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李乃宙多年,欣赏他的画,更欣赏他的为人。画界朋友都笑称其“散仙”,虽不知这雅号的出处,却觉得用在他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从未见他起过急,发过火,更未听说过他与谁发生过口角,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乐呵呵的一张脸。印象中他是画家中最好说话的人,不论什么缘由索画,从来都是有求必应,而且不论有无报酬交出的都是精。L之作。一次,我请他为朋友的办公室画张“踏春图”,他二话没说很快就画好送来了。观赏的过程中我随口挑了处无伤大雅的毛病,没想到他回去後居然又重画了一张送来。虽说画张书对他而言并非难事,但从他住的定福…  相似文献   

2.
第二天上午,张真恺带我们去了温州新城鸿基花苑廖笑炎工作室。SHMJ:你的工作室挺大的,是上下两层吗?廖笑焱:一个复式楼,楼上是我的版画工作室,先到楼上看看吧。SHMJ:很专业的版画工作室,你平时都用铜版做画吗?廖笑焱:我基本上用铜板做,线条细腻度会更好一些,我是用盐酸。SHMJ:这些小稿都画的非常有意思,你创作前都做小稿吗?廖笑焱:我这里小稿很多的……(随廖笑焱来到画室的另一个房间的书柜前,她拉开抽屉,里面有大量手绘的小稿。)SHMJ:这么多,都是什么时候画的?廖笑焱:很久了,有些是十几年前的,随笔画的。以前刚过年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信念是你心中的一盏灯,点燃它吧,它会赋予你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它会照亮你通往成功的大道!——题记朋友送给我一本安东尼·罗宾写的书。安东尼·罗宾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成功学导师之一,他在那本书里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他之所以能从一个浑浑噩噩的、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变成今天这样一个名震全球的成功学导师,信念是支撑着他一步步走下去的惟一原因。他在书里写过这样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由于他未能认清他的合伙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便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合伙人带着公司的资金出逃了,对方竟然让公司不知不觉亏损了七十多万美元。也许对一般人来说…  相似文献   

4.
几米 《可乐》2011,(2):14-15
我成长在一个完全没有绘画艺术气息的家庭里,还好我的三舅会画画,算是提供了一个源头。三舅年轻时是油漆师傅,退休后开始画画,居然从业余变成专业,还开了画展,卖了许多画。所以我想,我画画的本领应该是来自母亲这一边的基因遗传。父亲不认同这个说法,曾夸口说他也很会画画,但这辈子我从没见他画过一张画。  相似文献   

5.
谢芳 《社区》2002,(7):56-57
想借书很容易纽约市公立图书馆在纽约人的业余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繁荣纽约社区文化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成为真正的社区文化中心。要说什么卡几乎纽约市市民人手一张?那就是纽约市公立图书馆的借书证(Library Card)。借书证在纽约使用率非常高,几乎上至七旬老叟、下至黄毛小童人手一张。之所以有那么多借书证,一是由于有用,二是极易得到。比如说我要去华盛顿旅行,我首先想到的是去图书馆借一册介绍首都华盛顿的书籍,然后要一张公路图,等到旅行结束,便完璧归赵。又比方说我在某餐馆看到一种菜肴,回家后想学,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  相似文献   

6.
德国人米夏自称自己就是个北京的"胡同串子"。他渴望穿越时空的隧道,感觉仿佛前世就来过北京的胡同。他每来一次北京,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失落感和哀伤,看到一条条胡同和一个个四合院的消失,他说:"我曾经在废墟前流过眼泪。中国人愿意选择更舒适和现代的生活,这无可指摘,只是希望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不要消失得太快。"米夏只是一个中年白领,他将收入中相当一部分都用来收藏中国文物,随着时间积淀的增值,这些文物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价格了,但他从来都是只买进不卖出。他那100多平米的住所已经摆满中国各种文物,但他一张画一片纸都没有卖过。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 白国宁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  相似文献   

8.
周咏平是我们来温州采访的最后一位年轻国画家,在这之前,张真恺给我们一本周咏平新出的山水画集,看了他的画,对他多少有点了解。SHMJ:周咏平你也到北京学习过吗?周咏平:是的,我们几个都一起去的,在北京也可以互相照应。SHMJ:你是陈绶祥的学生?周咏平:嗯。SHMJ:陈绶祥老师不错,他在教学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一般人要高。周咏平:我在陈绶祥老师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最主要是得到了自信。SHMJ:学中国画中国美院就很好了,山水画家有何家林、林海钟  相似文献   

9.
忠犬巫利     
罗宾对牧羊犬巫利的聪明才智极为信赖,整夜泡在酒馆里,让巫利全权管理山坡上那群羊。罗宾全部的体力和脑力都以每周五先令的价格抵押给一个贩卖牛羊的商人,商人才是羊群真正的主人。一天,商人命令罗宾尽快将羊群赶到市场去。途中,群羊受惊,四处逃窜。罗宾目瞪口呆许久,才缓过神来命令道:"巫利,快去把它们都赶回来。"对于巫利来说,罗宾  相似文献   

