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学人文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李怡颜同林(1·76)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朱寿桐(1·81)论左翼文学运动的人文价值观!!!!!!!宋剑华(1·87)中国大陆电影表现性爱的变迁!!!!!!!郑宜庸(1·93)新闻标题的视觉传达功能!!!!!!!!!郑卫华(1·97)底层:表述与被表述!!!!!!  相似文献   

2.
王燕 《家庭科技》2007,(4):32-33
红酒、咖啡、鸳鸯浴、催情大餐……电影导演们的丰富想像力撩拨着我们这些饮食男女的情欲.正如不能将电影情节当真一样,其实那些所谓的浪漫道具并不一定能让你拥有一次激情的性爱,可能还会破坏你的性爱质量.  相似文献   

3.
性爱是人类基本的生命体验形式.性爱文明的缔建取决于一个成熟、健全的文化语境与发展机制.性爱意识的解放常常是思想文化嬗变的催化剂.20世纪初期和末期中国社会曾出现两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而由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引发的性爱价值观的"革命"又毫无例外地被转述到纵情"声色"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以"五四"时期和20世纪90年代的性爱文学为聚焦点,先对2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性爱话语的生成机制、时代的道德价值理念以及整体创作概况进行历时性的审视,然后在共时态的层面或共通性平台上将2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予以审美类型化的辨析,试图从艺术表现形态上发掘具有价值建构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杨经建 《学术界》2007,5(6):67-76
性爱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命体验存在于人类的生命过程中.每当历史转型、秩序变更之际,性爱价值观的"革命"常常成为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的催化剂并被转述在文学创作中.中国文学史上性爱文学创作曾呈现出三次浪潮阶段明清之际;"五四"时期;20世纪90年代.本文对三次性爱文学浪潮的历史文化语境、性爱话语的生成机制、时代的道德价值理念以及性爱文学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了审视和阐述,试图从文学史的意义层面发掘其具有价值建构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金瓶梅>对比,我们看出中西文化在性爱观上的差异,<查>表现出西方文化对性爱的讴歌和赞美,而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对性爱的贬抑与丑化.中国文化由于长期的对性的压抑又造成窥测与展示的反弹.  相似文献   

6.
李丽芳 《学术探索》2002,(2):106-109
本文描述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新时期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描写的文学现象 ,并通过分析指出女性作家情爱性爱描写的嬗变 ,即从通过对情爱性爱的描写表现对女性精神的求证 ,追求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对女性存在本身的意义价值尊严的思考。到对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非常具有个性化的自我感受的表述和追求 ,情爱性爱本身的描述。表现集体精神之外的一种纯个体、个性、个人的满足 ,对感性 ,对女性生命力本身的认可。社会生活的不同 ,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的认识、表述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电影与中国观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艺术电影在本世纪80年代后半期首先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继而在国内也大受关注,其所带来的由上而下的讨论争鸣中,有一点是取得共识的,即艺术电影的技巧风格与大众欣赏习惯有相当的差距。那么,产生差距的原因何在?如何将艺术电影与大众迅速沟通?21世纪的中国电影的艺术取向又该呈现何种势态?从中国艺术电影和大众欣赏习惯的特点这一基本视点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8.
张金桐 《河北学刊》2003,23(1):96-101
唐代妇女性爱生活丰富,且为唐人小说的一大主题。现实中的妇女性爱放荡、混乱,小说以偷情、私奔方式表现出来,没有抹去现实生活的痕迹。唐人小说的特点为,言情而不淫,纵情而不乱,极大地提高了现实生活水平,使文本的表现方式得以升华。这其中包含着小说家们丰富的心理因素。唐代文人多遭门阀婚姻之苦,既有感于世风开放,极力寻求性爱伙伴,又深受传统礼教熏染,要求性爱对方绝对纯真圣洁。于是,现实中妇女性爱放荡、混乱的状况,便被提高到了一个新视点。如此,既满足了文人的性爱生活,又相应解除了其失败婚姻之苦,也不丢面子。此乃纯属小说家营造的性爱心理态势。  相似文献   

