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广铭、李培浩的《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在本刊七八年二期发表后,编辑部收到不少就此问题进行争鸣的文章。有人支持邓、李二同志的文章,认为它的“论点是有创造性的,论据是有说服力的”;有人则认为它的“观点并非创见,材料也不可靠”。鉴于争论双方的分歧很大,为把研究引向深入,我们在本刊七八年四期上发表了张国光的文章《〈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质疑》。该文的发表促使这场讨论更形扩大,《光明日报》等刊也纷纷发表这方面的讨论文章。接着,本刊今年一期又发表了邓广铭《就有关宋江是否投降、是否打方腊的一些史料的使用和鉴定问题答张国光君》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能把历史上的宋江和《水浒》上的宋江混同起来历史上的宋江同《水浒》里的宋江,究竟是同一个人物,还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人物?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 “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  相似文献   

3.
本刊上期刊出的我们合写的《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第二节的标题是“宋江的起义至晚应在宋徽宗的大观末年(1110年)或政和初年(1111年)”,这一节的全部论述,也都是为了证实这一论断的。我们做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南宋张守《毗陵集》卷十三《左中奉大夫充秘阁修撰蒋公(圆)墓志铭》一文。此文说:蒋圆死于宋高宗建炎四年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和元代所修官方和接近官方的史书上,没有提到宋江是那里人,属于那一个阶级或阶层,曾做过什么工作。到了《大宋宣和遗事》才说到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元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和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等杂剧,都说宋江是郓城县把笔司吏。  相似文献   

5.
韩华 《中州学刊》2005,1(6):184-188
孔教是否宗教,是聚讼多年、迄未定论之问题.1913-1917年,该问题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曾成为争论之热点,各界要员卷入其中者甚多.该讨论正值社会嬗变、文化转型时期,无论对当时的舆论、政局,抑或对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潮,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发生在20世纪初年的这场争论虽已成为历史,但给我们留下了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其蕴含的历史意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6.
自新版水浒全传问世以后,引起了若干问题的爭論。爭論主要是集中在“宋江形象的塑造”、“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和“宋江等受招安后征方臘”三个問題上,而以宋江形象的塑造为焦点,因为“受招安”和“征方臘”兩个问题都与宋江这一人物的性格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的認为水浒在上述三个问题上大大失敗了,有的坚持宋江是典型的正面人物,宋江的受招安是为了御外侮,是反映了宋江的爱國思想。这两种看法都不免片面,都不免把对水浒的評价和对宋江的評价混同起来,而且都有脫离作品所描述的內容的傾向。李騫同志虽然是从兩面性來分析宋江,但他由于没有把握住作者的哲学指導思想,因而虽接近了问题的实质,仍旧把結論導向错誤。也有人认为水浒作者的创作指導思想是爱国  相似文献   

7.
《水浒》作者为了有效地塑造宋江这个投降派的典型,毫不吝惜笔墨,甚至在描写宋江的“仗义”上大做文章。今天,我们要认清反面教员宋江的真面目,有必要对宋江的“义”作一番剖析。宋江一出场,作者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人们:宋江“为人仗义疏财”,“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宋江真的如此“仗义疏财”慷慨好客?却不尽然。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上梁山后,派  相似文献   

8.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莲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在浔阳楼写的这首所谓“反诗”,是作者着意颂扬宋江的用心所在。这首诗集中地暴露了宋江的丑恶灵魂及其上梁山后必然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本质。我们剖析投降派头子宋江,很可以从这里开刀。  相似文献   

9.
“《水浒》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写农民起义的小说”。表面上看,这个观点简直毋庸置疑。《水浒》是以历史上宋江起义的传说为题材的,而毛泽东同志又曾明确地作出过宋朝的宋江、方腊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的科学论断。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我们之所以至今不能对《水浒》作出科学的解释,恰恰就是因为这个“农民起义”说的不当。文艺作品之原料,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然而,它又是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一种主观世界的东西。文艺作品同它所反映的对象,二者并不是绝对同一的。因此,要说  相似文献   

10.
历来许多评论宋江的文章,都愿意称道宋江在浔阳楼题的“反诗”,认为它表达了宋江的“造反”精神。其实,这种说法不是有意歪曲,也是一种误解。我们把这首“反诗”和整部《水浒》中宋江的所言所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那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宋江不过是个浸透孔孟之道毒汁的反动儒生,一心想爬上更高统治地位的封建奴才,处心积虑出卖农民革命的可耻叛徒。“反诗”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宋江的“夫子自道”,是  相似文献   

11.
许多文学史和评论古典小说《水浒》的论文,都把宋江形象评价为英雄人物,错误地美化了宋江。例如有的说,宋江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有的人甚至还说宋江“不只是阶级斗爭的英雄,也是民族斗爭的英雄。”《水浒》里的宋江形象到底是不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呢?特別是对他投降前的一段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我认为确是需要好好探讨一下。我们评价宋江这个典型形象,应该用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评宋江,不能说全部是斥责,其中亦不乏赞叹喜爱之辞。总的说来,金氏评宋江,集中于银钱、权诈与忠义等问题。金对宋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展开有明显的变化。三十五回以前对宋江有不少赞叹之语。此回总评提出:“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盖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  相似文献   

