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前我国尚没有商业秘密保护的专门立法,而且作为保护商业秘密核心法律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还存在不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在现阶段特别是没有制定统一的商业秘密法之前对其加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1993年制定并开始实施的,迄今已有18个年头,该法时于鼓励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一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一些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该法已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其缺陷日益明显,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李莉 《经营管理者》2001,(10):31-31
<正> 一、合法获取商业秘密的法律依据 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问题。各国关于商业秘密的概念界定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把它理解为技术秘密,有的国家把它理解为特定信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3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熟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  相似文献   

4.
何谓商业秘密,世界各国一直众说不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可见,商业秘密包括经营秘密和技术秘密。经营秘密是指与生产经营销售有关的保密资料。情报。计划。方案、程序、经营决策等。具体说来,包括推销计划、客户名单、进货渠道。销售网络。产品价格、供求状况、标底。标书内容等资料。技术秘密是指在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诀窍或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成果等。商业秘密作为一种存在于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5.
《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制订并实施以来,已经过了近20年的实践.该法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特定背景下出台的.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使不正当竞争行为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多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缺陷,不能较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不能有益地发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主体合法权益的有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明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其完善的对策,显得异常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一般条款的设置问题,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诉讼过程中所涉及的诉讼主体、请求权的配置等问题作简单阐述,以期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应经济市场发展要求,我国相关法律也得到同步建设与发展。但是从"原告王跃文诉被告王跃文(原名王立山)"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可以看出,我国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情况尚未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对《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主体的认识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方面尤为欠缺。因此,笔者以王跃文案为分析背景,分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主体的范围,调整对象即反不正当行为的认定,以期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正> 经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四川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于11月8日正式颁布实施。 该《条例》着重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10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细化,增强了可操作性。对一些违反公平竞争基本原则,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未作具体规定,但又严重妨碍我省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条例》规定坚决禁止。这些行为主要是擅自以“特  相似文献   

9.
<正> 无论是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都系权利人在投入大量资金、设备、人力的基础上获得的,凝聚着权利人的劳动和汗水,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然而在经济生活中,由于不少人缺乏依法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和观念,在不少地方,非法追逐商业秘密的情况日趋严重,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在从事生产经营中,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非法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严重侵犯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前不久,国家工商局通过新闻界公布了5起不正当竞争案例,其中浙江慈溪市机床厂浸犯商业秘密案,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反垄断法》的颁布,一些新型不正当竞争竟争行为逐渐出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范与现实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偏差,造成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不力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这使得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正> 案情介绍: 2001年6月份,某私营化工厂与本厂的业务员签订业务经费(报酬)包干承包合同,明确规定: “本厂所有产品销售均实行经费全额包干,按销售额到账款的20%提取销售费用(含工资)”。业务员姚某拿出包干经费中的5%,作为回扣和好处费送给其业务客户的经办人员,以达到推销化工厂产品、增加销售额的目的。截至2001年12月,姚某共支付回扣和好处费计2万元。后经群众举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此违法行为,确认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之规定,构成实施商业贿赂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信息,不可避免的受到行业竞争者和其他第三人(本文下面简称为非商业秘密权利人)的侵害,但是,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再加上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性,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的不正当利用又会产生限制竞争的效果。所以,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不仅应防止非商业秘密权利人的不正当竞争,还要注意对商业秘密权利人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规刺,以期市场竞争更加有序,社会利益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广告也日益增多.同时也出现了不法经营者利用网络广告进行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电子商务的竞争秩序,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广告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业贿赂案件查办工作的开展,执法人员常会在检查中发现经营者涉嫌贿赂中间人的情况.与回扣不同,经营者贿赂中间人的行为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法〉)与〈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以下简称〈规定〉)中的规定并不详尽,要正确的界定该类违法行为,需要加深对商业贿赂各条相关规定的认识.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经营者涉嫌贿赂中间人一类案件的界定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2001年5月份,某县电机制造公司经理向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书面投诉,反映该公司原技术科长冷某因与公司董事长发生矛盾,将本公司的技术资料、产品图纸私自复制带走,另起炉灶,到邻市开办了一家个体电机厂,生产与原电机公司相同的产品。县电机公司以冷某侵犯其商业秘密,造成电机公司经济损失11万元为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查处冷某的侵权行为。工商局经过缜密调查获悉,县电机公司对本公司的技术资料、产品图纸,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社会反垄断的呼声日高一日,中国的宪法也已经修改过了好几回,但是反垄断法还是遥遥无期……1987年8月,国务院法制局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反垄断法》开始酝酿起草。1988年,《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暂行条例草案》出台。199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但《反垄断法》胎死  相似文献   

17.
陈晓 《决策与信息》2011,(12):126-126
商业贿赂是指在交易中经营者以一定的金钱、实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交易相对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以获得交易机会,或者接受他人收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虽采取了各种措施治理商业贿赂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的反商业贿赂工作进行的并不彻底。在实践中存在商业贿赂的经济法认定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旨在明确商业贿赂行为的经济法认定,以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8.
龚平  旭东 《经营管理者》2002,(12):33-33
<正>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工商局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对东台市某酒业有限公司以回收酒瓶盖的方式,促销其白酒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1560元,并处罚款10000元行政处罚决定。 今年9月3日,东台工商局东关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酒业有限公司在推销过程中,存在给付大酒店服务员好处费来回收酒瓶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经东台工商局批准立案后,工商行政执法人员迅速走访了东台地区的几家有名的大酒店,询问酒店老板和有关服务人员,掌握第一手证据材料。经进一步查明,酒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份经营白酒初期,采取回收酒瓶盖(每只3元)的方  相似文献   

19.
吴玉岭 《决策》2011,(4):73-75
在关注不正当竞争行为时,目光常常盯在假冒伪劣、回扣和商业秘密上,鲜有人注意到一种"另类竞争"正在蓬勃兴起——借助政府等公共权力机构打压对手,获取正常竞争无法取得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专门立法已构成一个法律保护体系,但也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