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曹林 《决策》2006,(5):50-51
严厉的管制其实是把娱乐场所都往“非法状态”赶——这就强化了娱乐场所对权力的依赖,要想在“非法状态”中获得生存,必须求助于权力,必须更多地向权力“进贡”。  相似文献   

2.
一、症状考“官倒”者,通谓利用权力行非法倒买倒卖之业也。此乃狭义耳,难以概全。考今“官倒”,实含“官商行倒”和“官倒勾结”两大类系。主要症状不外如下几种:其一,官(党政机关)司(公司)联办。即一些党政机关依仗部门的职能和权力,兴办商业性企业,公开进行倒买倒卖,攫取巨额非法利益,以厚部门和职工的经济实惠或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始终没有作为一门学科的“权力学”,这就使“权力形象”、“权力行为”总处在混混沌沌状态中。这一点,有时甚至反映在我们对某些“青天”式人物的颂扬中。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一直到今  相似文献   

4.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以往反腐败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权力在管辖的范围和领域中的扩张和寻租,这也可以看作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和扩张。然而,在今天的腐败动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权力向时间寻租和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最近,浙江省政协委员杨扬就针对这一现象提交了《领导干部“期权化”现象应引起重视》的提案。他说,领导干部“期权化”就是某些有职有势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权力和影响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地为某些企业、个体老板、外商牟取非法利益…  相似文献   

5.
黄军昌 《领导科学》2015,(10):34-35
领导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领导者的影响力通常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组织授予的,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也称“硬实力”;而非权力影响力是指在领导职权以外由领导者的政治素养、道德人格、能力水平等因素而派生的影响力,也称“软实力”.在领导活动中,这种“软实力”是一种无形财富和潜在资源,较之权力影响力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提升“软实力”?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苏志忠 《决策探索》2013,(24):46-4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权力监督制约的普遍性和有效性,才能杜绝滥用权力,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防止以权谋私的根本举措。”这就为我们党今后切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所讲的权力是指“公共权力”,包括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在国家机关中实际掌握着各种公共权力。因此,权力运行制度化、法制化,就是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受制度、法制的规范,并依规则行使的状态。之所以强调权力运行“制度化”,就是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8.
反腐败,年年是“两会” 热门话题。政府反腐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每年都曝光一些大案要案,人物的级别越来越高,涉及金额越来越大。党和政府对于反腐败的意义,认识不可谓不深,邓小平和陈云早就说是“亡党亡国”的问题;人民群众对腐败不可谓不痛恨,各级党政机关动用大批人力物力进行反腐败的调查和审理,不可谓不辛苦。1999年严厉打击走私,为政府增加了700亿人民币的关税收入,反腐败的成果不可谓不大。但腐败却实实在在地在恶性膨胀。狭义的腐败指利用公共权力非法获取个人利益,而在中国必须谈论“广义的腐败”,长期的腐败泛滥,严…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林林总总,已经发端于社会的每一个权力角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包括教育、学术、文艺、传媒等各领域)都存有腐败温床,而从经济源头来看.主要表现在。利用行政干预市场活动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比如非法批地、违规拆迁;利用转轨时期财产关系调整和变化的时机。将公共财产掠为己有:利用企业私有化等机会,大肆将国有资产从大化小、从小化无。非法侵占;利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牟取暴利:利用电力、铁路、通讯等行业的垄断经营,非法赚取利润,倒买倒卖;至于卖官买官、与黑暗势力为伍甚至为黑暗势力撑腰打气,则更是上了一个“境界”。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吸收了“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司法机关长期以来严禁刑讯逼供,排除非法证据的经验基础上,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迈出的一步,是诉讼民主的必然要求,可谓意义深远。笔者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遵循这一原则,使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公平、正义的人民司法。  相似文献   

11.
权力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了权力,才能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权力是实施领导、推动工作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经济日报》原总编艾丰曾把权力喻为“好东西”、“坏东西”和“怪东西”。所谓权力是好东西,就是掌权为公,造富于民,好人拥有权力能办更好的事;所谓权力是坏东西,就是权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对于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防止国家权力过渡扩张给公民权利造成侵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是现代法治的标志,体现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定得过于简单与笼统,不足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与限制国家权力的扩张。因此,有必要在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前提下,完善我国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3.
权力观就是“观权力”。是对权力的一种认识、一种想法、一种观念。“观权力”主要是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要明确得到权力的途径,即权力来自何方?二是要明确运用权力的方式,即怎样运用手中的权力?在我们国家,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群众赋予了他们拥有的权力。这就决定了现代领导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核心是必须树立非权力意识。这种非权力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观点     
《决策与信息》2007,(6):79-80
要高度关注“增长性贫困”;公开政务信息需细节保障;警惕廉租房制度被“悬空”;中国的民主理论需完善;必须强化党员忠诚意识;官员谨防沦为非法集资“活道具”。  相似文献   

15.
1.随着各部门和单位“权力清单”的制定,其职能逐步在理性回归,“管理、服务”将成为公职人员的重要职责.请你根据所报考的职位,谈谈如何管理与服务.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反应能力 参考答案:①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不任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一直关注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权力任性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制度上让权力理性地回归本性,才能把住“前门”、堵住“后门”.②制定“权力清单”就是让权力回归本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平 《领导文萃》2014,(22):23-23
<正>市场经济必须贯彻公权力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市场经济里,公权力和私权利应是什么关系呢?李克强说,公权力是没有授权即禁止,而对于私权利来说,是没有禁止的即自由。也可以说,公权力没有授权的就是非法,私权利没有禁止的就是合法,市场主体的权利是天生的不是政府给予的。而公权力是来自授权,只有法律授权范围内它才是合法的。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就是要拿出权力的清单。只有在权力清单里规定的才是合法的权力,超出了权力清单的范围都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政治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府”一词的解释可以有许多种,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却只有一种最权威的定义,是任何机构与个人都必须遵循的,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政府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主权在民”的制度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中央政府)是这个权力机关的执行  相似文献   

18.
秦德君 《决策》2014,(10):13-13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谈到中国问题时曾提出过“十大忠告”,其中一条是“中国必须让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他认为:“如果权力由法律来约束,如果任何权力的滥用都可以追溯责任,那么腐败就不会威胁到秩序和稳定。”的确,如果从中国发展的内在结构看,真正影响未来发展和稳定的,是吏治问题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19.
杨海坤 《决策》2005,(7):31-31
官员必须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是尊重“以人为本”理念的执政方式,也是公共权力实现“以人为本”宗旨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广角》2000,(6):36-37
从3月9日开始,每当夜灯高挑的时候,便有3名“记者”出现在重庆市巫山县的一些街道居委会、车站码头、娱乐场所、重点复杂部位和寻常百姓家。这3名“记者”中,有一位是巫山县公安局局长冯丛林。公安局长当“记者”,获得了不少从“汇报”中不易得到的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