13.
一八六○年以后,太平军曾两次进攻上海。从战略角度应该怎样评价这个历史事件呢?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太战》)断言:“攻打上海”“是太平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和对外关系上又一重大失策”。事实果真是这样么?否。 首先,从政治上看。  相似文献   

14.
《水浒》中塑造了三个被杀死的反面妇女形象,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潘金莲,她曾经是芳草,后来成了萧艾。她处于使女地位,不受威胁利诱,坚拒做大户之妾,不能不说她品质上曾有过闪光的东西。嫁武大,是出于大户的报复,尽管武大十分善良,她与武大,确不般配。如果没有以后的情节,她理应受到读者的同情。然而,她与人通奸,亲手谋害了武大,那么,杀人者死,罪有应得! 阎婆惜,本来就是个“会唱曲儿,省得诸般耍笑,去行院人家串”的粉头材料,被宋江恩养。宋江明知她行为不端,本没想追究。可是,她无意间拿到了晁盖给宋江的信,就对宋江步步进逼,宋江允诺了她各种要求,她已达到了与张文远做长久夫妻的心愿。如果她就此罢手,仍不会惹出杀身之祸。可是她像猫玩老鼠一样把宋江消遣个够,仍欲置宋江于死地,宋江不能不杀她了。她的被杀,纯  相似文献   

15.
回首中国软件业的历史轨迹,用荆棘丛生、步履蹒珊形容并不过分。是中国软件产业缺乏优良的培育土壤,还是国内的软件“种子”质量过差,不能形成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呢?有人把原因归咎到政府的头上,列底国内软件企业是否需要政府的扶持,在政府的扶持下,国内软件业能生存的更加有滋有味,还是会导致生命力逐渐衰减,最后贻误中国软件业发展的时机?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并不完全能用是或不是来圈定,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软件企业既不能借助政府采购机会押宝,也不能脱离政府的“关怀”而独善其身。问题的关键无非是一个度的把握,正如有的企业将政府采购作为攀登颠峰的跳板,而有的企业则将其作为企业生命线宿求的终点。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充满王霸气质的枭雄,宋江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盗跖式的英雄,而唐僧则是一个大智大勇的得道高僧.但作为文学形象,刘备、宋江和唐僧却平庸、无能,缺乏文学感染力.这三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恰恰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之下不断进行"醇儒"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分析《水浒》三种版本的根本分歧,我们既要看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时代,又要看原作者、批改者、整理者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宋江所持的态度究竟怎样。然而,许多研究者在论述《水浒》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分歧时,常常致力于从版本和文字上对“繁本”(文繁事简)和“简本”(文简事繁)作校勘对照,或从《水浒》故事和人物的演变上作比较研究,却很少从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上,对三种版本中的宋江形象作深入的探索,进而说明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它以场面的雄奇、人物的丰富、情节的曲折为人们所称道.但人们称颂的是宋江、武松等形象,忽视作为绿叶的小人物,红花还得绿叶衬,正是这众多的小人物,才使宋江、武松等形象光彩照人.然而,象唐牛儿和郓哥这两个小人物,至今还无人问津.但我认为,尽管描写他们的文字不多,但在描写他们的文字中,他们的形象是很鲜明的,他们是主要人物,但就情节的发展看,他们起到陪衬宋江、武松的作用,起到引起事件突变和情节的转折作用.一、陪衬宋江、武松的作用宋江和武松都是《水浒传》顶天立地的英雄.然而在他们初期性格发展上是离不开唐牛儿和郓哥这两个小人物的,正是由于他们的登场,才使宋江和武松的性格得以自然刻划.那么,唐牛儿和郓哥究竟是怎样登场的呢?我们且看《水浒传》(古本)“却有郓城县一个卖糟腌的唐二哥,叫做唐牛儿,如常在街上只是个帮闲,常常得宋江赍助他.但有些公事去告宋江,也落得几贯钱使.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作者的简炼叙述使我们了解了,唐牛儿是个帮闲,但很讲义气,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这就为下文情节的展开打下了铺垫.这才引出:这日晚,唐牛儿赌钱输了,却去寻宋江要几贯钱使,在阎婆家寻到宋江.此时,宋江正想离开,苦于无由,正好唐牛儿出现,唐牛儿乖觉,想为宋江解围,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河北学刊》2012,32(1):85-89
明代末年文人社团为何在"江南"兴盛?学术界归因于江南繁荣昌盛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兴盛的普遍规律,我们无意对此进行质疑,但对此也要作具体分析。我们知道,明代万历前期经过张居正的十年改革,社会经济再度呈现辉煌局面,但也未能阻止住明末社会全面衰退的历史命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江南经济是否仍然保持其繁盛的强劲态势?如果江南社会经济在明末社会全面衰退的大背景下也开始衰退,那么,"文社经济繁荣说"就有可能是一个假命题。对此,我们不得不辨。  相似文献   

20.
《水浒》中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究竟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出自什么阶级的立场,是根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地主阶级的反动性?这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必须辨别清楚。否则,就要抹煞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农民起义路线同投降主义路线两条路线之间的原则斗争,也就无从认识投降派的真面目。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是地主阶级政策的产物《水浒》中的宋江,在梁山泊起义军中推行了一条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路线。宋江在混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