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其进一步发展却面临"行政区行政"的层层阻力。化解行政区行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矛盾的根本途径不在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在于区域内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行政区经济的产生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而在于行政区的"行政"。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其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区域政治协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从现状来看,实现我国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必须创新区域行政立法方式、建立区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区域地方政府间行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政府治理形态是基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行政区行政因其具有封闭性、内向性和僵化性的特征而无法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无法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这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相悖的,也不利于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区域合作行政以其合作性、开放性、跨界性等特质担当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任.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政府行政越来越呈现出合作的特征,逐步从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向区域合作行政转变,并依赖于法治保障达到区域内各地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区域政府:概念界说及其建设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处于一定区域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促进区域发展而寻求相互协调与合作、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的政府集合体之区域政府,是为了消除行政区经济的痼疾,推进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提出的新思路。区域政府的建立和发展,需要采取加快区域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市场化进程,逐步建设区域政府间协调机制,建立区域管理委员会和其他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以及培育有利于合作的社会资本等多元并举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会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区域性问题.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区域性的公共问题;提供区域性公共物品,协调地方政府利益;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要求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扩大对内开放,启动内需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当前关中—天水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主要建议是建立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及跨越行政层级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包括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政策合作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等.通过扩大对内开放与构建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区域一体化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政府间关系尤其是横向府际关系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中央政府在经济上放权和政治上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围绕GDP、财政收入和官员政治晋升展开博弈,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出现过度竞争。毫无疑问,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竞争助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带来的跨行政区公共问题也越来越多,相互合作成为地方政府应对共同问题的理性选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平衡地方政府竞合关系应规范地方政府竞争,防止竞争过度,加强地方政府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6.
在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行政运行制度、行政区划以及由其派生的地方保护主义妨碍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本文借鉴法国和日本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经验,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我国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职能转变问题,进而提出了调整行政区划和实行“复合行政”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整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作为一个区域整体,被江、浙、沪三省市行政分割,存在诸多明显的空间制度矛盾。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面整合各自为政的“行政区经济”,构建空间一体化的大都市圈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指出了21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空间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分析了限制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并提出了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两大时代潮流。在我国,"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对政府传统的"行政区行政"管理模式带来严峻的冲击与挑战,要求打破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樊篱,构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9.
郭茜琪 《学术界》2008,(2):160-165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分权化的制度架构使地方政府行为具有了正反两种趋向的行为:政府既扩展市场,又分割市场;既进入区域共同市场参与经济合作,又以行政权力损害区域共同市场建设.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悖论行为实质是地方政府为追求行政区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而展开的政府间竞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统一性、协调性的特征,客观上要求有新的制度供给来校正分权化体制架构下政府分割市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从"独善其身"到"共进共荣"--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域内从行政区经济的“独善其身”,向经济区经济的“共进共 荣”逐步演进的过程。文章对长江三角洲当前的这一演进过程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的变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化等四个方面。但在其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习俗经济”所带来的困境、落后地区政府对“挤占”效应的顾虑、政府体制改革不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等一系列制度约束。要摆脱这些传统的制度约束,应以制度创新的形式来促进地方政府管理行为的优化,实现市场与政府的良性结合,从而顺利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竞争在竞争的内容、重点、秩序和机制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特点.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有利的一面集中表现在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经济转型,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市场分割而形成"行政区经济".针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现状和特点,人们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的原则和措施,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原城市群经济市场化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市场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和驱动力。当前,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与其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密切相关。从经济市场化的角度分析,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即,地方政府和民间对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战略的响应迟滞,区域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存在制度、交通和信息障碍且成本较高,而且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商品市场分割。推进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必须营造强有力的经济一体化舆论导向,建立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基础,建设快速交通和信息网络,优先建设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核心,建立经济一体化的政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殷洁 《江西社会科学》2007,(12):204-207
我国各地经济法制差异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区域经济法制的不协调,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羁绊。但是,协调区域经济法制不等于统一区域经济立法。地方政府间的磋商与合作是协调区域经济法制的最有效途径。规范签署和认真落实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是协调区域经济法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坎昆会议破裂,说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冲突的激烈化。在后坎昆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泛中国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泛中国经济区”不仅繁荣区域经济,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也将极大地保护我国经济安全,实现最大限度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区域内地方政府问的财税政策从传统的财税竞争转向财税合作。政府间财税合作成为合作机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地方政府间财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要从建立合理的区域税收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区域共同财政、区域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区域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入手。地方政府间财税合作的有效实施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区域规划的指导和其他政策工具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结构趋同是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除历史原因外,造成区域经济结构趋同的现实因素主要有:一些地方干部观念陈旧,对区域经济缺乏科学的理解;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短,考核干部政绩的机制不完善。要避免区域经济结构趋同,首先要求各地各级干部对区域经济的内涵有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地方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经济决策的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8.
从竞争走向竞合——中国地方政府竞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问题,指出地方政府竞争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创新,促进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加快经济增长;又容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因此对待地方政府竞争,既要鼓励,也要规范和协调,从而得出要建立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在相邻区域内建立合理的分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代以来中国行政区经济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敏  阎小培 《学术研究》2005,16(6):54-59
行政区经济不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但以中国的行政区经济最为典型。关于行政区经济的概念国内学者有过精辟的定义:行政区经济是指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悖的一种特殊的、过渡性质的区域经济,它表现为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刘君德,2000)。由于行政区经济的刚性约束,使得一些市场调节的规律在中国产生“失灵”现象从而削弱了区域的竞争力,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行政区经济引起了学界与政界的逐渐重视,成为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热点。如刘君德与舒庆(1993)对行政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加深和区域经济的逐渐形成,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地方政府在推进区域经济过程中却容易出现定位的偏差与行为失效,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以陕北为例,从调整地方政府自身的职能出发,以“有效性”为标尺,科学定位、全面规范政府行为,推动陕北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