9.
王彦彦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31-135
国家意识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性爱叙事,其中所体现的国家意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性爱叙事表现国家意识的功能方面有一个从写实到象征意味逐步加重的过程;在具体的国家意识表现中,存在一个从强调国家神圣到消解国家神话的过程;而对国家概念的理解也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尽管沈从文的早期性爱书写存有过于直露的倾向,但总体而言,沈从文十分注重性爱书写的策略。其小说大都借助了空白、暗示、象征等艺术手法诗性地表现性爱,拒绝了性爱细节的赤裸裸展示和性征性状的精细描绘,将性爱过程以审美感悟的方式作抽象的书写和诗意的抒发,使其呈示出一种月下赏花般的朦胧美和此时无声胜有声般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1.
五四青年虽然走出家门,但主体建构一直受到家族文化的牵引和制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一直徘徊在现代性爱和家族伦理的矛盾纠葛中.五四青年的觉醒从性爱意识的萌发开始,他们期望情爱与性爱的和谐一致,但却又总是在人伦与人欲之间挣扎,表现在文本中或是圣洁的精神恋爱,或是赤裸裸的性描写.个性解放赋予五四青年追求性爱的合理性,但家族伦理灌输的"万恶淫为首"的观念却又处处压抑着他们回避性爱,五四青年挣扎于人伦与人欲的漩涡中而苦闷、焦灼,却又无法在新旧/中西性爱伦理中寻找到平衡的支点,自我的分裂将使主体建构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代表著作,夏衍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和张骏祥的<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都从实践美学的角度言说中国电影,强调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及特殊的表现手段,即电影性,和电影的群众性、民族性.而成就了那个时期中国电影理论的建树.  相似文献   

13.
百年中国电影的精神形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培育的,而中国电影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视听表现,尤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忧患意识或批判精神、道德情怀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最大,是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龙子》是赛珍珠描写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小说,好莱坞的米高梅电影公司以该小说为蓝本,制作出一部符合美国电影战时管理部门要求的助战影片。改编者选择其中最能表现中国人抗战精神风貌的情节片段,借助于别出心裁的细节设计,利用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宣传中国的抗战精神,大大增进了电影作为娱乐产品的政治性和教育功能,不仅充分体现了现代电影艺术独特优势,而且反映出电影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见证了战争对好莱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百年背景下的新世纪中国电影现实题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粟牧 《中州学刊》2006,(2):232-236
中国电影百年现实表现经历了几个起伏阶段,逐渐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和关注现实的传统。在21世纪,中国电影现实表现在市场化和艺术化的矛盾中发展,电影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角色,但中国电影生生不息的艺术传统却依旧潜流般绵延,现实主义表现依然在延续发展。百年成熟后的中国电影始终着眼人生注重现实,更应该保持影像世界对人性情感表现的优长。确认人性与情感深度的揭示应该成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标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创作中一直是和现实主义一起贯穿始终,而在电影创作中,浪漫主义精神只是作为现实主义的陪衬角色出现,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但始终不能达到和现实主义精神相提并论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电影中不同时期的表现以及目前电影创作中浪漫主义缺失的原因,并说明当前中国电影需要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最使他们迷恋的性爱模式决不是象西方人所注重的那种具有现实逻辑意义的爱情关系与婚姻结构,而往往是专注于具有理想色彩的婚姻模式。这种理想色彩的典型表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较具世俗意味的“才子佳人”模式;一个是具有幻美色彩的“仙女尘夫”结构。前者显然带有过多的道德理想倾向,是中国人现实性爱结构的最高形式;后者则作为中国人性爱方面的欠缺——伦理主义对人性的严重桎梏——的补偿形式,亦具有独特的反现实意义与特定的审美价值。这两种典型模式是构成中国情爱文学不同于西方情爱文学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后者,由于它带有较浓的神话色调与魔幻意味,必须从民族深层文化心理与审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性爱生活和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性爱生活具有别的生活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然而,在我国,它又命运多蹇,不但众多时代的政治和统治者不断排斥,而且传统伦理道德对它也过于苛刻。从夏、商、周三朝信奉“女色祸国”,到宋明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无不充斥着对性爱的极端厌恶。尽管我们不能说,古代文学中没有性爱描写的作品,但要看到绝大多数表现性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牡丹亭》中的女性意识。在女性主体意识方面,《牡丹亭》主要表现在追求个人爱情,而《红楼梦》不仅仅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和歌颂,更表现在对女性自身美好本质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肯定;在女性抗争意识方面,《红楼梦》中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同时也以自己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性爱关系,同时也表达了“重情抑欲”的可贵的性爱观。  相似文献   

20.
人类思想主题的生命解读--张资平小说性爱主题论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资平的性爱小说性爱类型的多样化与恋爱结局的单一化本身,反映了性爱理想与外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了作家对人性与社会关系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长期被置于否定性评价的张资平的许多小说都可以视为“准革命小说”,其小说的思想内容体现了“五四”文学个性解放的道德主题开始向阶级解放的政治主题转换时的必然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