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3.
叙利亚与伊朗准联盟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4.
埃及长期重视发展对德国关系。当前,德国是继中国之后的埃及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埃德两国在安全、能源、文化等诸多领域享有共同利益,不断开展务实合作。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埃德关系在历经波折后呈现“新常态”,即由对抗性的价值观摩擦逐步转向互惠性的多领域务实合作。埃及国内的民主转型失败、中东变局的负面溢出效应以及两国经贸发展的现实需求,促使埃德搁置价值争议、谋求交往合作,双边关系由此呈现出价值张力与务实合作并存的局面。两国在地区反恐、难民及非法移民治理、维护中东局势稳定等方面保持着良好互动与合作,并持续至今。然而,德国国内社会对塞西政府普遍存在负面观感,导致德国当局在发展对埃合作时始终面临较大压力。随着新一届德国政府的上台,价值观因素对埃德关系的消极影响犹存,且具有强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合作是埃及与以色列重要的合作领域.2008年埃及开始向以色列输送天然气,后因埃及政局变动而中止.之后不久,能源匮乏的以色列因勘探突破一跃成为天然气出口国.而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的埃及却受制于探采不足、产能下降等问题,出现天然气紧缺的状况.以埃在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角色反转,变为以色列向埃及供气,这使得两国重新调整合作的战略预期.以色列希望通过天然气贸易与合作获取经济利益,提升地区政治地位;埃及则欲借助自产及进口的天然气,试图将自身打造为地区能源枢纽,扩展政治影响力.以埃两国实现了天然气生产、货贸的分工协作,并走向欧洲及国际天然气市场.虽然以埃天然气贸易与合作还面临着地区局势不稳定、商业风险和埃及的反以情绪等挑战,但通过天然气合作,以埃两国加深了经济联系,稳固了政治关系,提升了在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力,并将对中东地区稳定乃至政治格局变化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塞西执政以来,埃及对巴勒斯坦的政策与埃及国内政治密切关联。为巩固政权、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塞西采取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政策,具体包括:支持法塔赫,调解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分歧,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对哈马斯采取打击与怀柔并行的两手策略;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进行斡旋,促使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积极推动巴以和谈。这些政策再次凸显埃及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然而,由于埃及国力衰退、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下降、对埃以关系日益重视等现实因素,埃及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实施仍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埃及友好关系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埃及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洲阿拉伯国家。纳赛尔时代,两国关系总体良好;萨达特时代,两国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穆巴拉克时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两国关系有了全面发展并于1999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两国间的经贸、文化合作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中埃友好合作关系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埃及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洲阿拉伯国家。纳赛尔时代,两国关系总体良好;萨达特时代,两国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穆巴拉克时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两国关系有了全面发展并于1999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两国间的经贸、文化合作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中埃友好合作关系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交具有历史和现实动因。历史上,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中埃两大东方古老文明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中埃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与共,为中埃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实动因则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埃共同的反帝反殖立场,政治、安全和经贸利益的交汇,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周恩来、纳赛尔两位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埃建交标志着新中国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也有力支援了埃及反帝民族运动,对中埃两国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影响深远。半个多世纪以来,埃及作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对中非、中阿友好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埃及,对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埃和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非—地中海战场曾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埃及是该战场的关键国家。埃及在战略、政治、军事和经济四个方面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战略方面,埃及担负英国海外军事首都的角色,开罗是盟军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协调中心、补给中心和航空枢纽;在政治方面,埃及率先断绝与轴心国的外交关系,秉持坚定的参战立场,营造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支持联合国的筹建;在军事方面,埃及军队参与本土防御,协助英军对抗德国和意大利军队,保卫苏伊士运河,为50万盟军过境提供便利;在经济方面,埃及在物资、人力、交通运输、财政、科技、医疗等多个方面为盟国提供大力支援。埃及的贡献为盟国取得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埃及战后民族独立、成为中东地区大国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土耳其和伊朗两国关系在总体上维持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随着2002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上台执政,两国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入了全面提升期。在地区问题上,土耳其的政策取向与西方盟友产生重大分歧,促成了土耳其与伊朗的趋近。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后,两国关系遭遇重大起伏。叙利亚内战、伊拉克乱局、也门危机久拖不决,库尔德问题、北约雷达部署问题持续发酵,土耳其和伊朗因国家安全利益的差异导致两国关系龃龉不断。