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口与生育政策变动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与生育政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育需求和生育观念 ,不同的政策有不同的生育动机 ,所追求的孩子数量、质量也不一样 ,从而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各异。本文以 1 973年为界论述了我国 1 973年前后的人口与生育政策变化及生育观念的转变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家庭变迁与人口的生育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家庭变迁与人口生育行为的变化呈动态关系和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生产功能、家庭生活方式和养老保障功能等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人口的生育行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及政策的制定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审视家庭与人口生育的关系,考察家庭变迁与人口的生育行为,分析和确定家庭因素对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间隔生育现象以人口的自然生育间隔为基础,在现代社会的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根据在某省农村H地区进行的27个个案访谈,发现了大间隔生育现象主要发生在父母于1965到1975年间出生的家庭,且大间隔生育的产生受到经济条件改善、农村养老缺乏保障、独生子女亲属支持网薄弱、邻里家庭生育选择带动、"以大带小"养育方式减轻负担、性别偏好推动、情感需求需要得到满足7方面的作用。同时,大间隔生育会加重家庭预期经济压力、对父母和一孩与二孩的关系产生双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适时建立与市场机制接轨的、以“利益制衡”为核心的人口控制机制。○把国家的生育政策与农民的生育意愿二者主观上的意志关系,还原为社会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农民家庭的劳动力供给二者客观上的物质关系。○社区所有制的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控制机制运作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需求会发生变化,其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进而推动婚育观念的革新和进步。本文尝试分析生育需求变化如何推动和导致婚育观念产生变化,以期找出婚育观念变化的动因,从而为推动婚育观念的转变提供可供选择的对策。 一、生育需求及其演进 (一)人的需求及其演进 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不断满足需求和创造新的更高层次需求的历史。与动物先天本能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不同,人采用超自然的、人为的手段和工具满足这种需要,由此产生新的需要或次生需要,其  相似文献   

6.
杨博  杨雪燕 《西北人口》2011,(6):69-73,78
本研究根据神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策调整,结合群众的生育观念调查和访谈,以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趋势分析生育性别偏好的发展和变化。研究发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策调整进程中,存在生育性别偏好的双向选择:一方面,男孩功能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减弱,促进了不再追求生育儿子的生育性别偏好正向选择;另一方面,在男孩偏好文化顽固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调整刺激了男孩偏好,加剧了偏好儿子的生育性别偏好逆向选择。研究有利于明确经济、社会以及政策对于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性别失衡治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生育水平来分析影响当前我国生育的因素,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探讨生育影响因素的未来变动与趋势。影响生育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以及资源分配或社会平等的政治因素与人们的生育意愿变化等都有抑制生育率提高的作用。生育政策变动、社会保障、人口健康和安全有促进生育率变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作为调整经济利益的手段,社会经济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民多生、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与农村现行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的关系,妥善处理二者间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对于农村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健 《人口与经济》2016,(4):121-126
普遍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涉及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决定着生育政策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速度。文章围绕“谁来生”(生育主体)、“如何养”(社会经济条件)、“生多少”(生育文化)三个问题,着重分析了中国普遍二孩生育的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文化环境。结果显示普遍二孩生育政策并不会起到立竿见影提升生育率水平的效果,其对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的解决也不会是即时的。文章对这一政策的可能效果与实现政策目标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认为政府工作的重点须顺应政策环境的变化,努力创造生育友好型社会,而不是急于求成再次贸然改变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扼要解析狭义人口转变及其经典模型的基础上,认为第二次人口转变的提出,是结合人口"中间变量"从广义上阐释了人口变化的内在动因与作用机理,进而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引入了对现代人口转变与社会变迁关系的思考。主张人口转变是一个多维的动态历史过程,蕴涵着婚姻、生育、家庭、健康、人口调控等系列转变。提出第二次人口转变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已露端倪。最后特别指出人口转变不仅仅是人口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其嵌套的社会变迁,两者关系的空前紧密折射着社会变化与社会需求。过去30年中国通过计划生育让人口"适应"了经济腾飞,而今后三、五十年以至更长时间,应使人口的"主体"地位逐步复归,让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新的人口变化与社会需求,提高人口生存与生命质量,这才是发展的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俄罗斯家庭结构和单亲家庭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变更,以姻亲关系为基础的家庭结构出现了松散化的趋势,离婚人数和单亲家庭剧增。导致单亲家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两性行为和生育行为的变化,传统和积淀的变化。此种现象已引起了俄罗斯学者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2.
