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被人们熟知的“实用主义”的鼻祖,皮尔士却在其思想的成熟期从事了一门符号学理论发展的工作,他对符号所作的开放式的定义和对符号的分类理论,对后世符号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皮尔士符号学说再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德平 《北方论丛》2002,(4):99-105
皮尔士对符号研究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发现: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之所以能通过一定的形式系统代替或代表不同于符号自身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无非是由于符号的解释者依据一定的共同体或社会的规范所作的解释或认知.符号自身无所谓指称和表达,而是人把它作如是观,是人这样理解和规定的结果.也正是人赋予符号以生命,并以符号为工具发展了人自身.人类文明所经历的漫漫长路,可以说就是人运用符号承载文化,传递知识,并将人自身的劳动过程浓缩于符号系统的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3.
师生交往与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师生交往的角度论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并阐述了教师如何在师生交往中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是很多学者们一致公认的,但严格说来,这个"歌德"是接受者头脑中的一个符号.早年郭沫若把歌德看成诗人主观性的象征,与歌德相关的一切被叙述为"纯粹自我"的故事.但"纯粹自我"是无法叙说的,任何有关它的陈述都会以自我解体告终.于是我们看到,歌德在郭沫若的片面化阐释中难以存身,以"歌德"为模本所做的自我袒露颠倒成了夸饰和自我掩藏.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与网络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交往形式———网络交往 ,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出发 ,对当前的网络交往的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作一些探讨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 2 0年来西方进化论观心理学家对符号自我的概念、内容及功能所作的研究。这些研究认为 ,符号自我是一种适应 ,而且由于其高度的适应性意义 ,它还是一种被选择的、仅属于人类的、具有广阔基础的能力。符号自我不仅具有适应功能 ,而且还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虚拟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辉 《社会科学》2004,(6):84-88
网络虚拟交往是网络交往的一种形式 ,也是对现代人际交往的发展。本文侧重于分析网络虚拟交往的负面影响之一———人的自我认同的危机。网络虚拟交往导致的自我认同危机主要表现在自我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分离、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分离、自我与人的本质的分离等 3个方面。在交往过程中 ,由于身体—身份的缺场而产生的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是导致自我认同危机的主要原因。改变由此引发的自我认同危机还需要加强网下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自我"概念的符号互动主义溯源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中,"自我"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符号互动学派的发展历程中剥离出不同阶段代表人物对"自我"概念的阐释,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图式.  相似文献   

9.
“自我”概念的符号互动主义溯源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中,“自我”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符号互动学派的发展历程中剥离出不同阶段代表人物对“自我”概念的阐释.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图式。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批判和吸收,是构成其社会批判理论学说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哈贝马斯提出的几个重要概念,如“深层解释学”、“自我反思”等概念的考察分析表明,精神分析学说与哈贝马斯的理性哲学有密切关系。哈贝马斯有关精神分析的论述既是其试图综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当代解释学的理论努力,也是其走向话语交往理论的前奏;而其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对精神病人的解析,来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人性压抑的社会现实。我们既要肯定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论尝试,又要看到其中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经历过的三种主流研究范式(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都未能真正揭示翻译这种交际行为的生命力.皮尔士符号学中"符号-对象-解释项"三位一体的合同性指号模式对翻译研究有着重大启示:它使研究者克服了以往三种范式对符号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的分别偏颇.我们也由此认识到翻译在共识性真理观下的阐释多样性,即翻译在维持其本体的前提下焕发的勃勃生机,从而"还翻译以生命".  相似文献   

12.
反心理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主张,皮尔士是这一主张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心理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其主要观点是:思维不可能从没有前提处开始;内在直观并不是自明的;不存在非符号化的思想等。皮尔士的这些观点在"语言学转向"之后的现代哲学中有着广泛的共鸣。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也在实用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继承和光大。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社会科学论坛》特别推出张建军教授与张斌峰教授的笔谈文章《从“逻先生”看“德先生”与“赛先生”》,以纪念“五四”85周年。文中对于“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给予了独特而深刻的分析,并在最后指出了多被大家遗忘但却意义重大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现代著名学术大师金岳霖先生当年之所以从政治学转向逻辑学研究,正是认识到了社会政治进步强烈呼唤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金岳霖先生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并培育了一批有较高素养的逻辑学和哲学专门人才,国内学界因此尊称他为“金逻辑”。这使笔者联想到了…  相似文献   

