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由于市场因素、制度建设以及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原因,中国股市也像许多成熟证券市场早期所经历的那样存在市场操纵现象,个别操纵行为危害严重。有关市场操纵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众多研究表明,实践中基于交易和基于行为的操纵手段获利的可能性很小,而基于信息特别是内幕消息的市场操纵在证券市场中更为普遍。证券投资主体的市场操纵行为主要是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利用信息而进行的证券交易,目的是以个人特有的优势在证券市场榨取暴利。由于市场操纵行为利用了大部分投资主体并不了解的消息而获取实际利益,所以,它是一种不公平的证券交易。同时,这种行为十分危害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功能,直接使得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效,由于这种行为不利于证券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因此,建立和完善有效防范操纵行为的机制是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市场操纵行为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对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逐渐消失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证实了中国证券市场在早期具有明显的星期五效应,而在星期一和星期二的收益普遍较低。结算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是造成我国股市早期星期效应的主要原因,在T 1交易制度下,星期五的高收益率是要补偿两天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导致星期效应的不同表现。然而,滚动样本检验和分年度检验发现从1997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消失。这说明了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做市商制度下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券价格的形成要受到交易机制的约束,也会受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信念以及对信息获知程度的影响.文章将把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把信息不对称引入模型,对做市商市场的证券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均衡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在存在做市商的证券市场,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信念和获知信息进行交易以使预期效用最大化,交易指令的下达与执行传达了证券清算价值的信息.做市商通过对指令信息的观察而进行双向报价,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不仅跟交易机制有关,还受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信念以及信息上的差异等的影响,这也是决定证券价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中国股市将全面推行注册制,如何平稳的实现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保证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重点在于会计信息的监管。本文分别从注册制的发展,中国的监管体制,现行股市监管现状等分析注册制下监管问题,并对其作出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从 1984年 11月 ,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近 2 0个春秋。纵观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总结回顾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 ,对当前和今后证券市场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指出 :(1)应加快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 )证券市场制度有待创新。 (3)解决全流通问题仍是中国股市的一大重点。 (4)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5 )进一步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6.
骆忆康 《经营管理者》2013,(5X):240-240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A股市场成立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交易所开户总数从1991年的36.96万户增加到了2010年的1.4亿户,虽然我们的证券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是一个很年轻的市场,股市市场出现暴涨暴跌易受庄家操控等四方发达国家早期也曾经历过的情况,2006年股市疯狂上涨,2008年又一落千丈,这与资金的炒作和抽逃不无关系,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在退潮是才知道谁在裸泳一样,只有在股市泡沫破灭后才能发现股票的正真价值。  相似文献   

