、过于注重宏观性研究、对策分析缺乏等问题。解决这种缺陷的思路是,研究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传统或范式的不足,探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的新研究范式及其话语体系,进而以新范式和话语体系开展本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既是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与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的紧密结合中逐步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除了"领袖话语形态"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框架内的"学者话语形态"也是应为人们珍视的。  相似文献   

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强本固基的伟大工程,要基于时代主题和实践主题的转换和发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着眼于指导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其大众化的话语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差别必然出现不同范式。所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确立人本范式取向,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以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全面、重大、系统化创新发展是"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学术范式的重要标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从实践话语到学术话语,从零散性的理论话语到系统化的学说话语等方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发展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化、当代中国化、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并从学科研究内容上进行全面、重大、系统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运用语言的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创新、宣传、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话语,并使之成为社会优势话语的过程。为此,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话语转化问题。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在思想层面上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为大众所需要;必须在语言形式上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才能为大众乐于接受;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与语境,才能始终如一地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期党中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力量。全面审视当前网络传播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社会生态环境,找到制约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瓶颈"。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的实际,从加强党对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红色网站的建设、话语形式的创新和专业队伍的建设等四个方面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复杂的社会现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发展等诸多因素推动着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毛泽东准确概括了大众化的基本要求是民族化、简约化、时代化,并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满足群众需要、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传播媒体等实现路径推动大众化。重视大众化在中国化中的作用,适时转换大众化的任务、内容和话语表达,构建全方位的大众化工作大格局,是毛泽东大众化探索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表达方式,它不仅反映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范式转变导致了我国话语的变化,公共话语随着国家民主政治的进程实现着重塑,新话语在实践中不断解读着马克思主义,也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是对经济、政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思潮和思想理论体系产生的心理根源,因此要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心理基础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有利于深化对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的理论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视域,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促进理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的五层次社会结构中社会心理内涵与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缺位与成因分析、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启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调查和分析、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理论分析和逻辑结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构建等基本内容;其次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的主要观点:社会心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政治诉求,并针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二元性、多样化特征,采取相应对策,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哲学大众化是哲学和大众的共同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原点与理论内涵上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内在本质和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本身蕴含了生活化的要求,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种崭新视角和重要途径。从概念、范畴、意识到生活、实践的"哲学问题域"的转变,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哲学观"的转变,从纯粹学术话语到通俗化、诗化语言的"话语体系"的转变,体现了一种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当从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汲取营养,通过关注大众的现实生活需要与诉求、营建尊崇与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话语体系,实现哲学与大众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的认识,从标准提法上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渐进发展历程。但从内在本质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思想,它具有充分的立论依据、紧密相联的基本内容和重大的综合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49—1956年,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由主导意识形态向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化,党着力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在观念化意识形态、科学化意识形态、制度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化意识形态等层面进行了新构建.具体来说,就是创新和调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与范畴,构建了新的观念化意识形态;确立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性权威与由其为指导的基本研究范式,构建了新的科学化意识形态;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引领、推动新社会变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了新的制度化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规导民众社会行为的心理动因和行为准则,构建了新的社会化意识形态.这四个层面的新构建,从总体上达到了消解旧主流意识形态和塑造新主流意识形态这一“除旧布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仅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还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变迁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在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开放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大众性等原则,在内容上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本身,在形式上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库恩科学解释学基于其历史主义科学观。"范式"、"科学共同体"和"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解释学的3个核心概念,其它诸如"范例"、"反常"、"危机"等基本概念都可以从这3个核心概念中推演出来。这3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哲学关系可以依次从哲学解释学"理解"、"解释"和"实践"3个理论维度加以解析。其中,库恩科学解释学研究的意义和解释界限也应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以求融贯一体地理解库恩科学解释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个历史转折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社会科学、社会运动、社会事变比自然科学错综复杂,也必然随着重大社会事变的到来更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共运、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是伟大的社会事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时扑捉社会需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全方位进行理论探索,扬弃传统的、甚至权威的理论话语,提出科学思想体系,把社会推向前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该结合历史事变和社会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社会必将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日趋成熟。延安《解放日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健全的党报组织体系,不仅保障了传播的政治方向,而且对建立广泛的组织传播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位一体”的传播队伍,从理论的权威性、专业性、大众化上牢牢确立了传播的话语权;其高效的运作方式,无论是传播主题的选择、版面的设置,还是发行渠道的安排,都以贯彻和落实马克思主义作为价值旨归;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导向,则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能够深入民间并永葆生机和活力。四大传播要素共同建构起了上下联动、四方呼应、渠道通畅的内在传播机制,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陈云曾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层领导,他在延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表率,他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形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达方式,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智支持、民生支点和民主支撑,到目前为止这些方法与思想仍具有当代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不断创生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面对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回顾总结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赢得、巩固和维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经验启示,因此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多样化和示范化,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加强理论创新,注重实践探索,从而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