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朝齐梁时期的诗坛,在理论主张上主要有通变、复古、趋新三派.其中,对萧子显、萧纲、萧绎、徐陵等宫体诗人为代表的趋新派理论,历来的评论家多持批评态度.而实际上,趋新的理论更能代表当时诗坛新变的趋势,因此更符合文学发展的潮流.之所以人们对其理论贬多褒少,是受到理论提出者均为宫体诗人的影响.但是,宫体诗对诗歌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对一种文学理论的评价并不能仅仅看它提出者的创作实践是否成功,也不能仅仅看对当时创作实践的影响是否积极.因此,对宫体诗人趋新文学观的重新认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梁代宫体诗人略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代宫体诗人略考詹福瑞宫体诗,顾名思义是产生于宫廷的诗,学术界亦多认为宫体诗产生于萧纲入主东宫之时。作为诗歌流派来认识这一文学现象,有必要勾勒出这一诗派的诗人群体。梁代宫体诗派的领袖人物是简文帝萧纲。宫体之兴,主要是因为他的爱好与提倡。《梁书·简文帝...  相似文献   

3.
庾信是南北朝后期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家。他在南北各个时期的作品各具特色。其南朝时期的宫体诗在对仗、锤词炼句和句法变换等三个方面存在突出特点。与其后来的多数作品相比,这时期的宫体诗清新委婉、细腻柔美。与同时代的宫体诗人相比,其在自然语言的组织上更显功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认同宫体诗之"体"在于一种特定文体特征而非题材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梁陈宫体诗人在对"宫体"表达效果的追求中对客体对象的细化描写。这样一种"细化描写"形成了宫体诗精妙传神、细腻深微的表达效果,但当对这种"细化"追求近于偏执时,则又带来了宫体诗创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部分论者认为李世民延续梁陈余风,大量制作宫体诗,是唐初诗坛宫体诗的提倡者。解析时下对宫体诗的两个具体界定,无论是以"宫体诗即艳诗"还是以宫体即新变体的界定来剖析李世民的诗美,都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李世民的诗歌是宫体诗。李世民走出了梁陈宫体,"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其诗"欲崇重今朝冠冕",已经具有了唐代的诗美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关于<玉台新咏>的编者,章培恒先生认为是陈后主妃子张丽华"撰录"、徐陵作序.徐陵<玉台新咏序>记载此书收录"往世名篇,当今巧制",但唐人所见原本<玉台新咏>于陈代只收录徐陵一人诗作;如果为张丽华所撰录,理应编于陈后主至德以后,且收入陈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会诗作.所以,此书绝不可能为张丽华编纂,当是徐陵编于梁代.<玉台新咏>的编纂与宫体的发展壮大有密切关系.宫体得名之后在梁代的发展当以大同中期为界,此前为宫体与京城各种文风融合期,此后为宫体兴盛期.李康成<玉台后集>和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在宫体兴盛期.今本题名刘肃著的<大唐新语>虽可能为明人伪作,但其中关于<玉台新咏>编纂时间的记载与李康成说法一致,应接近历史真实.从徐陵仕历来看,<玉台新咏>当编于梁代大同六年至大同十二年.  相似文献   

7.
南朝宫体诗表现出了强烈的审美倾向,即“以悲为美”,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宫体诗乐于以“怨妇”,“弃妇”作为表现对象:其次,宫体诗所着力描摹的是女子的泪眼愁容,哀情怨态:再次,宫体诗所选取的前代女性形象也都是些失宠或者境遇坎坷凄凉的女子。这种审美情趣折射出了宫体诗人独特的心理,即他们抱有的赏玩、男权、宣泄心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辩驳了视徐摛为"宫体诗"创始人之说,指出徐摛所创"宫体"实为"宫体文",首先体现于教命之书的写作上,其后再扩大至其他文类;其特点为文体的创新.由此判断,这之后的由萧纲为主创立的"宫体诗"当与之一样,都在于文体的创新,而无关乎特定题材(包括女性题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萧纲诗歌为分析对象,探究其与前人作品的语言差异,总结渗透于萧纲女性、写景等不同题材诗歌中的共同语言追求,由之观察"宫体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9.
梁朝宫体赋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宫体之文与宫体之赋 “宫体”之名最早出现在《梁书·徐摛传》中,《徐摛传》说:“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以后的学者在论述宫体诗时,都习惯引用这段话来作为宫体诗兴起的原始依据。其实这段话并没有说“摛文”仅仅是指诗。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中,诗和文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可以包括诗在内,但并不就等于诗。“宫体”最早是对徐摛之文的称谓,但徐摛的作品大多散佚了,无法从他的作品中来考察其“宫体之文”的范围。因此,我们只好从文的概念入手来考察其范围了。  相似文献   

