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公共建设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善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以均等化考量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会发现其还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文化供给制度,“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非均衡的城乡公共文化运作方式等是造成城乡公共文化非均等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投人主体、实施“千镇万村种文化”工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等是现阶段河北省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野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良 《学术论坛》2007,30(11):176-17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诸多启示.要构建更加和谐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3.
民族团结本质上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文化映射.故民族团结教育的实现不仅需要教育制度的创新,更需要民汉文化间鸿沟的弥合.文化的视角有助于克服“区别对待”的学术研究方式及局限于制度、技术层面的实现途径.融凝于多元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自古就在多元与一体的显在与潜在交替中发展,因而基于从“多元”到“一体”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构建全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与共处守则”为公共平台,并通过以国家核心价值与地方特性相融合的民族文化内容,用平等、尊重、对话为特征的教育方式来培育既体现本民族文化特点又能理解、尊重、欣赏异民族文化的文化主体,是其得以实现的适切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文化发展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的文化发展观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应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发展的条件是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主体是知识青年和人民大众;文化发展的趋势是建立“第三文明”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大致经历了探索、发展以及深化三个阶段。在党中央的科学指导之下,我们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对外发展体系一系列的成就,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坚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正确方针以及坚持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相互衔接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家书屋”具有图书馆的特征和规律,借鉴和融入公共图书馆体系,尝试建立一种以县级图书馆为依托,乡镇图书馆为网点,“农家书屋”为服务终端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共享的优势,扩大服务面,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促进作用与文化带动作用。探索和研究“农家书屋”建设,对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呼唤公共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财政,必须大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当前,公共财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财政公共精神的缺失、忽视和衰微。培育财政工作者的公共精神,是加强财政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紧迫和长期的根本任务。一、培育财政公共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培育公共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公共精神,源于“公共”一词,并始终与“公共性”相关。所谓公共精神,是指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从根本上讲,公共精神就是…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一个经济学概念来看待,而应从广义层面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各方面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揭示和解决当代社会发展的经济表层问题以促进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意蕴,把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理论意旨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两个结合”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神谱系对人民大众进行教育引领,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对人民大众进行精神培植,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民大众进行精神涵养。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均等化程度,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构成政府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职责。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范围的外部边界应参考中文化预算模式,并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运行支撑体系为三大保障内容。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标准应从分类保障标准和倾斜保障标准出发,在公益性文化单位财政保障标准测算中引入"内涵式"保障标准,从而测算出总体保障标准,同时这一标准还要根据国内其他各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标准、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标准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增长率、增长弹性系数和边际增长倾向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构建基于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长效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方式则应保证财政投入日益规范,各级政府责任分摊方式明确,并寻求多渠道的筹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是指基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民一定的文化共识,由政府主导提供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生存和发展权利,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基本社会文化条件.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源于公共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和新公共管理“有限政府服务”理论.作为基本权利的文化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规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个人在社会文化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权利.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的核心理念.确定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的边界应坚持“保基本”、“广覆盖”、“解急需”和“量力行”的原则.在操作层面有两个标准:一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有关基本文化权利的规定;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文化实践中,美国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共文化艺术资助体系。论文从各级政府的直接资金支持、联邦政府机构的其他支持、私人捐赠和税收优惠三个方面介绍美国公共文化艺术资助体系。政府在文化艺术管理中采取不干涉的态度,努力营造平等有序的文化发展环境,实现了文化资金来源多元化、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文化艺术自由化发展。美国公共文化艺术资助体系的特点及经验对我国国家艺术基金的运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的工具性作用在于激励、公平与回报,不能简单视同于建立在“个人效用”基础上的市场利益最大化工具.在著作权法的观念层面上,应强调以“道”驭“术”,构建著作权最终指向公共福利的道德哲学基础.同时,“使用者权”是宪法人权在著作权法中的具体化,著作权和使用者权应看做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著作权法应秉持“技术中立”原则,充分体现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这就需要结合市场行为和伦理责任,既关注经济价值,又充分考量公共福利、民主政治、自由文化、技术创新等多元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点,是践行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首先,文化自觉,认清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语境.找准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话语体系的定位,客观评价中国发展和中国话语,在改革、发展中辩证地看待“现实的合理性”和“合理的现实性”,丰富中国文化内涵、提倡“中国主义”,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国形象.其次,理论自觉,在竞争中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领导权.防止理论缺席,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有国际文化视野和本土文化立场,用全球性的话语策略阐释中国价值.最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不是一个自我命名、自我确认就能实现的工程,而是一种需要广泛传播,被广泛理解和吸收,在实践中检验和兑现的理论系统.要以现代性、实践性和思想性为基础构建基本理论框架,要突出特色、以新人文精神扬弃旧人文主义,要融入世界话语体系,以内容创新和传播运营发出中国的声音,在竞争中夺取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型、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以人为本”的文化战略意识的确立等,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在社会全面转型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全面推进具有全民性和健康文化价值导向性的公益性文化发展是必然的选择。而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目标方向,是坚持文化秩序建构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5.
黄梅戏作为地方戏的重要代表,曾经盛极一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变迁,乡村民间文化急剧流失,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削弱,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陷入困境.乡村社会的“空心化”、传统村落的消失、过度的文化功利主义以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缺失和错位,都加快了黄梅戏的衰落.传承与保护黄梅戏,必须重建其公共文化空间.在乡村中心镇村体系规划建设中,应在相关的戏曲文化活动密集区优先把黄梅戏文化的“安放”纳入公共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乔耀章 《学术研究》2005,1(7):66-72
对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来说,公共管理与公共道德都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然而,什么是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道德,如何构建公共管理与公共道德体系,这在我国学术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是一个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本文认为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尤其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未来发展形式或形态,它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构成,其中以政府为本位的公共管理仍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或核心作用。公共管理体系决定着公共道德体系,公共道德体系由“宏观公共道德”和“微观公共道德”构成,其中政府行政道德或政府公共道德在公共道德体系中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诠释学构建的一个时代主题即文化实践诠释。它主张在狭义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价值共识)中实现广义的文化实践内涵(人的自我实现)。文化实践为中国诠释学构建提供了社会历史性原则和主体创造性原则,而且文化实践与“公共诠释”相结合,使文化实践作为面向公共认知建构及公共对话空间形成的基础和诠释有效性的确立依据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焉耆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两大难题:投入不足与机制不顺;一对矛盾:“自上而下”的文化供给与“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双重障碍:文化人才匮乏与农牧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欠缺.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文化惠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需求表达机制,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实效;创新文化人才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制度变迁与协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爱军 《天府新论》2009,(4):103-108
文化权利是民主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文化公平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应重新确立公共文化均等化发展的价值目标;深刻考察公共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非均衡态势和低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制度根源;在统筹城乡、地域的基础上,采取多元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财政制度的健全,特别是使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构建共生治理的公共文化发展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它担负着“终身体育”和“全人教育”的重任.太极拳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独特的体育项目,在健康、育人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资料和教学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太极拳运动进行分析认为,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普及太极拳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中国梦”等,也具有突出的人文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