10.
余平 《社区》2008,(30):55-56
前段时间我利用年休假到纽约旅游了一趟。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下了飞机,我乘坐大巴进入纽约市区。在一家酒店安顿好后,我到旅游问讯处拿了一张免费的纽约地铁图,又在便利店花17美元买了张"捷运卡"。有了这张卡,在7天时间内我可以不限次数地乘坐纽约的地铁,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8,(20)
前段时间我利用年休假到纽约旅游了一趟。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下了飞机,我乘坐大巴进入纽约市区。在一家酒店安顿好后,我到旅游问讯处拿了一张免费的纽约地铁图,又在便利店花17美元买了张"捷运卡"。有了这张卡,在7天时间内我可以不限次数地乘坐纽约的地铁,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2.
谢芳 《社区》2001,(3):64-67
我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居住过三年,其间只搬过一次家,使我有机会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国社区文化。在美国社区文化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居民热心为社区服务的精神。不论我曾经居住过的纽约市上西区(Upper West Side,隶属曼哈顿第七社区),还是我搬家以后居住的茉莉小丘社区(Murry Hill,隶属曼哈顿第六社区),社区的居民都尽自己的能力为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3.
石头的母亲     
罗宾·威廉斯的电影《已故的诗人社团》与《记忆看见我》仿佛是特朗斯特罗姆的一首诗名《在某人死后》的隐喻:去年秋天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演员罗宾·威廉斯自杀身亡的新闻令世人唏嘘不已。他是个很好的喜剧演员,演戏的深度不仅于幽默喜剧,他演过一个美国寄宿贵族中学的诗歌老师,电影原名叫《已故的诗人社团》(大陆译名《死亡诗社》、台译《春风化雨》)。许多学生受到他的启发爱上诗歌,受他的感染以惠特曼的诗歌称呼他  相似文献   

14.
不是妄想     
<正>我本是想当个画家的。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常对我说:"乖,画张画儿送给伯伯(或叔叔、姑姑……)吧!"我便铺开一张纸,用彩色铅笔认认真真地绘制起来,献上那画儿,那气概,那心情,怕跟毕加索赠画也相差无几。但有一次我就从窗里看见,一位客人走到街上以后,漫不经心地将我的馈赠团成了一团,轻轻地一丢,那作品便滚落到阴沟边了。这使我小小的  相似文献   

15.
正吴昌硕和潘天寿是现代中国绘画史上两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在上海相遇相识,年龄却相差50岁。1923年,潘天寿到上海美专和新华艺专任中国画教授,那时,吴昌硕已经八十高龄,艺术成就誉满中外:而潘天寿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经验不足。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勤奋好学,常常到吉庆里的吴昌硕家中登门求教。一次,潘天寿带了一叠画作来到吴昌硕家,把自己的画作一张张地拿给他指点。吴昌硕边看边点头,连声称赞:"画得好!画得好!后生可畏啊。"潘天寿从中挑选出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山水画赠送给吴昌硕,并恳请  相似文献   

16.
和孩子谈自律,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学校毕竟是有规矩的地方,不允许任何人胡来。为了规范这些孩子,我想到一个办法。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图画纸,上面画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我问他们:“这幅画漂亮吗?你还希望在画里添点儿什么?”听到我抛出去的问题,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想添上红红的太阳,有的想添上飞翔的小鸟,其中有一个孩子说,他想让草地上开满鲜艳的花朵。这恰恰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紧接着他的话说道:“有一片草地是生长在人心里的,如果你是一个好心肠的、乖巧的孩子,那么你心里的草地也会每天开放一朵鲜花。”孩子们的好奇心再一次…  相似文献   

17.
人心似锁     
我父亲是个医生。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告诉过我,人的心脏就像一个握紧的拳头。我便深埋下了这样一个印象:人心如拳。直到我遇这那件事才懂得,其实,人心更像一把锁。一天,在放学路上,我碰到了村里有名的醉鬼张三。他又烂醉如泥,横躺在地上。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大吵大闹。他父亲来了,气得火冒三丈,让他起来。张三像根本没听到一样。父亲便啪啪地扇起张三耳光来。张三嘴角流出血,还是不动地方。父亲从路旁找来一根手指粗的木棍,照着张三打下去。起初张三还挺着,到后来,他抓住木棍,一下子就给撅断了,并且瞪着眼向父亲吼道:“不用你管选”这是怎样…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主席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记卢作孚。”事过半个世纪,这些人物都早已淡出众人记忆了。我从小听毛主席话,因此很早就记住了张謇。张謇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状元。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华大地,包括文武,总共也只出了七百多个状元。可见考上状元实不容易,但张謇留芳后世,并不仅以状元之名。说张謇是文人,不如说他是商人。在他的  相似文献   

19.
1845年,罗丹刚满5岁,由于过人的聪明,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耶(yē)稣(sū)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一天,收拾家务的母亲收捡出一堆废纸来,罗丹却把这一堆废纸一张张弄平后,在上面画上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画。从这以后,罗丹经常模仿包装纸、报纸上的人物、房屋、动物的样子,把它们画下来。一次,在吃饭时,罗丹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他便趴(pā)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坐在他边上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上干什么呢?”父亲一看趴在自己脚边…  相似文献   

20.
胡永凯是一位学术性的画家。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他自己对自己有过渲染,总是说去年画了什么, 明年的计划如何,谈的都是工作,我很敬重这种态度。……永凯只是沉默地工作。我没见永凯工作过,只是画这么庄重缜密的画,不专注沉默行吗? ——黄永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