7.
股指期权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做市商,但是中金所如何有效激励和引导做市商的交易行为呢?运用实验室实验方法,分析不同买卖价差限制对做市商买卖报价价差、成交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买卖价差限制越宽松,距离期权合约行权日的时间越长,做市商的买卖报价价差越大;买卖价差限制相同时,喜好风险的做市商买卖报价价差更大.此外,买卖价差限制越宽松,做市商的成交量越大,获得的利润越少,且二者波动性越强.但是,做市商的风险态度对其利润和成交量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建议中国股指期权市场选择合适的机构投资者承担做市商义务,并通过适时适度调整买卖价差限制,合理引导做市商的买卖报价行为,有利于提高股指期权市场的流动性并改善价格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8.
股指期权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做市商,但是中金所如何有效激励和引导做市商的交易行为呢?运用实验室实验方法,分析不同买卖价差限制对做市商买卖报价价差、成交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买卖价差限制越宽松,距离期权合约行权日的时间越长,做市商的买卖报价价差越大;买卖价差限制相同时,喜好风险的做市商买卖报价价差更大.此外,买卖价差限制越宽松,做市商的成交量越大,获得的利润越少,且二者波动性越强.但是,做市商的风险态度对其利润和成交量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建议中国股指期权市场选择合适的机构投资者承担做市商义务,并通过适时适度调整买卖价差限制,合理引导做市商的买卖报价行为,有利于提高股指期权市场的流动性并改善价格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9.
温思凯 《经营管理者》2009,(21):112-112
政府行为对于任何证券市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股市虽有其自身规律,但是有时会因为外因或内因的影响而使其偏离其发展的规律和轨道,这时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及法规来为股市引导护航。我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市场,从我国股市历年发展的经验看来,政府行为在股市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投资者对股市失去信心,抛售股票致使股价大幅狂跌时,政府往往出台利好消息稳定股市;当股票价格过高严重脱离其价值基础,股市整体出现严重泡沫时,政府往往出台利空政策打压股价。因此,在我国股市受政策影响的现象非常突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环境来说,政府对股市的过多干预究竟对股市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还是导致其资源配置失真、股价过度波动,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我国股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行为是否在趋于成熟、市场对政策冲击的反应是否趋于适度?本文将通过直观统计和事件研究法相结合,从总体走势和具体政策事件影响这两方面比较各个时期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对股市波动影响的变化,由此考察股市发展过程中我国股市政策效应的的转变过程、市场成熟的过程和程度。考察过度波动与国家政策的关系。旨在增强人们对股市的认识,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对股市的重新定位,促进股市健康有序发展,对中国股市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乔新生 《决策》2001,(12):28-28
一个执行了3个月的部门规章被终止,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全线涨停。这一现象本身说明中国股市还是一个十足的政策市。3个月前,《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国有股实行减持。当时我曾戏这是对中国的证券市场进行变相的征税,而且征收的是社会保障税。现在回过头来思考,这次减持行为和征税实在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首先,国有股减持实行的是取自于投资人,用于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其次,实行“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是一种典型的掺沙子的减持方式。它等于国家利用手中的资源实行强制性的搭售,在市场盘子不大的情况下,无疑是变相与民争利;最后,在市场上违规资金庞大的情况下,国有股减持,等于使那些嘴里叼着一块,眼睛盯着一块的大投资家们心中发慌,他们害怕原来一动不能动的国有股如猛虎下山,于是赶紧吐出嘴里的一块,溜之大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股市要是不狂泻,那才真是奇怪。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其稳定与否决定着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建立健全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2.
QDⅡ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新事物,对于国内证券市场上的很多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新的产品。通过QDⅡ基金,投资者可以投资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QDⅡ制度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QDⅡ制度及其运作模式,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实行QDⅡ的必要性,总结得出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来推进QDⅡ在中国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波动不对称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管理学报》2006,3(3):366-370
通过基于滚动样本的检验方法,实证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不对称性是随着时间而演变的。1997年之后,中国股市的波动不对称性与成熟市场相同起来,杠杆效应显著出现。研究还发现,波动不对称性与市场所处的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货币市场流动性的中国股市价格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7年以来中国货币市场存在的流动性过剩以及同期股市持续高涨、房价泡沫现象,本文选取中国2001-2008年的中国股票沪、深市场与同期货币市场的数据,分析货币市场流动性变化对资本市场价格的推动,我们发现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显著影响证券市场的价格,这是由于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且与货币市场上一体化程度低,无法有效引导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的流动。  相似文献   

15.
一周声音     
低收入人群不太适宜炒股——郭树清上周四首次对中国股市开腔表态,明确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明显缺点和不足。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掌门人近日也炮轰中国资本市场的弊端。原全国人大财经办副主任、基金法起草工作组组长王连洲也严厉指出:中国证券市场不是一个值得中长期投资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做市商调整价格速度与资产价格的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做市商制度下的一类资产定价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了基本均衡点和非基本均衡点的稳定性,以及当做市商的价格调整速度逐渐增大时,系统所产生的分岔现象。适当控制做市商的价格调整速度,对防止价格的剧烈波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概念股与国内外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引起国内外投资者和相关机构广泛关注,中国概念股的走势与国内外股市是否存在联动效应值得研究探讨.运用 DCC(1,1)-MVGARCH 模型对香港和美国的中国概念股指数与上证综数和深证综指以及概念股所在市场的大盘收益率的时变动态相关系数进行考察发现,香港和美国市场的中国概念股与上证综指、深证综指收益序列动态时变相关性总体较弱,但 2007 年以来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尤其是香港市场;总体而言,中国概念股与上海市场的联动程度显著高于与深圳市场的联动程度,中国概念股指数与所在市场大盘之间的动态相关性较强而且基本稳定,大大超过与中国国内大盘之间的相关性,所在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波动起主导作用;在股市暴涨暴跌的情况下,美国证券市场的中国概念股指数与A股市场的相关性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18.
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投资理念是国际成熟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随着中国股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价值投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从股票市场发展至今,大部分投资者处于净亏损的状态,即使有小部分投资者获利,其收益率也低于市场平均利率,甚至低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本文将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股票进行研究,验证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回首2010年不平静的中国股市,我们注意到,在证券市场创立20年之际,通胀预期、热钱博弈、加息争论、CPI忧虑、油价高企、创业板三高、房产税悬念等经济热点问题,不时通过股票交易这一特定符号进行演绎和传递,市场为之跌宕起伏,投资者为之忐忑或兴奋。  相似文献   

20.
陈玮 《管理科学文摘》2008,(23):288-289
根据2005年到2008年之间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同开放程度,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样本区间内不同时间阶段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与以道琼斯指数为代表的美国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2005年到2008年中美股市的联动性增强了。从2007年开始,美国股市单方向影响中国股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