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中国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的经济合作现状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对于以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重视经济走廊建设和建立云南与缅、老、泰、越、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协作系统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云南与东南亚的经济技术合作,提出了较为全面、明确、具体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印缅孟地区地域邻近、资源丰富,但发展较慢、贫困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资本形成不足、长期孤立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发挥云南连接三大市场两大洋的优势,推动云南与印缅孟的地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3.
1993年4月26~28日,云南省社科院主持召开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中、泰、老、缅四国学者对流域各国联合开发中小型区域、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作了热烈讨论,并取得共识——共同开发、共同受益、促进东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繁荣。现将我院部分学者在会上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长2161公里,在中国云南境内长1247公里),流域面积约79万平方公里(在中国云南境内约1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约6000万(其中中国云南境内约1500万)。沿岸中国西南和缅、泰、老、柬、越六国的居民数千百年来一直“共饮一江水”,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在开发和利用这条纵贯六国的大河方面,未能开展有效的合作。历史发展到了20世  相似文献   

5.
易嘉 《学术探索》2012,(4):83-87
明代的中缅贸易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缅北的陆路边贸和下缅甸地区的海路贸易。明代缅甸南、北方民族地方政权在外交和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中缅贸易的发展。得益于中缅贸易的发展,明代在中缅边境地区新兴起了数个商贸城镇。明代的中缅贸易还促使了两国间的人员和物品流动增多,促进了中缅间的文化交流,从而在历史上开启了一个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更加密切繁荣的时代。在云南省加快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今天,曾经在明代繁荣的滇缅商道将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全长488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的2161公里你为澜沧江;流域面积79万平方公里,其中云南境内约1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约6000万,其中云南境内约1500万人。这条纵中、缅、泰、老、柬、越6国的国际水道被誉为“东方多瑙河”,即是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动脉,又是维系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流域广袤的土地是世界上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的原因,“共饮一江水”的各国人民未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以开发和利用澜沧江——湄公河。这一地区交通阻塞,信息不灵,生产力水平低下,相当多的人处于“富饶的贫困”状态。打破封闭,开发资源,摆脱贫困,实现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研究马树洪一、时代呼唤东方多瑙河澜沧江─媚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的唐古拉山,流经中、缅、老、泰、柬、越6国,全长4880公里,被誉为“东方多瑙河”。该河运输潜力巨大,可通航段自中国云南的功果桥至出海口,全程3464公里,途经...  相似文献   

8.
一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人移居国外的人口增加较快。至清末民初,其数量多至以千万计,形成近现代海外华侨社会,对中国及世界均产生深远影响。移居国外的华工多为沿海沿边省籍。云南由于有四千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因此亦有相当数量的人移居国外。据估计,现在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的华侨与华人约830余万人(1990年),在泰、越、缅三国者占90%。其中,祖籍云南的华侨、华人约60———80万人,其分布是:缅甸:约25———30万人;泰国:约30———35万人;其它地区:约3———5万人。鉴于找不到1950年以前上述国家及地区的云南籍侨民的资料,应当考虑到…  相似文献   

