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马建忠深受西方重商主义影响,而严复接受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外贸方面,马主张“多出口少进口”,而严认为顺逆差问题无关紧要。在海关税方面,马主张“重征进口货而轻征出口货”,而严在赞成“轻出”的同时却反对“重进”。关于借洋债发展民族工商业,马、严思想比较接近。在如何发展本国工商业问题上,严复提倡民办同自由竞争观念结合在一起,而马建忠在提倡民办时却对自由竞争有所恐惧。总之,马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本家的利益,而严则企图寻找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马建忠的外交思想是其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主动开放,谨慎交结的观点;主张利用国际公法,同列强进行斗争,修改不平等条约。他还反对盲战,主张战和要看时机。在培养外交人才方面,马建忠提出了集选才、育才、用才三位一体的使才得用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马建忠的主要事迹进行评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民族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更多马建忠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是我国的第一部语法专著,“其功之伟大,不俟论矣。”因而其作者马建忠也被誉为中国汉语语法的奠基人。但八十多年来,对这位“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縢,导后人以先路”的作者,很少有人介绍他的生平,即或有之,亦语焉不详。笔者在编写《复旦大学大事记》(解放前部分)的过程中,查阅了不少有关复旦创办人马相伯的历史资料,对其弟马建忠的史料也有所收获,现就马建忠的生平及其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建忠的外交思想是其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主动开放 ,谨慎交结 ,利用国际公法 ,修改不平等条约 ;反对盲战 ,隐图自强 ,他还首次提出了集选才、育才、用才三位一体的使才得用观。马建忠的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和进步意义 ,自成体系 ,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马建忠明确提出了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又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富强之本,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他为当时发展中国社会经济设计了五项方案:第一,改革经济体制,保护商会,设立公司。第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第三,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第四,举借外债,利用外资。第五,重视实业开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马建忠处理“朝鲜内乱”和出售招商局两事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考察,通过清末笔记中的记述史实,作出重新评价,指出马建忠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和爱国者。  相似文献   

8.
马建忠认为治国历来以富强为本,而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和标准。因此,他提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必须努力做到“转贫民为富民”,则“民富而国自强”。具体办法是:第一,改革经济体制,保护商会,设立公司。第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第三,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第四,举借外债,利用外资。第五,重视实业开发。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汉语语法著作。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阅读。为了帮助中学教师阅读这部著作,这里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对汉语的研究,我国学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开始。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汉语规律的评析散落于他们的著作之中。汉代以后,汉语研究逐步发展成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许慎的《说文解字》、汉朝的《尔雅》、陆法言的《切韵》,都是有深远影  相似文献   

10.
晚清马建忠是汉语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马氏文通》中的汉语教育观值得重视。诸如尽快学会语言后再去学技术,语言能“群”,颇能体现马氏对理想主义教育观的追求;语言有人文性,语言的结构分析和人文精神之道须兼顾,则表明马氏主张用人文精神校正科学主义机械论;围绕语言能力、注重以修养选拔人才,则反映了马氏教育观中的实践理性。马氏的语言教育哲学是重视整体综合教育,重在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因一部《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维新思想家马建忠,于1894年冬向清政府上书《拟设翻译书院议》,明确指出翻译对中国反抗外国欺侮并最后战胜外敌的重大意义,力陈创设翻译书院、开展翻译活动和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出于种种原因,马建忠翻译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本文拟立足历史文献,结合现代学理,较为全面地展开对马氏翻译思想全貌的文化解读,从文化战略考量的角度具体阐述作为马氏译论内在精神的翻译批评、"善译"标准、"名目画一"和翻译实业化等思想,彰显其在新时期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建忠研究的一个难点是史料过于庞大和分散,特别是海外史料,需要相关研究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法国科学院图书馆的高第档案里的马建忠法文信函,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既能从中勾稽出中文史料里所不见、但又有助于建构马建忠生平的一些史迹,又能据之扩展研究范围,把一直不为国内外研究者注意的汉学家高第与马建忠的关系纳入研究者视域。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一)“字类”系统——即实字和虚字的类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词类系统;(二)“词”系统——即实字充任的句子成分系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句子成分系统;(三)“位次”系统——即名字和代字在句读中的“位次”,是仿照拉丁语法中名词代词的变格变位系统而给汉语设立的;(四)“句读”系统——即句读和顿的结构和运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句子系统或句法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建忠写成<拟设翻译书院议>,提出了"善译"理论,努力矫正洋务翻译的弊端."善译"构建了我国近代重要译学理论的发展基础,"翻译书院"则勾画了清末译学馆的基本办学框架.但"善译"以培养对外交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翻译人才为宗旨,在甲午战争后变革图强的转型社会中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5.
奈达和马建忠都是翻译理论家。自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在国内产生影响最大的西方译应是奈述的“动态对等论”、“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而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中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一直以来都得到翻译界的好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二者的相似与不同,发现受主流范式的束缚,翻译理论界异质之花很容易被漠视,理论的发展与其地位的奠定与其存在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简述了马建忠的生平和思想,再次确认《马氏文通》的作者是马建忠,並对这本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的学术价值作了具体评价,对现今研究马建忠和《马氏文通》方面的某些看法予以澄清或驳议。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被称为新疆民歌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曾经家喻户晓,这些都是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所创作的。被沉埋了半个多世纪的王洛宾,在耄耋之年又辉煌起来。不久前,王洛宾老人应上海第四届国际广播音乐节之邀做客上海,并在音乐节开幕式上登台高歌。期间,他在市工人文化宫出席了记者和歌迷接见会,还在电视荧屏亮相。  相似文献   

19.
谈直译     
直译是翻译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优点很多。它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原语的语言特征;还可以忠实地表达原文含义、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形式和体现原文的风格又可以丰富译入语的词汇。但直译亦有弊端,容易造成硬译、望文生义和语言表达不生动,不同语种的词汇、修辞及表达方式构成了各自不同的语法结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以及译者在翻译中体现出来的本民族语言的功底、专业知识熟悉程度和翻译的态度这一自身修养是影响直译是否正确性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谈含蓄     
所谓含蓄,就是孕储不露的意思。含蓄作为一种艺术方法,一种艺术技巧,体现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规律,体现了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的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用得恰当,能产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以善用含蓄手法才能使人们在经过反复欣赏、玩味之后体察出它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的。深入了解含蓄手法的多种形式、多种作用,对于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欣赏水平和评论水平,是不无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