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实践美学从认识论、价值论的角度规定“实践”范畴,导致其美学理论出现严重局限性,而后实践美学用“生命一元论”、“存在一元论”解释人类审美现象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实践”范畴,从人类本体论(社会本体论)角度重新阐释“实践”范畴,吸收传统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双方的合理之处,建设新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2.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实践又主要是生产劳动的实践,“劳动创造了美”成了学界普遍公认的实践美学的观点。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它没有分清这里的“劳动”是属于经济学范畴,还是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紧紧抓住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理论视角,蒋孔阳对美、美感、艺术以及美的规律和审美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作了新的思考与回答,从而建构了一个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中心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体系.蒋孔阳的这一美学体系,不仅直接影响了“实践存在论美学”这一在新时期争论较大的美学派别的提出,而且他本人也被研究者标举为“新实践美学”的“奠基人”.可以说,无论从理论的维度还是从现实的维度,梳理和分析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实践论美学以及它在新时期的境遇,都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4.
从"实践"的界定反思实践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作为实践美学体系构架的基础性范畴 ,对其发展和完善应是实践美学的当务之急。目前实践美学的最大局限正在于实践范畴界定的模糊性 ,对实践美学的质疑大多也可归结到对实践理解的差异上来。因此实践美学应解决好“实践”中物质性与精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等关系 ,弥补自身的缺陷 ,以显示其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自我超越的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5.
“实践”作为实践美学体系构架的基础性范畴,对其发展和完善应是实践美学的当务之急。目前实践美学的最大局限正在于实践范畴界定的模糊性,对实践美学的质疑大多也可归结到对实践理解的差异上来。因此实践美学应解决好“实践”中物质性与精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等关系,弥补自身的缺陷,以显示其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自我超越的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实践美学从认识论、价值论的角度规定“实践”范畴,导致其美学理论出现严重局限性,而后实践美学用“生命一元论”、“存在一元论”解释人类审美现象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实践”范畴,从人类本体论(社会本体论)角度重新阐释“实践”范畴,吸收传统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双方的合理之处,建设新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7.
崇高既是一个伦理学范畴,又是一个美学范畴。它是一种体现着一定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大真”、“大善”,它以客观存在的“强有力”与“不同凡响”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从而独具“非常”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也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美学是哲学美学的一个具体分支学科.哲学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人对社会(他人)的审美关系,人对自我的审美关系,而生态美学就是研究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因此,不同的哲学美学产生不同的生态美学,不能强求一律,但是“主体间性”不能作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因为“主体间性”只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方法论策略,不具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意义,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不可能仅仅是“主体间性”的.所以,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才真正完整地以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价值论、实践辩证法为生态美学所研究的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提供了主体性的、客体性的、主客体间性的、主体间性的全方位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之一。整个美学史证明 ,离开实践去谈美的问题 ,只能是一种纯粹经院式的饶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 ,引导美学家们把实践概念引入美学中 ,从而为美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实践是认识美的起点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自然人化”  美学 ,“自然人化”的根本意义在于自然物与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联系 ,成为人类生活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而才具有审美价值。自然物的社会内容是人赋予的。没有人 ,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 ,也就没有自然物的社会美。自然…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中,人们对待“自然”与“人工”范畴,有忽视它的存在或不把它作为独立范畴的倾向,本文的论证表明.“自然”与“人工”非但是中国古典学美乃至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是有无、虚实、形神、意象、大小等范畴的审美元范畴,它既是“天人合一”哲学美学大范畴的一种明晰化、具象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更深一步理解上述那些范畴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