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现与再现之所以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 ,是有其深广的哲学背景的 ,这一背景就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两元论立场 ,并提出消解与融合的策略。认为在艺术创作上 ,应注重发挥表现与再现的各自美学功能 ,注重两者的相互生发与相互渗透 ,从传统两元论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 ,走向整合视域中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绘画的艺术价值观念决定了绘画空间表现。西方传统绘画在客观再现的价值观念下以具象手段追求三维空间幻象。本文从绘画的空间表现形式出发,探讨西方传统绘画的具象性再现空间表现方式,并归纳了其"静止空间"和"焦点透视"两个基本特征,并据此特征确定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历史断代、演进过程及其形成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对视觉再现符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对再现理论的源流的梳理中,提出从符号学角度将再现观念与西方当代哲学和美学理论中的“凝视”相联系,从文本与语境角度分析其理论意义与价值。符号机制则是切入的特有角度,从电影符号与绘画角度来看,这一机制的形成具有意义阐释的特性。文章结合以伦勃朗绘画为题材的电影符号表达分析了符号机制的形态,展示了文本特性。  相似文献   

4.
汉学家对儒家诗歌功能观的理解是和"再现"理论关联在一起的。不管是刘若愚对于西方"再现"理论的接受和转化,还是欧阳桢等汉学家对于中西文论背后的哲学差异的理会,都十分明确地展露了他们对于儒家诗歌功能观的理解。其在分析中国诗歌的反映和表现问题时,都或明或隐地参互进了对于"再现"这一源自西方诗学的理论范畴的体认。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文学观念往往基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探究文学的本质存在,这就形成了西方文论史上两种影响深远的创作模式:侧重于再现客观世界的模仿说和表现作家主观情感世界的创造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分别以镜和灯为喻,实乃是对文学的再现,一种广义的“再现”,因而具备基本相同的镜喻形态,体现传统观念的“镜式本质”特征。20世纪以来,文学的再现性结构遭到诸多学者的批判和解构。解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文本解构策略,呈现出不一样的批评风貌。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引入的再现说,在中国当代文论里,是举足轻重、事关全局的核心概念范畴:从哲学层面看,它是反映论在文学理论领域的直接应用,负有本体论的使命,表现论也在其范围之中;从文学层面看,它指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与方法,与作为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的表现论对举.在中国当代文论发展过程中,再现说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容:从文学传统看,扩容包括了反映论、真实论、典型论与典型环境论;从哲学传统看,扩容包括从认识论转向历史哲学、以社会进化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要求典型环境.从美学角度解释再现说,包含但不受制于认识论,可不再追求将感情提炼为思想,从有限的活生生现象,达到无限的高度抽象概念,而是追求将思想转化为感情,以有限的活生生现象,展现无限的具体生动的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者多年的研究表明,公众有关精神病人和精神健康的信息主要来自大众传媒,但媒介对精神病患者的再现基本上是负面的,往往给他们贴上暴力和犯罪的标签,而这种负面再现又反过来促成公众对精神病人不必要的恐慌和排斥心理,该研究对我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无疑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围绕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翻译中的难题,即如何完成两种语言转换中的审美再现,提出英语翻译中的审美再现的涵义,研究的意义及审美再现的可行途径,力求初步规划一条英语翻译的审美再现轨迹,实现英语翻译的艺术升华。  相似文献   

9.
摄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作品要具有深邃的意境,要有情与景的交融和艺术的内涵。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使摄影作品的意境景与情高度契合。含蓄、寓意是创作摄影佳作的表现手法;忠实地再现景物的原貌,利用再现的手法,同样可以获取意境深远的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0.
话语再现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语现象,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学术语篇中引用的可靠性无不有赖于对话语的真实再现.语料库方法是揭示语言实际使用规律的强劲工具,两者的结合无疑为话语再现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考察了再现话语的不同语言手段,包括前语料库时代的体系及语料库实证支持的体系,审视了话语再现的不同方式如何影响再现话语与原话语及当前话语的关系,并提出这项研究对语篇理解及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精神是贯穿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遍及儒、道、佛家,并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性缘由和深层次根源,而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主客二分思想也是贯穿整个西方古代与近代文化思想史,遍涉各种哲学倾向与派别,并成为西方文化的基因和根由。因此,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区别是中西文化的本源性差异,这一差异生发出中西文化的一系列区别。文章首先分析了由此差异衍生出来的西方重推理分析与中国重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接着分析由此差异造成的艺术创作中西方重模仿、中国重感兴的创作方式,最终过渡到西方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注重再现的思维方式,而中国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注重表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光栅衍射因子作用会影响到计算全息图再现像时的光强分布,造成再现及其共轭像边缘暗、中央亮的情况,在物采样时,加进一反射因子,使再现光强得到了补偿。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精神是贯穿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遍及儒、道、佛家,并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性缘由和深层次根源,而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主客二分思想也是贯穿整个西方古代与近代文化思想史,遍涉各种哲学倾向与派别,并成为西方文化的基因和根由。因此,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区别是中西文化的本源性差异,这一差异生发出中西文化的一系列区别。文章首先分析了由此差异衍生出来的西方重推理分析与中国重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接着分析由此差异造成的艺术创作中西方重模仿、中国重感兴的创作方式,最终过渡到西方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注重再现的思维方式,而中国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注重表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美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各类翻译追求的共同目标。翻译应对原文和译文的语言形式结构、音韵修辞、形象意境等方面进行美学再现探讨,将原文的形象美、形式美、音律美、修辞美、意象美在译文中得以最大限度的转换再现。  相似文献   

15.
解读电视新闻真实再现的适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再现”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在学术界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真实再现”与新闻真实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方面上,结合电视发展的需求,探讨建立在真实、适当的基础上的“真实再现”对新闻真实的适度解读,既能进行本质上等同于回顾式的口头解说,又可增强报道的可视性,充分发挥电视视听结合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译者常常认为翻译只是再现“语义”,但文学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体现“语义”是不够完美的。风格的再现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译者必须把它考虑在内。本文试图从英语文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风格的特征及风格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艺术理论中,常以“再现”或“表现”言说艺术的本质,本文即试图以“艺术再现论”和“艺术表现论”来概括比较20世纪以前的中西艺术本质论,并从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因素出发探究“再现”“表现”在中西方的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再现”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电视的家用性体现在接收空间开放性和接收状态休闲性上,这两个特性决定了电视具有生活再现的媒体特性。而电影的公用性体现在接收空间封闭性和接收心理专注性上,这两个特性则决定了电影具有艺术再现的媒体特性。这两种不同的媒体特性,决定了若要实现这两种媒体的高速发展,就必须重视这种不同,发挥各自的媒体优势。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再现和表现与艺术的诞生和发展相伴随,主张再现论者和主张表现论者,观点迥异,亦有不同的创作实践.但在艺术创作中,再现和表现不是泾渭分明地截然分开的,而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表现和再现的形态也是多样性的,艺术创造的要义是对主体和客观的整体建构,即对内在情感和外在世界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由于某些方面的优势长期引领各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近20年来,西方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到了挑战,而中国的儒学和太极思维对于解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弘扬商业伦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解决管理中的两难问题、应对国际竞争具有特殊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再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