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孟之道”也被人称为儒家的同义词语;本文只是指孔子、孟子。孔子说“才难”是“人才难得”的先声;孟子说“尚志”是人成其才重要的心理品格。人才,孔、孟都没给予定义。权且以孟子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作为衡量的笼统尺度。  相似文献   

2.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被日本称为“经营之神”。他在用人方面有其独到的理解。我们可以把他的思想总结为:糊涂用人智慧—70%原则。这种管理思想,是中国“中庸”思想的发展,通过70%原则,在70%的层面上获得均衡,可以有效地处理用人中的矛盾问题。“水至清则无鱼”,也许70%原则能更有效地解决用人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孔涛 《人才开发》2005,(11):54-55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功绩卓著。在他主政期间,正值内忧外患之时,但他逆流而上,纳贤士、强军队、削诸候、灭匈奴,开创了一个旷世伟业。电视剧《汉武大帝》再现了这一历史画卷。汉武帝的军事思想、治国理念都很值得后人借鉴,但其最根本的致胜之道在于善于用人。他在用人方面不唯出身、不唯资历,始终遵循以“能力”为本的原则,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开创了我国人才管理思想的先河。无论贵贱,不拘一格选人才“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汉武帝注重从民间选拔人才,使董仲书、桑弘羊、张骞等一批能人贤士得到重用,并在汉朝政治管理和经济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4.
儒墨两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互对立,但均肯定了“尚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孔子明确提出“举贤才”而治天下,墨子同样提出“尚贤为政之本也”,孟子也提出了“尊贤使能”的思想。在论述“举贤”方面,墨子似乎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5.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初步阐述了儒学的基本思想和重要概念,但没有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后来的孟子承担并完成了儒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建枸。孔子理论的不完整主要是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性。孔子对此没有充分的论述,直接导致其思想观点的矛盾。孟子注意到了,所以首先对人性做了充分而细致的论证,进而创造了先秦乃至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伦理思想体系。对孟子人性论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发现理论体系内部的优劣之处,更能理解其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志与气     
我们常说人要有志气,好象“志气”是一个意思,其实,志和气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志壹则动气”(《孟子·公孙丑上》),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的志向、意志决定着他的气质。一个志趣低下的人,不可能产生出正气、豪气;只有具备凌云之志的人,才可能具备冲牛斗之气。岳飞欲“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阙”,这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来自他“精忠报国”之志;戚继光英勇  相似文献   

7.
变革的年代对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看世界的开放角度.也需要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在这方面,肯尼迪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孔子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而后人对于他的评论与见解,也是“百花齐放”各不相同。前组文章从历史的典籍中为我们还原了“孔子”,现在则让我们听听另一种意见,看看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方秋国 《人才瞭望》2006,(10):81-81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和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称职的表现。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五个方面介绍了先秦时期主要的儒家政治思想,并比较了孔子、孟子、荀子在每个政治哲学模块中的思想差异性,以此探析儒家政治哲学思想在先秦时期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任峻 《人才瞭望》2013,(4):64-64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2.
兴也用人,衰也用人。小平同志南巡时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国家如此,一个县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到,句容要赶超发达地区,必须在用人上求突破。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从句容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增强用人胆略,不拘一格使用干部,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推动力,也逐步形成了具有句容特色的用人方略。 做法之一:谁有本事谁当家 “为政之本,在于任贤”。“贤”就是德才兼备。以实绩论德才,着重是四看:一看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二看是否具有敢闯、敢试、敢冒的开拓创新意识;三看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实际本领;四看是  相似文献   

13.
上海徐汇区田林街道组织居民学习《论语》,用孔子的思想来引导居民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一种适时、适需、适情的做法,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强调指出:这是一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入选该书的炎黄子孙共有6人,其中孔子名列第5。他对孔子的评语是:“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用这种哲学观点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而论,中国是世界上被治理的最佳地区”。这说明孔子思想在西方学者眼中有了极高的地位。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仁…  相似文献   

14.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巧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如果方圆分离,则用人效果会明显降低。领导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与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虽然可能会一团和气,但是由于缺乏竞争而难有大的贡献。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  相似文献   

15.
熬夜与弹琴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用人故事。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他上任后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单父县百废待兴,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用人用其所长,就是要扬长避短,善用他的特长,把他放到最适合于发挥他的优势的岗位上。他认为,这对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都有好处。用非所长,对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都是一种损失。 扬长避短,其前提则是对人才“长”、“短”的正确识别和科学评判。而对人才“长”、“短”的正确识别和科学评判又是以对“长”、“短”的辩证把握为基础的。人才“长”、“短”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短相比较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郑凌 《人才开发》2006,(9):33-34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江苏中大建设集团是在昆山成长起来的“新昆山民企”,在用人方面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就是惟才是举,量才录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决不因“疑”而将人才拒之门外;“用人要疑”,就是在放手用人的同时,加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监督防范机制,及时提醒,严格纠偏,决不因“不疑”而放任人才自我膨胀导致失误。  相似文献   

18.
熬放与弹琴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用人故事。 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他上任后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单父县百废待兴,有蒸蒸日上之气。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开发》2010,(3):16-17
孔子创办私学,从事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人才学方面,孔子有全面的论述。第一个提出“人才难得”观点的就是孔子。他说:“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我们今天说“人才”,他叫做“志士仁人”,或曰“贤人”。  相似文献   

20.
康震 《人才瞭望》2015,(5):67-68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文章独步天下,而且还具有杰出的管理才能。作为领导,他慧眼识才,深谙育才之术;作为下属,他拥有卓越的向上管理智慧;面对自我,他也能锐意进取,并坦然面对名利得失。身为管理者,若一味谦柔,则不能服众,唯有刚柔并济,才能带领下属更好地前进。刚柔并济的“内训师”北宋人才济济,善于识才的欧阳修扮演着朝廷“内训师”的角色。他不拘一格,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人才,也善于通过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