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审法官制"在法律上不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合议原则;在实践中,由于法官个人权力的增大与其素质的提高不同步,因而容易导致错案的发生和司法腐败,并使陪审制度丧失应有功能.文章认为,只有不断提高我国法官个人素质,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督,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实行"主审法官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影响法官行为的因素,法官人格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司法公正在个案中实现与否和实现的程度.法官人格在变迁和重整中产生的缺陷同法官守护正义的职业要求相去甚远.高素质的法官应当具备促进正义实现的精神和品质,以法律人、道德人和经济人为基本框架构建法官理想的人格图式和灵魂寓所已成为现代司法乃至建设法治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司法不公正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司法公正关键在于法官,而法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依赖于法官身份的职业化、法官的独立和中立、法官的薪俸保障等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因此,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司法公正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的基础素质、首要素质,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法律院校教育是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机制建设是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体制建设是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应形成由学校教育、机制建设和体制建设“三位一体”的道德建设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5.
司法能力实际上既包括法院整体的司法能力,也包括法官个人的司法能力,但无论要增强哪一种司法能力都离不开法官素质的提高.高超的法律专业知识、丰富的司法和社会生活经验、公正无私的精神、良知和人文素养是法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当通过完善我国的法官选任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惩戒制度来促进我国法官队伍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重要保障。然而,对于法官素质结构这一基本范畴,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我国现实的政治和法治语境中,完整的法官素质结构至少应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从业务素质的角度,法官政治素质是业务素质养成的导向,专业素质是业务素质养成的前提,职业道德素质是业务素质养成的保障,人文和心理素质是业务素质养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司法腐败与法官自身素质有一定的联系。诱发司法腐败的法官因素主要在于法官专业素质低、道德品质差以及现代司法理念缺乏。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包括法官准入制度存在缺陷,法官教育培训制度存在问题,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存在弊端。因此,应严格法官选任条件,规范法官选任程序,加强法官教育培训,健全法官职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乡镇基层人民法庭法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司法在农村地区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针对农民当事人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普遍偏低的实际以及农村纠纷的特殊性质,为顺应农村司法工作的特殊需要,基层人民法庭法官的素质要求相对于职业化的法官而言,应当有所变通和侧重。在农村司法环境下,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应当具备一心服务农民的政治素质、通晓风俗人情的人文素质、精通民事法律的专业素质、擅长诉讼调解的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9.
法官员额制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法官人数多、素质良莠不齐、地位低、待遇薄。提高法官素质,塑造精英化的法官群体,是司法改革最基本、最迫切的任务之一。而科学的法官员额制度则是实现法官精英化、专业化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法官制度的基础。对中外法官员额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国法官员额制度。  相似文献   

10.
法官职业伦理是当前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和法治建设的进步。严格法官准入制度和遴选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法官的高素质。改革法官职业伦理的监督和惩戒制度,是法官职业伦理自律性要求。实现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化,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11.
法官选任方式与程序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审判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法官的素质。法官的选任方式与程序是确保法官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法官的选任方式也成为了各国法官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该文对英、美、德、日四个典型国家法官的选任方式与程序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并对改革我国法官选任方式与程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法官算是一个称职的法官呢?也就是一个称职的法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可能想到很多答案:有正义感、精通法律、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等等。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上面所举的素质都是法官这种职业的应有之意,好比是司机就要懂得驾驶的方法、规则和技巧一样,与职业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说,只要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应该具备这些素质,这是法官称职的起码要求。这里要谈的素质就是抛开职业的联系(当然完全抛开是不可能的)与其他职业的人相比在一般素质要求上有哪些特异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商与情商,与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法官所要求的智商与情商是有点特异至少有点偏重。  相似文献   

13.
法官在“依法治国” ,实现法制中举足轻重。本文针对法官应具备的思想业务素质 ,指出在我国现有法官队伍中存在“素质低下”的现象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提出了改进措施。文章结合现实对如何提高法官素质作了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4.
法官在“依法治国”,实现法制中举足轻重,本文针对法官应具备的思想业务素质,指出在我国现有法官队伍中存在“素质低下”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文章结合现实对如何提高法官素质作了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法官遴选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基本思路:在重组法院工作群体、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法官考评机制,完成对现有法官队伍的解构;严格选任,确保高素质法律人才进入法官序列;建立健全法官继续教育制度,确保法官素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建议,即提高法官自身素质,加强对法官的管理,改善法院外部条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赋予和保障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对其加以适当的规制,以充分发挥其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构建判例法制度有较多的法律障碍,包括与成文法在适用技术上的差异、法官素质的不足、判例的缺乏等,但我国可以通过建立以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模式、逐步提高法官群体素质、建立判例报告制度等措施予以克服,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以回应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法官当庭认证是法官当庭认证案件事实的一种诉讼活动。法官当庭认证的前提是当事人当庭举证和质证。举证和质证应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并由法官运用证据规则对证据作出正确认证。要做好这一工作 ,就要全面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 ,规范出示证据的行为 ,以保证认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需要司法独立。实现司法独立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法官独立。为确保法官独立 ,一方面在于加强制度的建设 ,另一方面取决于法官在其中的作用、法官素质及人格魅力 ,这是司法独立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法官群体素质低下,品行较差,严重影响着司法机关职能的正常发挥。为了提高法官的素养以改变司法实践中的紊乱状况,北洋政府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考试选任制度、相对健全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以及初具规模的法官培训制度。这三套制度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比较完整9的法官素养保障机制,从而造就了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修养的法官队伍。然而,由于司法机关在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中的弱势地位,该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因循敷衍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