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场景营造对创造人地共生所需的文化空间具有形塑作用,是统合文化生产与消费、激活多方主体参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机制。特色小镇是当代中国城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既是打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空间支撑节点,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承接地。场景理论的应用,推动着特色小镇的建设从以空间扩张为特征的第一阶段向以文化内涵建设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演进。城市近郊特色小镇作为一种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文化空间,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协同。在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总体战略高质量落地的过程中,以场景营造推动城市近郊特色小镇建设中主体价值的重点突出,避免特色小镇的价值分散与符号游离,重视与城市主体文化生态的协同,强化空间规划和错位发展,围绕特色符号构建产业价值链,是调整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的理论解释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特色小镇具有产业功能、社区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创功能,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过程中,农业特色小镇功能价值的发挥受到产业内生性增长较弱、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培育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治理体制相对滞后、人文关怀不足等现实困境的影响。进一步延伸特色产业链、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完善治理体制和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应当成为未来农业特色小镇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系统梳理国家有关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土地流转、融资模式、财税支持、人口流动方面的政策,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比较三省政策差异,发现云贵川地区在贯彻国家政策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政策特色。云南省从项目融资、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方面对特色小镇给予重点支持;贵州强调争取国家金融支持的同时,启动"险资入黔"战略;四川强调建立城镇发展基金及资产证券化手段,并率先出台特色小镇十三五规划。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仍然存在管理主体多元,责任不清、各部委竞相推出特色小镇,缺乏统一标准、政策共性有余,地方个性不足等问题。可以尝试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小镇管理委员会"三级管理体系、建立特色小镇实施主体的正负双面清单以及地方政策创新的特色清单,加强特色小镇的风险防范和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4.
《源流》2020,(1):19-19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华诞。我省各级老促会高度重视老区宣传工作,积极主动地利用《源流》杂志和广东老区网、广东老区建设公众号、源流公众号等舆论阵地和宣传工具,撰写并刊登了大量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稿件,宣传老区的红色革命历史,展现老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动态、新成就和新经验、新风貌。  相似文献   

5.
特色小镇建设被认为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和手段。2021年6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全省17个特色小镇和24个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达州巴文化特色小镇名列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之一。在总结国内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巴文化特色小镇,要做好政策保障、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把巴文化特色小镇建成为产业特色突出、百姓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工程。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建设存在衡量标准不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借鉴总结国内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通过解读特色小镇的科学内涵,设计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衡量标准并构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对标法,以纳入青岛市"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大多基于个案进行分析,尚未系统揭示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要素及其内在机制。以陕西省西安市首批创建的35个特色小镇中的8个典型案例为样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采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编码并构建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要素耦合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要素耦合,其中“产业丛”“文化源”是必备要素,“生态域”“创新力”“融合度”“基础项”是核心要素;因此必须聚焦特色和优势,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路径。此外,缺乏核心产业、特色不彰、急于求成、变形走样、缺乏管理和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着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在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中寻求帮助,谋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借助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对2015—2019年特色小镇研究相关文献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进而通过共词网络分析、突变词语侦测,探究特色小镇研究热点和前沿的变化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伴随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特色小镇研究呈阶段性变化,先后经历了兴起、热潮和规范三个阶段;研究热点经历由新型城镇化、经济转型升级,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再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浙江特色小镇快速发展,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动力、转化创新成果,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本文分析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建设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革命老区在打赢脱贫攻坚之战中,应充分发挥独有的红色文化优势,从而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革命老区兴安县在文化传承及脱贫攻坚中存在一定问题,如红色资源开发水平较低、贫困户内生动力乏力、扶贫队伍待遇较差、政府扶贫模式单一、扶贫末端监管薄弱,等等。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可以从提高民众传承红色基因意识、提升贫困户内生脱贫动力、探索"互联网+"模式、强化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及保障待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区域治理的重要载体之一,特色小镇建设亟待探寻适宜发展路径以突出自身特色,实现去“同质化”。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安徽合肥,特色小镇资源丰富,但存在资源空间发展不均、产业形态缺乏丰富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在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现阶段,需要首先根据相对区位引导小镇的产业定位,通过资源现状的存量、增量细分引导建设规划流程及内容,再根据运营主体和发展阶段的分类引导建设运营模式选择,以明晰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多样化发展路径,发挥示范辐射效应和区域协同作用,实现区域联动。  相似文献   

12.
