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口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抓好经济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 1.控制人口增长,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素质高低与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人口问  相似文献   

2.
乔家君 《创新》2011,5(6):105-109
乡村社区作为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微观空间单元,在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社会网络El渐复杂的背景下,其内外空间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微观视角研究方法探索乡村社区各空间(包括居住空间、社会空间、生产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等)的特征、形成与演化,能深入了解乡村社区各空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合理制定乡村发展方略,优化乡村社区空间,指导乡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广州社区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社区的因素。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的关系,分析了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并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技术层面介绍了广州社区规划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观史学与有限的总体史雷戈一、中观史学的构想中观史学是一个新领域。之所以新,是因为它试图在宏观史学与微观史学的两极对立中寻找和开辟出一条通向全面理解历史的新的路径。那么,中观史学的必然根据何在呢?笔者认为,这种必然根据就在于中观史学不是对宏观史学和微...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和举世瞩目的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界,由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历史的因素,社会研究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开发价值巨大的前沿性科研领域:首先,社区研究为转型社会的社会研究提供了一种极为适宜而独特的视角和途径,社区所具有的地域性、综合性和中观性使社区研究较之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具有明显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以社区为基础的“中观社会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倍受社  相似文献   

6.
一、不断提高对适应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第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格局,要求中观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如果把全国看成宏观,把企业看成微观,那么,就可以把中心城市和实行市带县体制的中等城市看成中观.而中观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观经济必须首先适应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新格局。现在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全国指令性计划产品比重降到16%,指令性价格管理的比重已不到30%.这就迫使中观经济的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追求市场利益的机制,否则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普遍的总量上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社会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发挥独立的整体性决定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在这种形势  相似文献   

7.
城镇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晓明 《学术交流》2007,(12):163-1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建设和谐社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邻里关系是社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反映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从微观角度反映整个社区的管理和发展状况。城市空间住宅结构的转变、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初级群体衰落使传统邻里关系功能弱化,而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则是新型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社会功能。加强社区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完善社区制度是构建新型和谐邻里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报告同时还指出,我国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人口的数量已大大超过社会经济负荷能力和合理的资源承载能力的临界点,已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压力,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严重障碍。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将始终是中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中国兀叽以上的人口集中于农村,且农村在人口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较城市严重…  相似文献   

9.
李文 《浙江学刊》2002,(6):137-144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人们对人口与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尚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今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面临的困难更为艰巨,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本文从中国控制人口增长实行适度人口规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选择现有益于人类健康又不影响资源永续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就业结构的转换,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城市化路子等方面,就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的人口控制田雪原在《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上撰文,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控制的新思路:1.微观方面:加大利益调节份量①有效增大独生子女和计划内生育子女效益。一是在落实独生子女奖励费基础上,开展独生子女伤亡保险并在15岁停发奖励费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控制人口增长,在这个难题中包藏着许多不安定因素。怎样有效地克服这个难题,开创90年代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协渊发展的新局面?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会化服务体系。何为农村人口综合社会服务体系?为什么要建立这种综合社会化服务体系?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是什么?怎样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这种体系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推进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是新时期社区建设与发展重要的内容。驻区单位与社区具有天然的依赖关系,驻区单位在参与社区建设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够和谐,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社区的作用被忽视;二是驻区单位延续着传统的工作方式;三是驻区单位的功利取向;四是双方在资源上不对等性。新时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需要寻找社区与驻区单位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机关办社会将成为过去,企业剥离和政府转移的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历史地落到了社区,其重要性在加快改革开放和促进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日益迫切地体现出来。社区建设——城市基层工作发展方向社区建设涉及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强县壮区”战略实施等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首先,加强社区建设在破解城市社会矛盾和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转轨变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马宁 《社科纵横》2010,25(10):16-18
文章通过环县六十年人口发展的五个阶段,论述不同时期人口发展的特点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分析了人口总量变动的特征,影响人口总量变动的因素。对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现状与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郭锐 《社会工作》2011,(22):35-38
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务能力建设的专业实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探索一种与行业俱进、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模式来满足新时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需要,本文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支持网络的实践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学校及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可以分为国家宏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中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微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层次视角研究分析广东骨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回顾我国学校社会资本作用和生成途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学校社会资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社区教育是高职院校生成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汲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二是通过成立社区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构建社会关系网络;三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研究,赢取社会信任;四是通过政府赋予的社...  相似文献   

18.
社区意识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社区研究的背景中提出了社区意识的概念,并以社区意识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作为背景,介绍了社区意识研究的总体情况。概要介绍了社区意识影响因素研究的情况后,指出了当前社区意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人口变项、社区自然和文化环境、微观个体的社会学和心理学上的差异、宏观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评述了社区意识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社区建设与女性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在当前中国社区建设中,女性在培育社区精神、融洽邻里关系、社区救助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体制中及女性自身的一些问题也阻碍了其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只有通过继续推动女性的社区参与,动员女性资源,提高女性素质,才能在推动社区和谐发展过程的同时解决妇女问题,促进女性成长。  相似文献   

20.
刘春荣 《社会》2010,30(1):22-45
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研究的“文化和建构主义转向”凸显了框架整合作为微观动员机制的重要性。但是现有文献很少把这一过程置于自上而下的集体行动领域中来考察,同时框架分析在中观层面上的动力机制的认识上尚待深化。本文通过上海市社区居委会选举的个案考察,探索了选举动员中的框架形成和整合过程。研究发现,选举委员会及其所联系的积极分子网络,形成了一个包容性的动员结构。这一特定的动员结构在各个动员环节中,策略性地把国家的政策话语和居民对选举的不同感受衔接起来,整合了民主权利、邻里怀旧和社区认同等阐释框架,由此激发了更大尺度的共鸣和参与。这表明,框架整合与动员的社会结构密不可分,框架化过程实际上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