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经存在于纳西族社会中的大量 "情死"(殉情)现象是一种非正式制度.通过对纳西族的"情死"发生的考察,将揭示非正式制度的产生与法律紧密联系.如果法律规定了惟一"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它和地方性的价值、信仰、意义发生遭遇时就可能创造出预料不到的的非正式制度,并由此发现法律可能因为其"制造"的非正式制度而归于失败.从发生于纳西族社会的大量"情死"这一制度悲剧,可认识到法律应中立和宽容地对待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信仰、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社会流行的"化賩",最初以民间结社形式存在并延续至今,如今作为纳西族人际交往的"非结构形式"对纳西族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以丽江地区纳西族"化賩"活动为研究对象,应用民族学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历时性梳理了"化賩"的发展与变迁,共时性探讨了纳西社会中的"化賩"在纳西社会中整合、保障、认同等方面的功能,进一步分析"化賩"在整合纳西族社会经济、人际资源以及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甘洛县新市坝镇尔苏藏族族外婚姻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尔苏藏人族外婚姻人员的家庭背景、个人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作了简单分析,并与族内婚姻情况进行比较,提出了影响族外婚姻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找出了这些族外婚姻的下一代对于尔苏藏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出现的问题.由当前影响族际通婚因素的变化情况,预测了今后族际通婚的前景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延边朝鲜族女性通过不同渠道出国打工,为赚取外汇、提高家庭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的、大量的女性外流引起了"光棍村"、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剧增等婚姻法律问题出现,给延边朝鲜族社会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合法的外流渠道,保障外流女性及时回归,稳定其婚姻关系,才能解决延边朝鲜族女性外流引起的婚姻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东巴文化"祭天经书"与纳西族传统社会继嗣制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社会实行严格的父系继嗣,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一系列规则对其父系继嗣制度加以维系和巩固."祭天经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重要典籍,作为纳西族传统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西族传统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经书中有关男女两性关系的阐释和相关规定,对于维系和巩固父系继嗣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白地村一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也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古朴习俗与各类仪规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本文以处于这块"东巴圣地"的核心区域的水甲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较为详尽地对当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撒拉族的婚姻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对撒拉族社区的实地调查,依据调查材料和文献记载,对撒拉族的婚姻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撒拉族婚姻选择的理性思考、对撒拉族选择配偶的标准以及撒拉族社区认可的结婚年龄、撒拉族社区男女通婚圈半径及通婚的人际圈与社会圈、舅舅在撒拉族婚姻选择中所起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综合了解,概括出了撒拉族婚姻选择的文化变迁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贵族的婚姻由于受等级性、家族性原则的影响,反映在其婚姻生活中的政治性色彩极浓.而致使婚姻当事人的自主性极弱.家族性原则不仅产生了其婚姻生活的畸形.也基本消灭了其婚姻生活中的爱情的基础.贵族婚姻等级性特征则要求贵族各等级的娶妻纳妾的人数和妻妾的地位必须符合礼制规定,还要求贵族家族缔结婚姻必须在相应的等级内进行,其封闭性是显而易见的.婚姻在贵族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也有微妙的作用.毕竟,春秋时期贵族的统治实质是家族统治,婚姻对其政治统治的作用,也能从家族生活中体现出来:它不仅具有保家庇族、繁衍家族的作用,也有依靠缔结婚姻、依托高门做法.以获取某种、政治、经济利益的目的.而且,一旦缔结不慎,就会导致亡族、衰族的危机发生.因此,为家族计,有利于贵族的婚姻就促成,不利于者就千方百计地消灭之,压制之,这便是贵族婚姻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白地村一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也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古朴习俗与各类仪规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本文以处于这块"东巴圣地”的核心区域的水甲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较为详尽地对当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殉情在世界上备民族中都发生过,但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的纳西族那样惨烈和严重.本文认为,政治制度变革引发的文化变迁是导致纳西族殉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清王朝在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丽江实施"改土归流",推行大规模的"以夏变夷"强权政治和强制性的风俗变革,纳西族传统性爱观、婚姻观与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冲突,儒家文化的封建礼教与纳西族传统习俗的冲突,导致了众多的殉情悲剧.  相似文献   

11.
云南藏族婚姻家庭形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云南藏族婚姻家庭形式的变迁,说明云南藏区社会的进步,并对当前婚姻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发达国家,其宗教多元化与移民问题有密切关系;要了解美国宗教必须了解美国的发展史及其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已成为美国文化和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种多元宗教文化的传统对美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告别其童年,逐渐过渡到文明的历史阶段.种植业、饲养业、手工业的初步分工,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美术提供了新的物质载体.石料加工和陶器烧成……,为继后出现的铜铸艺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处于极度衰败的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近代中国从极度衰败到繁荣富强的转机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由于基础好、起点高、发展快、成熟早,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转机已逐步显露.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是日本民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简要概述了日本大学中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课程的缘起及其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等诸词在日本各个时期的不同含义;日本女性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苗族服饰研究的状况作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从苗族服饰分类、制作工艺等方面,重点概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实地凋查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傣、哈尼和布朗族妇女的受教育情况.指出其共性是民间教育,传播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不平衡性是各族妇女受学校教育的程度不同.教育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方式对知识的需求作用,经济条件对教育的影响、宗教教育与妇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至1966年;1978年至今.从而指出民俗研究在认识论上的重大改变,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探索以及新兴期云南民俗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利用传教名义从事侵略活动,引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执行的过程与取得的成就,分析其在云南实践的特点与总结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