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户兼业化过程中的"兼业效应"、"收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5~1999年农户结构变化的考察、对第一次农业普查各地区农户结构的χ2 检验以及对农户的微观分析表明,我国的农户结构演变很可能走出一条农户兼业化的道路。简单的相关分析表明,兼业能够给农户带来比单纯务农更高的家庭收入,农户兼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利用第一次农业普查分省数据估计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化对农户的农业投资而言兼有“兼业效应”与“收入效应”,而且前者之弊大于后者之利。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规避“兼业效应”主要是要解决农户兼业带来的土地流转滞缓问题。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生产能力应成为教育决定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育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才会日益显化。通过对我国教育程度与劳动力收入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的考察,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教育程度与劳动力收入的相关性由弱到强的变化路径,以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路径,这对于我国继续扩大教育投资,获得更加合理的教育投资回报,以及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老年人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运用IV-Tobit模型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进一步分离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人数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处于主导地位,而且非常显著:外出打工收入所带采的"收入效应"不显著;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体上显著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如果不考虑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决定的内生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效果将被低估.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力要素的利润分享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西方分配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承认 ,劳动者在其收入结构中 ,除了获得劳动力价值 ,还可以获得利润的一部分 ;从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出发 ,我们可以看到劳动者参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分享利润的合理性 ;承认和实现劳动力要素的利润分享权 ,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完善和发展我国分配理论、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帮助国企走出困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战略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作为国家长期和全局的发展战略.我们不能简单地直接引用西方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作为自己的对外开放理论,因为所有这些理论都是一定国家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直接适合于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充分流动的中国.由于要素流动及其稀缺性决定了全球化经济利益分配,我国发展战略的重点应是培育稀缺优势要素.  相似文献   

7.
陈恒  魏修建 《兰州学刊》2015,(3):135-146
物流的发展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与空间视角,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分析了劳动力要素投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仅依靠劳动力规模扩张并不能有效驱动物流发展,而劳动效率效应与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是区域物流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且劳动效率效应的驱动效果要强于劳动力地区结构效应的驱动效果。因此,制定科学的发展政策、优化劳动力地区结构、提升劳动效率,是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资本二重性的思考与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不仅仅具有物质自然属性与社会生产关系属性的双重性质,而且在社会生产关系层面中,可以区分为一般社会属性和特殊社会属性。当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的情况下,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其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主要体现为剥削收入;当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的情况下,资本的一般社会属性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其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主要体现为资本要素收入。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对外贸易可以提升劳动所有者的收入。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要素收入在总产出中的份额持续下降。本文发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汇率改革和总需求结构扭曲所造成的出口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和进口品价格相对上涨对劳动要素收入份额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基于超越对数形式的GDP函数与似不相关模型的实证结果为本文的发现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动态面板数据的System-GMM模型基础上,利用CHNS数据研究不同教育程度的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的教育组别,两部门收入差异存在着明显不同。正规就业者的收入优势只在高中教育组和大专及以上教育组显著存在,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就业者的收入并没有显著的部门差异。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两部门教育回报率差距变大;高中教育组在两部门的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非个体特征因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而大专及以上教育组在两部门的收入差异则更多来自于个体的资源禀赋。这说明,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在两部门收入差异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按照传统的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公有制。但现实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这种限制。劳动力要素没有剩余索取权,这正是一切剥削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也是雇佣劳动的本质所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必须与雇佣劳动彻底划清界限。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完成状态是全要素所有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教育环境、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媒介,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重视虚拟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力,提升主流价值观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增强学生的网络辨别力和网络自控力;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有效性,合理有效地激发磨炼学生意志力;需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要素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性质,国内学术界广泛把它界定为"发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这是不确切的。这一提法没有区分"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论"两个经典贸易理论中的不同逻辑与概念,仅仅从贸易理论出发不能正确说明中国开放型发展战略的整体性质。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通过引进外资实现高级稀缺要素流入,使国内低级充裕要素得到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口和实现增长是中国开放型发展战略的特征。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形成"要素集聚"能力,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优势。要素性质差异决定了中国在这种开放模式下收益较低,因此开放战略升级的核心是培育高级生产要素。发展经济学提出的出口导向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都基于本国生产要素,不包括要素流入。中国通过要素流入实现了出口与经济增长,并积累了资金外汇,形成了要素培育能力和实现结构升级的条件。中国的实践创新了发展经济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曾昆 《理论界》2011,(7):37-39
"民工荒"引发的低端劳动力市场工资上涨推动了全社会工资的普遍上涨,由此引发了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调整、通货膨胀、就业等一系列经济问题的思考。本文以劳动力价格的现状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产生的经济效应,并在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要素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入分配;二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国民收入;三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各生产要素对于国民收入的贡献,即“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承认和对市场经济规则的尊重,按劳分配隶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由于其商品属性而具有产权属性。劳动力产权是由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构成的一束权利,它由于依附于活的劳动者,因而具有不可分离性、产权权利束的可分离性、部分让渡性、历史性等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交易具有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等特点,但进入生产过程后,劳资双方的地位便不再平等。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思想有益于指导我国健全劳动力市场,完善按要素分配,建立劳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9.
20.
吴江  任婕柠 《东岳论丛》2011,32(12):105-109
通过建立要素贡献率—要素收入份额的一体化框架,对我国目前的资本和劳动的要素在GDP中的贡献率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资本和劳动在我国收入分配体系中的合理份额。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的合理份额为33%左右;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自然规律;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当为它快速走出"低谷"步入上行通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