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消费需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市场竞争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力量。使用2011—2020年各省份百度环境污染搜索指数、公众环保诉求指数和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等数据,研究消费者环境偏好和市场竞争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消费者环境偏好和市场竞争程度的上升均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对企业绿色创新产生激励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在所有制方面,环境偏好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激励更强,而市场竞争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区位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企业,市场化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边际影响更大;提高消费者的环境偏好和市场化程度比以行政处罚为代表的环境规制更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政府应推出更多提高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措施,从需求端和市场化角度引导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4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以来,已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粮食补贴政策的目标。但是在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补贴规模比较小、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在提高农民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完善农业立法,形成粮食补贴的长效机制;突出粮食主产区的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完善粮食补贴体系,增强补贴的综合作用等方面不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走“绿色化”道路成为零售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责任建设的各利益相关者应各司其职,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加强制定零售企业绿色规划,完善相关法律、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定期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意识,从制度层面来促进首都零售企业绿色化的步伐;零售企业作为绿色化道路的主体,要通过树立绿色的经营理念,促进店铺的节能减排、制定高层次的绿色经营战略、配合政府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意识,从行动方面加快绿色化道路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以农业绿色发展内涵为切入点,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环境效率两方面介绍了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工具,并分析了欧美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在资源环境、绿色补贴及资源节约等方面的政策工具应用。提出要加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完善农业环境法制建设、加快农业绿色补贴政策改革及构建农业资源节约长效机制,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村和非项目村1 190个地块数据,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在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参数的基础上,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政策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并借助两阶段方法分析风险偏好和政策干预对肥料生产率和肥料投入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系数和对小概率事件重视系数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消极影响,技术支持政策对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为正;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能够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对于完全采纳行为,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和技术支持政策会产生正的环境效应。基于此,建议通过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调节风险偏好对农户实地技术采纳行为的消极影响,实施精准培训和促进社会学习提高技术采纳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绿色产品社会认同感的加深,制造企业需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进行绿色环保的产品生产和回收再制造。针对该需求,研究了消费者绿色需求引导下制造企业业务方式的变革,从生命周期角度设计了企业的绿色电子产品设计系统、生产制造系统以及回收再资源化系统,并且从加强政府领导管理、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及公众监督力度、加强制造企业绿色化运作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电子产品绿色生产、回收和再制造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据安徽省的农户调查资料,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农户模型,模拟研究粮食补贴政策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促进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促进效应,随着补贴标准、农产品价格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的提高而明显增强;随着要素投入成本增加而明显下降,并且要素投入成本增加对粮食产量和家庭收入的负面影响超过粮食补贴政策的正面效应。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粮食补贴标准,改变粮食补贴政策操作模式,逐步建立与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生产要素价格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湖南省湘阴县的调研数据看,近几年粮食补贴政策形成了多赢格局:增产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转变了基层政府职能;与粮食间接补贴脱钩,国有粮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粮食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逐步化解和释放各级财政风险.但粮食补贴政策仍存在一些执行偏差,包括粮食补贴政策目标的定位偏差、粮食补贴政策的功效偏差、补贴资金发放的成本偏差、粮食直补面积偏差等.为此,提出应明确粮食补贴政策目标,适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实行"粮食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建立农民补贴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粮食补贴条例>.  相似文献   

9.
粮食补贴政策通过农户生产行为实现其政策传导,那么,在农业生产风险条件下,农户的风险偏好和政策预期是否影响到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发挥?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研数据,将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性测试分析方法运用于农户行为研究,分析不同风险偏好农户对补贴政策的预期和行为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态度及其风险偏好通过农户的政策预期作用到农户种粮决策行为,且农户的风险偏好和生产行为决策出现了"效用不一致"的现象,风险规避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预期相对较强,有更强烈的稳定粮食生产的预期,据此提出粮食补贴政策设计时应该考虑农户风险偏好特征,将风险规避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放在首要地位,稳定和刺激粮食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苏省552户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在测度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14,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存在18.6%的技术效率损失;与机械、自有劳动力相比,农资这一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补贴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分组回归结果显示技术效率随经营规模增加而递增,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规模差异。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应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转型升级;改进补贴发放方式和标准;采取多元灵活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发挥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业补贴的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业一直面临发达国家长期对本国农业高额补贴竞争的事实,根据国内外近期的研究文献,对农业支持及农业补贴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述评。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业补贴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支持强度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在有关农业补贴的国际经验借鉴方面,国内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我国农业发展极为相似的印度农业补贴问题,研究上还是空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在全社会步入小康后,中国的"三农问题"日渐突出,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民增收困难。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证中国的农业发展,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然后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对于农业和农民所采取的增收措施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海南是有着500多万农业人口的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热带高效农业一直是海南省的优势产业。2005年WTO部长级会议在香港达成了《香港宣言》,发达国家承诺在2013年底前取消农业出口补贴。海南省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根据WTO农业规则允许的条件,加强政府的国内支持力度,借助政府力量积极保护本国农业,实施促进农业出口的各项措施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带动本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补贴绩效即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两大主体,一是政策制定者,即政府,二是政策的作用对象,对农业补贴政策而言就是农户。政府选择过程即是政策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目标和手段的选择是核心内容;而农户的行为选择受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两类约束条件的限制。从政府决策和农户行为反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业补贴绩效的因素,以期为今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在延期了三年后才最终达成协议。影响其进程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西方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它扭曲了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压低了国际价格,抑制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扩展,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竞争与摩擦。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我国着手调整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陆续启动了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粮食市场稳定和农业生产方式得以转变.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农业形势的变化和制度设计的疏漏,农产品支持制度的运行偏离了设计的初衷,影响向了农业支持政策的效果.因而,应根据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新形势,把农产品支持政策的目标定位为保护农业生态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增强农业竞争力,并针对农业支持政策的弊端,推进农业补贴由激励性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完善农产品最低价格和农机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补贴一直是各国关心的问题,由此也引发了国际范围内,尤其是美国、欧盟(欧共体)、日本等发达国家围绕农业补贴问题的激烈争吵。但各种分歧并没有改变国际范围内重视农业补贴、扶持本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毕竟既是弱势产业,也是各国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调研情况,结合协调理论,分析了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机制的实践困境及短、长期的联动机制构建。在粮食政策联动机制的实践方面,由于种植效益的差异和政策的不协调,导致东北地区大豆、稻谷和玉米供给存在“跷跷板”现象,这使得该地区无法保持粮食供给平衡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粮食政策统筹联动短期性特征明显,但是结构调整存隐忧,尤其是水稻种植效益高导致“旱改水”倾向较为明显,造成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据此,从短期和长期视域出发,提出完善东北地区粮食政策联动的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技术和能源消耗类型两个角度探究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并未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且因燃油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加剧环境污染,最终无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及绿色农机的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清洁农机研发和量化生产;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向绿色农机倾斜,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深施化肥等绿色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