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兆相 《中华魂》2013,(15):52-56
1938年年初一1940年年末,我在延安抗口军政大学先后进过两期学习班: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高级班插班学习,后又到瓦窑堡抗大第四期红军干部支队学习。抗大毕业后又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在延安学习、生活了近两年半左右时间。通过学习,我在文化上、军事素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我有幸接触到许多中央首长,直接得到他们的帮助教育,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毛主席对我学习生活上亲切的关怀,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82岁了,回忆起曾经在抗大的生活仍然兴味盎然,历历在目。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抗大的校歌是这样唱的:黄河之滨,集合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的作风。同学们努力工作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是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英雄。1940年5月1日,八路军在山西武乡蟠龙镇举行“抗日军政大学”开学典礼。我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一名学员,席地坐在大河滩上,望着临时搭起的大舞台,心潮起伏,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3.
1937年10月,我参加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临汾的“学兵大队”,杨尚昆主任给我们上政治工作课,彭雪枫处长讲游击战术。1938年4月我们被转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同年,我在抗大第五期一大队一支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为抗大教职员的题词,一九三九年)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 (一九三九年七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 二月二十七日)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建党85周年,还是抗大建校70周年。作为抗大总校四期学员,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党的教育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今年88岁了,入党已有68个年头,如果说把大海比作祖国和党,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相似文献   

6.
放歌宝塔山     
今年初春,我参加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学习,先学习原著和文件,听报告和讨论,收获良多。后来又到延安考察学习,受教育更深。我们参观宝塔山、抗大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泥湾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等,听有关革命传统教育课堂讲课和现场讲授、现场体验,深深认识到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今天一点也没有过时,必须牢牢记住,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7.
陈学远 《新天地》2011,(12):154-154
一、无休止的抱怨 “学习真太枯燥无味了!” “又要考试啊,天哪!” “真烦,每天都要做作业!” “我妈真罗嗦!” “妈,我的裙子都穿了两年了…。。”“这谁把垃圾扔在我的座位边上?!”在我们的中学生身边,这样的抱怨每天都在发生,大家似乎也习以为常了。我们真的有这么多的牢骚要发吗?我们的生活、学习真的如此令人不满吗?我们真的应该没完没了的抱怨吗?  相似文献   

8.
我在“红大”第二期(即改校名为“抗大”第二期)学习,时间虽只七个月,却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因为,它是为全国培养军、政干部的重要基地;对于学员们,则是一所塑造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学校。其办学方针、办学方法的制定和教与学,均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很有些值得参考、借鉴之处。一九三七年一月至八月的“抗大”第二期,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与领导,为迎接抗日高潮到  相似文献   

9.
我叫吴科星,很多人都喜欢叫我“五颗星”,是啊,我也很期待,能为将来的自己打上“五颗星”。每当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到为生活忙碌奔走的人们,我觉得自己只是一粒毫不起眼的沙砾,没有历练、没有成长,普通的沙砾怎么才能变成耀眼的珍珠呢?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需要不断学习,继续成长。  相似文献   

10.
刘波  褚振江 《中华魂》2014,(16):50-53
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参观西柏坡村时深有感触地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历史营养剂”,抗大的历史,正是我军达到强军目标、实现“强军梦”的最好的历史营养剂。翻阅记录抗大历史的《回眸抗大丛书》,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它是一部珍贵的英雄史诗,它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1.
袁剑 《中华魂》2011,(5):53-55
今年7月1日,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创建90周年。在举国上下万众欢腾地纪念这一盛大节日时,我回忆了自己在抗大入党和学习的日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很快侵占河北、山西大片土地。阎锡山在太原失守后,在我党支持下成立山西民族革命大学。  相似文献   