总体来看,中东变局引发的地区动荡凸显出土伊两国在国家发展道路和地缘战略利益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然而现实利益又使两国在地区重大议题以及经贸合作方面搁置争议而寻求共识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中东地区,除了几乎濒临绝境的中东和平进程和几度一触即发的伊拉克核查危机外,备受世人关注的重大事件当属日渐成形的以色列、土耳其(以下简称以土)军事联盟.以土军事联盟打破了中东地区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它不仅使以色列摆脱了在中东孤立无援的困难境地,而且极大地威胁着与以土毗邻国家的安全,并严重地破坏了伊斯兰国家联盟的团结.以土军事联盟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进一步维护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美国为实现“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中东政策,寻觅到了一个相对牢固的战略同盟.可以预见:以土军事联盟必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中东地区的战略安全.以土联盟——美国中东战略的组成部分1.以土军事联盟的形成土耳其自1923年建立共和国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东地区两个主要大国,土耳其和伊朗的关系长期以来因为伊斯兰世界领导权、地缘政治影响、少数民族动乱、政治模式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处于一种结构性矛盾之中。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政治环境的变化,再加上其自身内部政治变革、经济困境和政治伊斯兰思潮等因素的作用,两国关系出现了明显改善。土伊关系的改善对于平衡美国势力对中东地区的干预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结构性矛盾难以克服,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依然取决于该地区内外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美国石油地缘战略与中东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处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位,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机制,中东国际关系具有极强的传动性、脆弱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的首要国家安全利益是控制该地区的石油,确保美国对中东市场和中东海空战略航道的控制,以中东地缘战略为依托,实现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等方面的战略主动权.随着美国进一步实施在中东建立政治新格局,中东地区安全与中东石油安全相互依存关系也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美国石油地缘战略与中东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处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位,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机制,中东国际关系具有极强的传动性、脆弱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的首要国家安全利益是控制该地区的石油,确保美国对中东市场和中东海空战略航道的控制,以中东地缘战略为依托,实现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等方面的战略主动权.随着美国进一步实施在中东建立政治新格局,中东地区安全与中东石油安全相互依存关系也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现有联盟理论研究主要探讨联盟形成的动因,即国家“为什么选择结盟”,忽视了联盟形成过程中结盟对象的选择偏好,即国家“选择与谁结盟”。本文考察当代埃及在不结盟总原则下的“隐性联盟”战略,认为国家战略任务的变化、历史经验的习得和政治领导人的个性特征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了结盟对象的选择。基于历史分析法,文章梳理了冷战时期以及中东变局以来埃及隐性联盟的四次转型:第一次从与共和制阿拉伯国家结盟转向与苏联结盟(1961~1962年);第二次从与苏联结盟转向与美国结盟(1973~1974年);第三次从与美国结盟转向与政治伊斯兰势力结盟(2012~2013年);第四次从与政治伊斯兰势力结盟转向“多向结盟”(2013~2014年)。研究发现,埃及调整结盟对象受各种内外部、主客观、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体系和单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国家战略任务的变化和历史经验的习得是埃及隐性联盟战略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领导人的个性特征是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中国和埃及的友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两国间的友谊愈益巩固.政治关系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使埃及成为我国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贸易重点国家.我国在埃及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重新取得突破,对埃及的经济技术援助发展顺利.在这世纪之交,在深厚的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推动下,中埃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东变局前,沙特主要借助“沙美特殊关系”和依托“集体安全机制”来维护国家安全和拓展地区利益。中东变局使得沙特传统的地区安全政策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综合考量国际和地区局势,沙特对地区安全政策进行了调整,即从依赖传统机制向创建主导框架转变。为了应对特定安全威胁、重获大国地位认可和弥补传统机制失灵,沙特在最低限度的共性上组建了“四国联盟”、阿拉伯军事联盟和伊斯兰反恐联盟等特殊联盟。这些联盟具有目标指向模糊性、合作规范宽松性和合作手段灵活性等特点,为沙特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参与地区安全协调提供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合作框架。目前,特殊联盟确实让沙特拥有了巩固王室政权稳定、重振关键伙伴关系和扩大战略投射范围的优势,但受限于联盟的教派属性、机制缺陷和实际能力,沙特领导的特殊联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特朗普改变了美国历任总统的基本策略,推行了 一系列"以色列优先"的中东政策.特朗普政府"以色列优先"的中东政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持续制造叙利亚内乱,帮助以色列"境外御敌";全面遏制伊朗缓解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威胁;承认以色列对争议领土享有主权并满足以色列的扩张要求;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缓和.特朗普政府以维护以色列利益为核心的中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以色列政治目标的实现,为以色列捍卫自身利益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资源,但也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与沙特特殊关系的构建主要依靠准联盟外交,这类外交具有合作载体的非正式性、解决任务的选择性、合作手段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向的模糊性等特点.美沙准联盟外交的形成具有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单元内部层面三重原因,双方的安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强化了准联盟外交."9·11"事件后,美国在海湾地区由依靠沙特转向依靠海合会其他成员,其准联盟外交战略呈现多元化趋势;沙特则积极利用欧盟、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来平衡美国的影响力.美沙各自外交战略的调整使美沙准联盟暗藏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