14.
符号场与文化的自我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学术论坛》2008,31(1):157-161
从符号主义文化现出发,我们可以把文化视为符号场.符号场是诸符号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文化符号的生产直接来源于符号场自身蕴涵的生长机制,因此文化的发展是一种自我生长.文化的自我发展并非新见,但多数研究者并未将之树立于一个较坚实的理论基石上:要么使它停留于类比说明、简单概述,而缺乏对其运作机制的进一步说明,因而这与其说是理论的不如说是经验的;要么未将这种立场彻底贯彻而常处于矛盾之中,因而只是浮假的文化有机论.文章的目的在于:强调文化的自我生长性,并试图以"符号场"的概念为阐述其运作机制打开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交往作为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形式也成为高校学生的常态活动,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汲取"营养",丰富我国高校交往德育理论体系,在尊重交往的平等性、交互性和理解性的特点上,通过对话、体验和网络来实现交往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典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例如“活的怀疑”“确立信念”“思想作为探索”“科学方法”“科学实在”以及“可错主义”等的起源和发展,在查尔斯·皮尔士的两篇早期哲学论文中得到重点的讨论和分析。思想过程作为信念的确立或知识的获得,不再是一种仅仅理论沉思的过程,而更是作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索程序和步骤。在经典实用主义看来,思想的本性在于探索发问,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或纠错,建立新信念。实用主义哲学展现出“美国哲学”如何从一种“在美国的欧洲哲学”的形态,发展成为一种“从美国来的哲学”。这也成为后来所谓“美国精神”的基础和蓬勃发展的20世纪美国哲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对康德先验自我的解构:海德格尔、皮尔士与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喜 《人文杂志》2002,4(4):18-24
与流俗的康德解释不同 ,海德格尔认定康德的“先验自我”终究仍是实体自我 ,或“现成存在者” ,他将时间引入康德的自我 ,以对康德哲学作基础存在论思路的反抗 ,把关乎“科学知识”的范畴体系读解成关乎“存在知识”的概念系统。而皮尔士对康德先验自我的指号学改造 ,仍墨守康德哲学的柏拉图式的、关于合乎科学的认识 (知识 )理念 ,但他的“探究者的无限共同体”观念与海德格尔的“时间”视野一样 ,有效地解构了“先验自我”概念。而马克思的实践劳动的解构则更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皮尔士原则"虽然强调概念的效果,但是其根本性目的在于澄清形而上学概念的意义;皮尔士所主张的科学探究方法及其科学探究方法所必然要求的科学共同体致力于确定形而上学信念;而科学形而上学的对象则是具有独立性和可知性的实在.对皮尔士的形而上学见解的讨论有助于克服对皮尔士哲学乃至整个实用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从而推进实用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蔡郎与 《社会科学家》2006,(Z1):213-214
本文通过运用语言学中有关符号学的原理解读民俗符号.从符号学观点看,民俗具有显明的符号功能,它以鲜活的形式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化信息.本文分成四大部分展开,首先谈语言学中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然后再谈符号学观照下的民俗文化,接着细化到民俗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最后由于民俗符号十分丰富复杂,所以选择了一个婚俗中筷子的例子进行分析尝试.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本体研究——以符号学和符号哲学理论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本体是知识产权研究领域中最基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知识产权本体研究存在着本质分析进路、客体分析进路、哲学分析进路三种研究途径,应当综合采用此三种研究进路。从本质分析进路上看,知识产权是一种符号财产权;从客体分析进路上看,知识产权是对特定符号的支配权;从哲学分析进路上看,知识产权是一种符号世界中的财产权。总之,知识产权是一种符号产权,既保护符号形式,也保护符号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