10.
在初唐史学家和“四杰”、陈子昂等人批评南朝文学之前,宫体诗已经经受了五次批评。它们分别发生在:宫体得名之初、梁末侯景之乱时、陈代何之元编纂《梁典》时、隋代李鄂上书高祖革除浮华表和王通著《中说》时。但五次批评都未对宫体诗的创作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整个社会盛行以宫体为代表的文风、批评者既无理论创新又无创作实绩。但唐前批评也逐渐出现了新气象,已经由单纯批评宫体和宫体诗人转变到批评整个汉魏六朝以来的文学创作,带有追根究底的性质。这种批评方法为初唐南北文化融合时批判继承南朝文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徐陵诗歌在艺术层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诗歌声律非常严谨,诗句的合律程度极高,超出了同时代其他诗人,并且出现了成熟的律诗。在用韵方面和谐细腻,达到了唐代诗人的用韵水准。俳偶艺术工整稳妥,精细巧妙,时常出现新颖奇特的对仗形式,甚至还用了不少“借对”和“流水对”。用典稳妥切当,多以熟典入诗,引用典故能融于诗境之中,密合无垠,不著痕迹,达到令人不易觉察的妙境。声情茂美,相得益彰,诗人以声情传达诗情,使格调美与意境美相互融合,韵味悠长。  相似文献   

13.
《玉台新咏》: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台新咏》是我国南朝徐陵编撰的一部诗歌总集,660首诗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女性作者的作品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具有鲜明的女性风格;男性作者的作品都选择女性为表现题材,具备女性化审美特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20世纪诗坛上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取材于自然,但涉及更多的却是人类因素,他从平淡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发掘诗的情绪,人类生存状态,形成了自己独创的诗歌风格.他说:"由于我的背景的缘故,有人称我为自然诗人,但我并不只是一个自然诗人,在我的诗中,你总能发现一点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即自然的背景总要有人类对其加以补充.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陆游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创作数量最繁富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在艺术风格上,其诗呈现出不同他人的三种特征,一是以最广泛的题材、最为多样的风格、各体精工的特点体现出一种丰富的集大成性;二是以爱国诗篇为代表的高度抒情的艺术风格,它吸收了杜甫的对民族国家的深切热爱和对理想至死靡它的执著精神,也吸收了李白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抒情手段,最终形成了既沉郁顿挫又豪气冲霄的抒情特色;三是以闲适的农村咏物诗为代表的清新流丽、简淡古朴的艺术风格,表现出陆诗艺术的别一面目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李隆基对盛唐诗坛有重要影响。作为帝王,唐玄宗的各项措施引领盛唐诗潮的到来;作为诗者,唐玄宗通过创作实践,无论诗歌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积极地影响了盛唐诗坛。其诗标志其对六朝绮靡诗风的彻底淡化,诗序体的发扬、杂言形式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体式,继古承新的艺术手法同样具有深刻意义。游宴赏乐、巡幸抒怀、送别赠答、军旅畋猎是唐玄宗诗歌重要题材,其中,巡幸抒怀诗境界阔大,感情真切,代表其诗歌的最高成就。综合来看,唐玄宗在诗史上的地位,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人许浑其诗被不少诗家指为“气格卑弱”、“气未深厚”,此论实为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整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中叶后,朝鲜朝著名的“三唐诗人”——白光勋、崔庆昌、李达翻然改道而学唐,使得“宗唐”成为诗坛主流。白光勋的绝句具有盛唐风韵,尾联多散句单行,三四两句构成转合,他还善于借鉴盛唐诗人融情于景,言在意外的手法;其咏史绝句具有中、晚唐风味,内容取向上,类似中唐刘禹锡,着眼于现实,艺术手法上,类似李商隐,主意事,不主情景;其歌行在内容取向上,类似初唐歌行,大都写女子闺情、边塞、歌咏文人的高风亮节等。另外,其诗歌创作并不仅仅限于宗唐,其五言古诗具有魏晋风范;其歌行的体式特征类似南北朝及隋代的歌行,用韵上,则类似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韵律特点。其诗歌存在模仿的弊病。  相似文献   

19.
宋代宗室词人赵长卿有词339首,在《全宋词》当中数量位居第5。词学专家许伯卿先生认为赵长卿词没有谈论的价值,学者夏玲女士在总体上也忽视赵长卿词的寄托。其实赵长卿词特别是咏物词有谈论的价值,不但有寄托,而且寄托着一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沉的沧桑感慨,并且两者是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南渡宗室词人赵长卿在南宋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倾向于主战派。赵长卿词寄托的写法是受“东坡词”影响,而寄托最突出的,是他的咏梅词,其中《探春令·赏梅十首》达到高峰,咏物拟人混为一体,寄托了历尽艰辛而不屈不挠的国家精神和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王珂 《南都学坛》2009,29(4):54-60
菲律宾华侨云鹤是著名的华文诗人,一生致力于新诗创作,他的诗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他是一位具有较好的语言智能、较自觉的诗体意识和较强烈的现代意识的优秀诗人。他的语言智能、诗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使他创作出了《蓝尘》、《野生植物》等优秀诗作。他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诗人,重视诗体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语言智能有些减弱,影响了诗作的艺术性。考察云鹤的新诗创作,特别是从语言智能、诗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三个关键词角度评析他的新诗创作,有助于思考新诗的出路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