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大革命后,妇女的地位迅速提升.法国妇女不但赢得了生存权,也赢得了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权力.斯达尔夫人和乔治·桑就是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下,从女性的审美视野向人们展示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气质.要言之,斯达尔夫人和乔治·桑所表现的精神气质建立于浪漫主义基础之上,其文学审美融合了女性反叛社会、追求自然、崇尚理想主义等自由信念,从而构成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独特的女性审美视野和基调.  相似文献   

2.
1925年吴稚晖在北京设立的海外预备学校,具有传统的私塾性质,专门负责国民党高层子女教育.在新式教育普及之时,吴氏运用传统的私塾形式教育党国高层子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尔顿制传到中国后,私塾教育的优点开始受到学界关注.海外预备学校为国民党高层的子女安顿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路径.在学校运作层面,校长、家长群体与学生三者各自承担职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同时,政治上的微妙波动在学校内表现得更为剧烈,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政治深刻地影响到学生校园内外的人际关系.它在两年时间内三度迁徙,最终解散,亦与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有莫大关联.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已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无法避免。作为我国文化与文学大省的陕西,涌现出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将外国、外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结合,用作品回答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大讨论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们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乃至现代化后发达国家和民族的现当代文学的缩影,对本土文化的转型,对民族新文化的建构,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他们对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潘熹 《社科纵横》2008,23(5):111-113
虽然从当下的文学理论高度去审视<文学概论>.它的诸多失误和缺陷是无法掩饰的,但毫无疑问,<文学概论>代表了新中国前30年文学理论建设的最高水平.作为那个时代的经典范式,它在取镜西方加以超越的基础上,通过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演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化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文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法学家的文学研究进行再研究,以分清正误,辨别得失。法学家的文学失误与文学家的法律失误,同出于单科独进的教育模式和科研习惯所造成的积弊。美国法学家波斯纳的《法理学问题》和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二书均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论据多达40多例,表现了运用文学材料的浓厚兴趣,然而也未能摆脱上述积弊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北岛、阎连科、徐则臣三位不同代际作家对新世纪北京的书写,是将打着个人印记的国际都市的生活游历或乡土中国、外省小城的生活经历等纳入其中。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既构成了他们的文学世界,也构成了一幅以北京为辐射中心或参照对象的"文学地图",他们的书写不仅拓展了北京文学书写的空间、主题,也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提供了一个重新省思"城与人"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11):109-112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有着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著作宏富。他以简短而深邃的文字,在想象和真实之间营造出一个现实与往昔交错的世界,从而在永不停歇的回忆与追寻中展现了"人类最难以捕捉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私家园林别业发展兴盛,不仅拓展了宋人身心游憩的空间,也成为文学活动的重要场域,对宋代文学风貌的生成具有深刻影响。南宋杭州张镃南湖别业作为迄今保存资料最完整的宋代园林,规模庞大,造物精致,功能齐备,集中展现了宋人以园林别业为中心的丰富多样的休闲雅集活动,并在与园主张镃及当时文人士大夫发生密切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文学创作,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丰富时代蕴涵与独特美学意味的文化场域和文学空间。以"园林"为核心空间意象的诗文创作,其走向精细和日常化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宋代诗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具有独特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文大阪每日》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沦陷区具有代表性的中文新闻类半月刊,"面速力达母膏"是该期刊刊载最多的广告之一。通过对该广告的符号学分析可以发现,该广告图像由时尚生活、摩登家庭的视觉景观,逐步转变为对"团聚就是幸福"理念的诉求。通过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视觉"迷思",将象征权力隐含在广告中,建构出日控东北沦陷区媒介中的殖民"杂糅"景观。  相似文献   