孩子质量数量替代与持续低生育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的生育行为和生育率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宏观社会经济条件和微观家庭生育决策与生育行为。前者对生育率的变化起着决定性、根本性的影响,后者则是生育率波动的微观基础。与此同时,这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首先,宏观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家庭...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态比较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系统性检验了2000—2018年29个欧洲典型国家社会情境和现行生育支持政策的条件组合与生育率变化的关系,试图为我国借鉴欧洲国家生育支持政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欧洲各国三类生育支持政策(育儿津贴、生育假期和儿童照料设施供给)与三类社会情境的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性别平等及家庭重视文化)进行必要条件检验,得到五类影响生育率的组态方案。通过将不同社会情境下各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我国国情的比较和讨论,本研究提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对于性别较为平等的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儿童照料设施和有针对性的育儿津贴可以稳定生育率;对于性别平等较差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育儿津贴更能提高生育率;在性别差距较大、重视后代的经济发达地区,较慷慨的生育假期和提供儿童照料设施双管齐下会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孩子成本效用的拓展分析及其对中国人口转变的解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丽艳 《人口研究》2003,27(2):47-54
在西方微观人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 ,将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拓展到家庭以外 ,分析孩子在家庭内的成本效用及社会总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 ,揭示家庭意愿生育水平与社会期望生育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内外部成本效用的不对称。认为生育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转变的作用机制在于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家庭内孩子成本效用的对比关系 ,从而有效地影响了家庭生育决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农村经济改革引起了中国农民生育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以浙江省部分农村为例,随着妇女地位,尤其是年轻妇女的经济地位的提高,改变了人们对男孩的偏好,认识到在农村生产、生活和家庭养老中,女孩也同男孩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的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并没随着发生根本的变化,生男孩仍然是农民精神上的最大满足,这是近年来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中国农民离“少生、晚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现代生育模式还有相当的距离,生育观念的现代化,既要求物质上的现代化,也要求精神上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未婚青年的生育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未婚青年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对生育意愿起显著作用的因素变得不显著。现代经济、社会、文化及心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新型的生育文化,它是生育意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三结合”的发展与农民传统生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 ,生育行为是受生育意愿的影响 ,而中国农民生育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计划生育“三结合”作为以利益导向为特点的新型人口控制的工作模式 ,其运行带来一个极好的“附属效应” ,即加快了农民生育观转变的进程。因此本文意在分析“三结合”的深化发展对促进农民传统生育观转变的作用。一、农民传统生育观及转变的条件生育动机源于生育需求 ,生育需求又受生育观念 (也称生育文化 )的影响。中国农民传统的生育观是传统经济和传统社会的文化体现 ,受家庭文化和村落文化的影响。家 (族 )文化注解着农民生育最原本意义 ,村…  相似文献   

18.
性别比是影响人类婚姻、生育的基本因素,与人口再生产、人口分布及其它人口结构均有直接关系,过高或偏低都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人口性别结构经过解放后30多年的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主要就解放后尤其是1982年到1987年全国和各地区人口性别结构的特点和变化及其成因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计划生育“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适应性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育动机、生育需求角度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我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原因。文中指出,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可变性及某些生育需求的可替代性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因,用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手段对生育需求进行综合调节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三结合”是主动利用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机遇,利用管理介入手段使孩子成本效益原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从而削弱对多孩和男孩偏好的需求,达到促使人们计划生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以来,浙江省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出生率和育龄妇女生育率大幅度下降。然而,各地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总的来看,浙北的生育水平低于浙南。其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浙北、浙南不同的经济烙局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环境是导致生育水平差异的深层原因。为了探索不同经济格局与群众生育观念、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至整个区域人口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而探索研究不同经济格局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