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51-53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戴·赫·劳伦斯最引人争执的一部作品 ,其原因主要源于作者对两性关系大胆而淋漓尽致的描述。该书的女主人公康妮的性格也一直是评论界争议的焦点 ,那么 ,对康妮到底该褒还是该贬 ?本文拟从剖析康妮的心理着手 ,对其反抗旧道德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2.
邓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2):83-86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一生最受诟议的著作。其作品的主导倾向究竟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社会的批判,或是对现代性爱彻底解放的极力首肯,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众说纷纭的主题使《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成为文坛最复杂的作品之一。不论评论家对其作品作何种评判,但该小说的主导倾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倡导男女性爱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朱谷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31-34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历史境遇,性描写的审美经验等都可以用接受美学理论来分析,进而可以从读者的角度来阐释《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游雪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5)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葛华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自1928年问世后,因其多处性生活的直接描述引起了众多非议.美国作家罗伯特·史密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特意为其写了一本续集,从叙事角度、人物关系和主题三方面对原著进行颠覆性的改写,否认了其严肃文学的地位,试图将它直接纳入通俗言情小说之列.通过原著和续集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续集作者对原著存在多处误读,而恰恰因为续集的衬托,原著的严肃性和文学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6.
莫砺锋教授的《诗意人生》一书对中国古代六位大诗人进行了形象生动而又个性鲜明的评述。全书"以人为本",主旨鲜明。作者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评人衡文,凸显六位大诗人各自的诗意生存和精神特征,并向读者指明了诗意生存的基本路径,即通过阅读优秀诗篇感发志意,超越失意人生,从而迈向有情趣、有生气、有境界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7.
许超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87-90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血性意识",将人的本能冲动视为人类最真实的存在,他主张让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倡导用"血性意识"来抗衡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体现了劳伦斯的"血性意识"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区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128-132
《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主要从三方面表征了劳伦斯的和谐人生观:1.对克里夫.恰特莱失落的和谐的严厉批判;2.对康妮缺失的和谐的深刻同情;3.对梅勒斯象征的自然和谐的认同以及对和谐的男女之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贾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66-68
劳伦斯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因过多性爱描写也成为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但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实质上表达的是自己对美好婚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劳伦斯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因过多性爱描写也成为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但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实质上表达的是自己对美好婚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1.
郭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6-88
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对福楼拜大加赞誉,认为《包法利夫人》堪称艺术品。而纳博科夫在其小说《黑暗中的笑声》中,对多声部配合法以及预示法的运用都堪称是对福楼拜的模仿。在人物塑造方面,《黑暗中的笑声》中的主人公欧比纳斯与《包法利夫人》中的查理和艾玛也均有某些渊源关系,在欧比纳斯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查理与艾玛的影子;而两部小说中共同的浪漫主题的表达也不得不说是有意而为之。 相似文献
12.
杨朝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45-150
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与对字词的敏感,使萧纲之赋具有鲜明的诗化特征。其赋之语音平仄相间,韵随意转;语词通过删略、嵌合、倒装等方式蕴无穷之意味于简约、凝练之中;压缩的语境从抒情角度、语象组合方式及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规约其语义之新生。萧纲之赋以精致典雅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纤巧美丽而又诗意盎然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赖小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79-82
运用格雷玛斯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来分析劳伦斯和张贤亮的代表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可以建构他们代表作中"创伤—拯救"这一叙事模式。以诗意化的性策略来对抗文明的压抑,是他们共同的拯救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3):6-7
题目是"夜雨诗意",诗意何在? 我们大多数的课文都是有诗意的.琦君的《下雨天真好》,诗意在童年的回忆中,有自己调皮的故事,有自己亲爱的人物,有和雨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情感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文刚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5):26-31
少鸿的长篇小说《抱月行》,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对“非遗”保护特别是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思考。小说借“月琴”这一演唱形式构思立意,在人物命运的演绎中完成对艺术传承的智性思考和诗意表达。其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已超越单一的艺术形式和具象描写,上升到对生活方式、人格心志和艺术精神的洞察与观照。 相似文献
16.
谢海燕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47-149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描写了爱玛蜕变、堕落、毁灭的一生,突出了她为追求浪漫爱情和理想生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杜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彩虹》集中体现了劳伦斯的创作倾向和社会批判思想,劳伦斯在小说中成功地再现了巨变时期的英国社会。他不仅开创了探讨现代西方文明精神世界“荒原”的先河,而且为我们研究现代西方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郭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3):29-33
艾衲以文人化的创作方式写白话小说,其《豆棚闲话》并不以情节曲折取胜,作者注重张力的营造。在通篇十二则中,艾衲的这个写作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意义层面、结构层面、叙事层面,读者于阅读过程中都能体会到自己被不同方向的力量所牵引,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从而体会到小说中的丰富涵义和微妙意趣。 相似文献
19.
王长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3):140-145
《史记》的叙事有其特色,其叙事元素之间的张力是其成为既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表现为"序事"与"凑理"之间的张力。"序事"与"凑理"的结合,在不勉强读者接受作者观点的情况下,使历史叙事给人以有力的感染;另一方面表现为"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之间的张力。这一张力让读者在品味感知历史人物性格及其对社会历史性作用的同时,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