9.
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以日本海沿岸为纵深的中俄毗邻地区具有海洋经济合作的历史积淀、现实需求和发展愿景。当前,俄罗斯遭遇美西方深度制裁,西向发展空间受到了进一步压缩,极大地强化了其“向东看”战略观念的主观积极性与客观必然性。加强中俄毗邻区域海洋经济合作,既承载了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和中国东北振兴战略融合,又可以对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积极影响。以中俄海洋经济合作愿景作为逻辑起点,综析双方当前的合作基础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尝试从宏观规划和具体操作视角建构中俄海洋经济合作的行动逻辑,可以有效助力共塑中俄海洋合作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马晓粉 《天府新论》2015,(6):155-160
自“蜀身毒道”开辟以来,云南就与缅甸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18至20世纪初,滇商积极活跃在这条商道上,并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沿线多个城镇建立起商人组织——云南会馆,以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互助性在缅甸开展商业活动。这使得滇商整体实力增强,贸易迅速拓展;促进了滇缅贸易的繁荣,密切了中缅国际区域市场的联系;带动了缅甸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云南边疆、缅甸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20年8月19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和云南大学联合主办了"首届贵州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围绕贵州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的国际国内经验、合作机制与路径、经济合作创新模式、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县域层次开放与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专家一致认为,在新发展阶段,推进贵州省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贵州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战略上,贵州通过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推动毗邻地区长远发展;在发展路径上,通过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边缘地区中心化、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深化产业协作分工、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凝聚"共同体"意识、构建政府联席机制等措施落实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具体通过创新飞地经济模式和推动低空经济等经济形态赋能毗邻地区创新发展;在生态方面,着力用好生态优势,保生态存量,提生态增量,创生态变量,从特色资源和产业入手,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毗邻地区绿色发展;在县域治理方面,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探索规范化贸易通关政策,挖掘特色文化等,促进毗邻地区县域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88年以来的中缅经济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以来中缅经济合作取得了全面、稳定的发展,作者介绍了中缅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全面、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中缅经济合作的前景。作者认为,尽管中缅经济合作的一些制约性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但有利因素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中缅经济合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在21世纪头10年的后6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不存在一个可成其为民族的越人族体,泰人也不是越人演变而来的,傣泰民族在汉代以前的历史的追溯已无意义。傣泰民族可追溯的源流在汉代云南滇中,并随后向南迁移到今天的云南南部及东南亚一带。由于傣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移与发展中保持了水稻种植、“勐-阪”制度与文化的复制模式,使傣泰民族的先民们能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定居并壮大起来,从而在今天形成了一个傣泰民族居住的文化圈。傣泰民族文化圈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基于共同的民族渊源关系,人们互相理解、宽容、合作、开展社会与经济的交流,共同促进民族与文化的发展,是当代理解傣泰民族文化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发展跨国旅游是中、缅、泰、老四国交接地区当前“澜沧江——湄公河”开发的最佳选择,对四个国家边境及邻近区域的发展都会带来良好的效益和多方面的深刻影响,这样说的根据有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期的云南对外贸易吴兴南清代云南对外贸易以越南、老挝、缅甸等邻国为主要对象。这一时期,云南边疆社会趋于稳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物质财富日渐丰富,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缅、老、越等邻国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总体水平而言都...  相似文献   

16.
旅游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合作各方广泛重视,中、柬、老、泰、缅、越等6国共同制定了2006年~2015年旅游发展战略,重点促进旅游投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资源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拓展国际旅游市场业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合作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发和运用,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多层次的旅游合作,拓宽旅游合作领域,充分利用旅游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15~17日 ,由云南省政府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四国的共130多位各界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对四国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选登两篇印度和孟加拉国学者的参会论文 ,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云南沿边地区乡镇企业边贸加工业罗汝祥本文所要探讨的沿边地区,是指我省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毗邻的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怒江8个地州。这八地州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全省59%的少数民族人口有其辖区内居住,有13个民族跨境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贸易、旅游等经济活动在中、缅、老、泰四国边境地区日趋活跃,一个以“湄公河走廊”为纽带的金四角经济贸易合作区正在自发地悄悄产生。金四角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指从云南的景洪港至泰老两国交界处的会晒港和清孔港这一澜沧江——湄公河流经地段。可将其称为“核心区”。核心区经济活动的辐射面即构成这一概念的外延部分,包括云南南部、缅甸东北部的掸邦、泰国北部的清莱府和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20.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贾大泉四川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它的西北部是藏族聚居区,并接连西藏和青海、甘肃、云南的藏区。四川与藏区毗邻的地理位置,使四川自然地成为藏区茶叶的主要供应基地。自唐朝与吐善王朝建立政治联系,四川绵州、邓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