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带有极强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言语手段。对委婉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和表达方式做一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风格,对于提高自身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边界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现代边界制度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密不可分.这种建立在统一、独立和绝对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一方面使原本含混不清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晰和确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民族国家之内少数族群与多数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最终导致强制移民和种族屠杀行为的出现.在当今民族国家边界不变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承认少数族群的文化与政治自治.此外,超民族国家邦联这一民族国家的替代形式,也可以有效地协调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族群与多数族群之间的关系,并促进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相似文献   

3.
学术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延君 《文史哲》2005,3(6):100-106
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话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与学术话语本身的语类特征有密切关系。传统的语言理论强调学术话语的科学客观性特征,认为其主要目的是向话语社团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或信息,因此,学术话语的互动性人际特征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交际理论的观点认为学术话语是一种交际方式,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述或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征得话语社团的认可,强调学术交流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近年来,模糊限制语作为交际策略在学术话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模糊限制语概念的不断发展,其研究视角也由单纯的语义探讨发展至语用策略和语篇建构领域。  相似文献   

4.
朱棠 《学术探索》2012,(1):167-170
婚嫁是日本礼仪中的重要一环。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具体探讨"结婚仪式"、"婚宴"等场合下的忌讳语,探究宗教信仰、言灵思想、心理联想、同音因素和交际需要等方面对其产生和存在的影响,能够发掘隐藏于忌讳语后的日本社会文化现象,把握日本民族心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英语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对委婉语的了解,可以减少语言交际中的困惑或尴尬。而且,通过使用更文雅或适当的英语委婉语,可以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本文旨在用具体实例论述交际中的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发展、构成、分类及其语用功能,帮助读者更加了解委婉语的作用和用法,达到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范.戴克、戴炜栋和Givon(1993)的理论为基础,借助英语访谈节目中的真实语料,探讨了话语标记语and then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构建话语连贯和缓解言语交际中信息间断等语用功能。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分析and then等话语标记语在交流中的实际作用,以进一步揭示自然语言交际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7.
刘礼堂 《江汉论坛》2022,(10):95-105
陇西走廊是青藏茶马古道上的关键区域,对于古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陇西走廊自先秦至宋代的民族关系发展历程表明,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主要是游牧族群与农耕族群之间的矛盾;青藏茶马古道的开通促使该地区的民族关系在唐宋时期发生了重大转变,青藏茶马古道的四大支柱——经贸交流、政治沟通、宗教交往、民族融合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得以形成。陇西走廊民族关系的转变,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的缩影,凸显了西南茶马古道的民族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手机短信逐渐成为现代人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其与一般面对面的口头交际和正式媒体上的书面交际不同,是一种在语言上有鲜明特点的应用文体。大量运用修辞以达到发信者所需的交际效果,便是手机短信这一应用文体的特色之一。丰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短信语言更具文采和生气,文章从修辞这一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
辽西区族群的迁移和转徙带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尤其是促进了史前时期的辽西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红山文化时期的辽西区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而这一优势基本上终止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时期的辽西区与商、西周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辽西区成为东北民族南下和燕文化北上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公民身份总是与具有文化稳定性与传承性的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媒介得以建构.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公民身份中的弱势群体如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民、少数族裔、女性等,经常被歪曲建构,其民族语言遭遇弱化或侵犯,也造成了这些群体的身份认同危机.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在全球化浪潮中,理应保护民族文化和少数族群的权利,让网民拥有相互交流、平等发表意见的公共领域,从文化的维度建构公民身份,促进民族认同与族群认同,促进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世界语言与民族语言、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平等交流,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1.
一、美日两国文化环境差异对审计实务的影响尽管美国和日本有相似的审计和会计的正式法规和准则,但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不同的审计实务。日美文化最显著的差异可能就在于交流方式。很多美国人习惯清楚、直接的交流,认为日本含蓄、间接的交流方式很难理解。尽管日本人和美国人在思维方式上都注重实效,美国人习惯用逻辑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日本人则趋向墨守成规。在会计报表的编制者与阅读者的关系中,美国的阅读者需要与编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审计师希望了解公司财务清晰真实的状况,但这在日本就与其文化环境相抵触,日本的阅读者都习惯于从…  相似文献   

12.
协和语的产生、发展和终结皆与战争密切相关,是日本侵华的一种见证。协和语最初是日本士兵使用的混合语,因此亦被称为"大兵中国语",并且具备日语和汉语淆杂的基本特征。换言之,协和语是一种伴随殖民入侵和占领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日本侵华的特定历史时期甚至成为日本人和中国人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例证,以侵华日军为个案,剖析他们使用的"大兵中国语"即协和语的特点和规律。此外,通过对特殊时期特殊语言现象的挖掘,亦从语言的侧面还原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3.
云南通海纳家营村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回、汉、彝等民族杂居的村落,有着回族身份的魁阁马天君新神话人物在汉族社区中的出现,隐喻纳村回汉关系里超越民族文化边界的历史面相,这一个案对于族群边界理论中族群宗教文化的解释理论有所补充。超越族群边界神话故事这一宗教现象,成为宗教对族群边界功能界定与解释的一个具体范例。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维吾尔语具有通用性,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执行公务的法定通用语言之一,它在新疆被广泛地使用,尤其是在少数民族交际中被广泛地使用,它不仅是新疆操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语,而且已成为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少数民族事实上的共同交际语。此外,维吾尔语的通用性使其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广泛的应用性。新疆少数民族跨民族交际选择维吾尔语的原因:语言特点相近;文化背景相同或相近;文字的借用;语言社会功能的强弱;历史和地理形成的使用习惯;语言使用者群体的规模;人文生态环境的开放程度;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误译与创造性叛逆概念一直分辨不清。翻译是一种双重交际活动,其包括原语语内交际和译语语内交际。事实上,误译与创造性叛逆现象分别发生在翻译交际过程的两次交际活动中。前者出现在原语语内交际,即第一次交际;而后者出现在译语语内交际,即第二次交际。  相似文献   

16.
凌斌 《学术探索》2014,(6):138-141
旅游景区的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同文化所造成的思维差异和误解使公示语翻译失误频出,译者应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了解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使公示语译文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传统和表达习惯,在有效地保留源语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准确、有效地体现公示语翻译的应用功能。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就杭州新景区的某些公示语误译或不规范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RIB(Respect-Innovation-Borrow Approach)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战争辞令"中,委婉语体现的是一种交际策略, 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纵观"战争辞令"中运用的委婉词语,使用者的动机不同, 委婉语也就体现出或掩饰或礼貌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语篇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语篇分析入手 ,阐述了语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论述了语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目的是让受众准确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实现这个目的,译者必须要有跨文化意识,设法化解汉英语言在文化、习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让译入语受众顺利获取信息,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实现.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关系,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言意识是借助语言手段及联想场而形成和外化的意识映像的总和.语言意识具有人本属性和民族属性.任何语言意识都是具体某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是两种或多种语言背后意识映像的交流,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对话.语言意识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了其认知功能、交际功能、情感功能和元语言意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