特色小镇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方式。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等于或低于中位数的地区,特色小镇的建立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高于中位数的地区,特色小镇的建立扩大了收入差距。在异质性检验中,按照特色小镇的填报类型将其分为产业型、文旅型和复合型三类。城乡收入差距高于中位数的地区,产业型特色小镇的设立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设立则扩大了收入差距;复合型特色小镇的设立扩大了所有地区的收入差距。在机制检验中,将人口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特色小镇的建立显著增加了双方的可支配收入。从增收的程度来看,在收入差距位于中位数及以下的地区,设立特色小镇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可将特色小镇划分为生态型、文化型、科技创新型、金融型及人力资本型五类。生态型特色小镇内企业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又将促进生态型特色小镇不断实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特色小镇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型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统筹政府、市场、智库三重保障体系,发挥三方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应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充分保障生态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链为核心,融合其他创新资源成为"小空间大聚集"的创新生态区。在"互联网+"时代,"小实体大网络"的众创平台可以获取创意、实现开放式协同创造、孵化创新创业型企业,对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众创平台的运营创新中,认知盈余是主要创新资源,小镇创客是核心创新主体,"三个端口两个转换"是重要的创新基础。特色小镇应基于全球产业发展的视角定位特色产业链,基于新生产组织方式进行相应的社区规划并加强创客服务工作,以更好推进特色小镇众创平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创新载体,蕴藏着无限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是提升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探索与培育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市场、政府、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等三个方面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其次,分析了体育特色小镇发展中面临的建设资金短缺、开发与保护失衡、企业创新不足、创新型专业人才缺乏等困境;最后,提出明确政府职能,清晰界定投资范围;实行大企业战略,建立松散联合体;建立人才培训基地,设立创新激励专项基金等促进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居住历史以及特色城镇的发展历程表明,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类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人类创造力不断发挥的过程.任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文化创意小镇,必定都具备其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品牌、特色机制、特色运营等功能特征.文化创意小镇建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育特色产业以发展小镇的经济,还是为了不断地提高自我生活品质.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是依靠人的创意来不断地转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提升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能力.文化创意小镇建设成功与否,不在于建设者在城镇特色产业方面的创新,而在于对城镇建设文化理念的创新以及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所构建出的城镇发展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2016年国家多次发布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以来,特色小镇已成为社会投资建设的热点,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平安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至今已具有较大规模,在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和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的推动下,建设旅游特色小镇成为平安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结合平安寨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在完善特色旅游产业体系、促进人口集聚、拓宽资金来源及解决土地用地等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以期促进平安寨旅游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发展机制体制创新的背景下,浙江特色小镇从提出设想到落实推进,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有别于传统的行政镇、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特色小镇是一种新的发展主体、新的产业平台、新的品质空间和新的制度探索。在探讨特色小镇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调查,从供给侧改革的视阈阐述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提出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要突出"三生融合""三品同建"以及"三创同聚"的理念,并从特色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优化、地方文化复兴、品质环境塑造、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创意理念植入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扩大供给方式,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品质,切实推动我国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衍生的新兴事物,体育特色小镇产生有其思想起点、经济起点和逻辑起点。研究认为,从体育特色小镇的缘起到特色成型,需要对一些关键点予以支撑。这些关键支撑点既是出于诸如当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体现、稳定的人力资源等内生性需求,也是源于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撑以及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外部性需要。因此,建议加快体育特色小镇政府职能改革、精准把握体育特色小镇的内涵与定位、重视政策引导与小镇居民主体回应的双向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田园城市理论”视域下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形成了发达国家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构建了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建设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创新,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田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契合,是符合人的城市化规律的创新。浙江特色小镇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以人为核心,实现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