12.
方飞 《社区》2005,(5):52-53
知心大姐: 您好! 我这些天非常苦恼,是为了感情问题 我曾经在外企工作,喜欢我的人不少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他比我大岁,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有点小钱。他很有气质,我挺喜欢他的。 我们好了以后,他说我上班太辛苦,不让我去了。他自己有一套房子,我们的恋爱谈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住到了他那里,经生活两年了。 他对我特别关心体贴,我也十分爱他由于我的年龄小,我们谁都没提过结婚,得那是以后的事,只是感觉生活幸福就挺好。他是我的初恋,也是我惟一倾心的男人。 本来日子过得挺平静,我们两人都很快乐,我虽然没有工作,但挺充实,我拿了会计证,…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07,(6):63-63
在婚姻的十字路口,我该何去何从 我是2003年认识现在的老公的,那年我22岁,他32岁。我在一家影楼上班,而他自己经营了一个服装店在外上班的生活让我很疲惫,为了逃避我去了他的城市帮助他一起经营,并开始同居生活。2005年我们结婚了,老公的长相、身材都很平平,而我毫不夸张地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班花。  相似文献   

14.
邢江峰 《社区》2012,(13):49
陕西藏女士来电咨询:2004年,我与前夫毕某结婚,婚后因生活琐事问题,夫妻感情逐渐恶化。因为我们双方结婚时都属于再婚,年龄也都比较大,再婚的目的是为了老来有伴,所以虽说两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还是在一起生活了数年。2010年3月,我们之间的矛盾实在无法协调了,就通过当地的法院进行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准予我们离婚,且考虑到由于我身体患有疾病,常年需要吃药治疗,法院同时判决毕某自判决书生效之月起,每月给付我生活帮助费300元,直至双方或  相似文献   

15.
编辑:您好!我是某大学2004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大部分毕业后都从事会计工作。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毕业后当会计师是最好的选择,也从没有想过干别的工作。可进入大三后,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当会计。很多同学跟我说,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很多,工作就是为了生活,而不是兴趣。我也许为了生活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 我与立三同志是一九二○年在法国蒙达尼相识的。当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包括李立三、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熊季光等同志,大部分都在这里补习法文。我与肖子暲(即肖三)、陈绍休等同志在这一年的六月到达法国之后,我和陈绍休等同志也来到了蒙达尼。因为大家都是同乡,在这异国相逢,倍感亲切。我们在那里共同生活了将近半年或一年的时光。蒙达尼有两所学校接收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生。一所是蒙达尼女子公学,向警予、蔡畅、熊季光、李志新以及后来的郭隆真等都在这所学校学习。另一所是蒙达尼公学,我们男同学大部分都在这里学习,就住在院内学生宿舍大楼  相似文献   

17.
黄彦超 《山西老年》2013,(11):18-19
1949年开春,西北行政干部学校解县分校(驻运城盐湖区车盘村,总校在临汾)正式建立,其学员大多是从运城地区的晋南中学(康杰中学前身)、条西中学(驻永济)、汾南中学(驻万荣县阎井村)和运城师范招收的青年学生,也有各县推荐的少数乡村青年教师,共200多名,年龄一般都在十八九岁,目的是为新解放区培养干部。因为办校是以延安抗大方向为指针,人们称之为“小抗大”。“小抗大”的学员大多来自运城各县,从建校开始,经过近一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于当年10月16日告别了河东父老,在党中央毛主席“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革命浪潮中,在沿途群众的欢送惜别声中,跨黄河、越秦岭、过巴山,徒步行军先后分配在川北、川西、西康地区开展工作。“小抗大”的学习集训就成了他们征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我是无机化学课的教师,近两年又兼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育人”,我着意了解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年级的学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的校门,由于生活条件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在  相似文献   

19.
王志文 《今日南国》2007,(19):76-76
我已经整整40岁了。很多人关心我的婚事,母亲更是盼着早点抱上孙子。但我至今仍然单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爱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爱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让她有一丝一亳的不开心。母亲原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普通工人,生了两个哥哥和我。在我13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这对母亲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我们三个孩子,她把一切痛苦埋藏在心里,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当时,母亲每月工资30多元,一家四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月领工资后。总是把钱分成几份,把必须交的水电费、应给我们攒下的学费等拿出来放好,剩下可冷的一点钱用来维持一家的日常生活。为了省钱,她学会了理发,我们哥仨的头发都是她理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好多年都没添置一件新衣服,每天从早忙到晚,人显得非常憔悴、苍老。  相似文献   

20.
我和丈夫都是高考落榜生,这几年来,我们都不甘心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们做过生意、外出打过工,可结果都失败了,但我们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一个偶尔的机会,我丈夫从城里买回一本《专业户》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