10.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7,2(1):76-81
在日本,“战争文学”系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积累不薄;细化到“日中战争文学”研究(1937-1945)也大体呈同样状态。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有“战争文学=侵略文学”的直线定性,有作品数量庞大,散在难寻,且几乎没有中文翻译,再加上“纪实”的性质使其与战争历史胶着为复杂的一体。故而,对它的研究需要观念意识、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和繁杂的研究操作等多重储备,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大体处于空白状态。近代日本的“战争文学”确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具有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政治的多重价值,不应忽略和放置。本文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家火野苇平这一个案为视角,进行尝试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12.
20世纪初的东北旧体诗创生于东北社会加速近现代化的新陈代谢时段,密切关涉了清末民初东北社会的生活状貌和变迁,其中新旧因素的交织、生灭、移位诸现象较为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学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场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创作既体现出社会形态中文学的变化,又于文学中显示着社会的改变。其中,感时感事诗成为最为直接体现社会情感的文学选择,实然的社会生活如对现代人性的建设和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追求在诗中有了更多的表达,景物诗保留了东北在自然、人文发展中的优美景致。在署名方式、创作方法、文本结构方面有新的文学、美学质素呈现,传统的全知视角转为有限视角,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出现了向现代文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14.
1910年代初《盛京时报》的连载小说呈现了东北文学的新空间,营造了欧美国家的叙事空间并使之日常生活化,这使得当时的东北文学奉献出中、西两个文学空间.西式空间中有中式空间的叠合,中西文化元素在这一空间中交汇并且提供给文学创作以广阔的、超越现实社会的活动空间.借助西式空间,呈现了西方文化的观念层、制度层以及器物层的内容,曲折地表现出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的接受,但叙事细节仍有众多的中国尤其东北地区的元素,透露出其东北文化背景.而在中式空间里,则显示了中国社会内生性的变化,主要是婚恋观念和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与此相关,叙事追求上也发生了视角、语言等方面的丰富的变化.这一文学空间为当时向现代性发展的东北文学提供了宽阔的场域.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土地管理及农地保护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中央和地方监管权的分界.由于不同领域的性质各不相同,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界限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中央有必要将自己的权能限于必要的范围;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具体划分则应根据效率原则,通过基本法律加以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6.
李乐平 《唐都学刊》2016,(4):119-123
闻一多牺牲所谱写的是最华美璀璨诗章,成为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最独特的景观。他后期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上,使他载入中华知识分子精英行列的史册。他之复杂存在,更让我们认识到挖掘其最闪光内涵的重要,这即作为诗人、学者闻一多政治选择的认识意义和牺牲价值:不仅加速终结一个旧制度旧政权,而且加速催生一个新社会新时代。闻一多诗作诗论与人格之多维一体的方正和圆满亦即混元归一,闻一多诗文与生命之合一的险中见奇,尤其他在当时弱势与强势对比中的正义选择,更超越自己而成为时代兴象。闻一多这良知即精英意识,堪称知识分子楷模,因此引起我们共鸣。  相似文献   

17.
高叶青 《唐都学刊》2012,28(3):96-100
旧方志具有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但在利用时一定要仔细甄别。要挖掘旧方志中的人文元素,以名人轶事、传说故事造势,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以旧方志中的地图及文字记载为依据,有重点地保护与恢复重建文物古迹;利用旧方志,打造特色风土民情观光游;依据旧方志所记载的当地农副特产等经济资源,带动当地土特产种植,发展旅游产品销售,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俞曦霞 《浙江学刊》2023,(2):217-224
移民文学中的多元文化书写呈现出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新的叙事风貌,展现了不同文化博弈交融的特质,也是欧洲传统殖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演变的重要体现。英国移民作家、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和石黑一雄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奈保尔家族祖孙三代的多重移民经历促使他围绕自我探寻历史真相和殖民体系的当代烙印,体现对多元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复杂态度。石黑一雄的母国文化认同使他接纳近代日本追随西方的国家意志,西方文化的内部迁徙使石黑一雄成为当代英国作家的代表。他们的非虚构作品和反乌托邦小说丰富了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文学,多元文化认同昭示了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共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小说作者的全部努力都为着一件事:感动读者.小说读者的孜孜不倦也只为着一件事:被小说里的人物感动.读者在被小说人物感动的过程中,是受到小说作者的个人意图、叙述技巧和叙述者身份与地位的引导和制约的.英国现代小说<印度之行>的作者通过叙述视角来达到控制读者情感意向,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同情心.这说明距离和主体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经典叙述学向后经典叙述学过渡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20.
张威 《社会工作》2015,(2):3-17,125
本文从"辅助性原则"的理论和立法视角,以德国公立型和自由型社会工作机构为例,分析和探讨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法律框架、国家与社会组织各自的责任与任务,并从历史发展和国家模式的角度,分析辅助性原则对中国构建国家与社会组织关系模式有何启示和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