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与历史教科书所讲的不同,1945年苏联杀入中国东北并非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军杀入东北,虽然也有战略上的象征性意义,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趁火打劫"。关东军主力调回本土防守1945年8月9日,在德国法西斯失败3个月以后,苏联红军杀入中国东北。不过,150万精锐苏军面对的,并非传说中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到了开战前,关东军纸面上拥有24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部分边境守备队等。算上在远东  相似文献   

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中国军队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等。苏军吃了亏,苏联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歼灭日军精锐机动部队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协定》,苏军所需的军费,由苏联红军司令部在东北地区发行红军票解决,战后由国民党政府负责收回,送往苏联远东银行销毁。苏军进入东北之初,因伪满印钞设备及油墨损毁,并未根据协定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东北抗联的历史作用,多从其对关内抗战的配合加以论述.笔者认为,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之体现;中华民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之先锋军;中华民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之宣传队;中华民族不屈精神之弘扬者;苏军进军东北之先遣军;中国共产党东北根据地之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为把日本势力引进中国东北制衡俄国,罗斯福没有咨商清政府就私自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主动抛弃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两项原则之一的"中国完整"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8月9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政府,要求迅速归还所掠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消息传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鲜为人知的是,促成此举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东北教授,20年间,他倾尽家财追讨这件现藏于日本皇宫、价值连城的唐代国宝——  相似文献   

7.
一、苏联红军解放阜新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9月,150多万苏联红军兵分三路进入我东北三省及热察地区对日作战.担负向阜新方向进军的是苏联红军贝加尔方面军,第53集团军,第6近卫坦克军,还有由沃尔科夫中将率领的第9机械化军,萨维利耶夫中将率领的第5近卫坦克军等部。这一路军队吴汉话头阵式,由外蒙古东部地区向新京(长春)、阜新、彰武、奉天(沈阳)方向突击。8月16日、17日,苏联红军相继占领扎兰屯、沈南、通辽等地,经甘旗卡、彰古台、冯家,于19日晨3时进入彰武县城。随即,苏军将司令部设在彰武县政府旧址。苏军…  相似文献   

8.
我是黑龙江省勃利(今刁翎)县人,1922年生,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人。从1931年9月18日日寇入侵中国,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同胞做了整整15年的"亡国奴"。日本侵略者横行霸道,剥夺了中国人的一切权利,"亡国奴"的日子只有血泪仇。所有这些劫难和屈辱往事,太刻骨铭心了,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他对内进行"东北新建设",增强东北的实力,以抵制日本势力的入侵;在对日外交上,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甚至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并支持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维护了国权,促进东北救亡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恐慌,日本以"中国官民共同排日"致使"满蒙危机"为借口之一,打造战争舆论,发动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0.
1943年7月5日至12日(从苏军方面说至8月23日),德苏两国最精锐的部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行了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战略决战.双方准备都很充分,执行战略计划时也都没有犯大的错误.但最终德军遭到失败,苏军获得了这场战役的战略上的胜利.究其原因,是因为德军力量不足却孤注一掷,苏军力量雄厚且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11.
学术信息     
我校出版《对日寇最后一战》纪念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纪念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由社科处和中国东北研究院组织、策划,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田志和教授撰写的专著《对日寇最后一战———歼灭日本关东军》日前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我校教育部211工程重点项目《信息化中国东北》阶段性成果。该书以毛泽东同志的“对日寇最后一战”谈话题名,以翔实的历史资料,真实客观的历史态度,严谨的篇章结构,激情生动的语言记述了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突入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展…  相似文献   

12.
苏联对日宣战及其后的苏军进驻东北,对于中苏两国的战后因应具有不同的意义。苏联通过进军东北,可以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扩张其势力范围,驻留时间越长对其越有利,而即便是如期撤离也并不妨碍其已经获得的权益。国民党则对于苏美两强相争的国际环境和国共两党相争的国内环境,一直缺乏明晰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战略战术,从而使其在因应苏军撤离问题时进退失据,缺乏明确的对策,前恭后倨,不断摇摆,最终的结果,不仅苏军未能按期撤离,而且国民党也没有因此而有何收益,这样的结果预示着其后国民党在东北争夺中败于共产党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3.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主义者为达到独霸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对中国东北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侵略活动,其中以除队兵移民、爱川村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最典型。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的经营移民侵略事业,但终因种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日本向中国东北的初期农业移民招致失败,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移民理论和移民政策的狂妄性与盲目性。  相似文献   

14.
《朴次茅斯条约》签订后,东北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取了原属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南段(以长春为界,以南属日本,以北归俄国)。日本成立南满铁路株式会社专事东北开发,首先发展铁路、矿山等各项产业,其次发展农业。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希望趁日俄分据中国东北之机真正实现东北门户开放,因此特别关注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举动。日本为了提高自身的农业、科技水准,也在积极谋求与西方农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合作,二者的合作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东北农业地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组织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并很快发展成包括11个军的东北抗日联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抗日联军积极主动地配合关内作战,拖住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部继续坚持就地战斗.其主力则转移到中苏边境整训.后来配合苏军出兵东北和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土地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中国东北移民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作为一种主张和思潮,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中由来已久。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部攫取的权益,向中国东北移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当时一方面受中国当局的抵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向中国东北移民问题,在日本政府中并没有形成国策,日本政府对此尚未全面倡导和组织。 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概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侵占整个中国东北,为公然全面向中国东北移民创造了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可以1936年7月日本政府确定“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为界限,分为试验移民期和大规模移民期两个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和拓务省就多次研究,制订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和方案。关东军在1932年10月1日确定的“关于向满洲移民要纲案”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农业移民所具有的四项军事、政治作用,即规定“日本移民以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远东文化之成就为重点”。就是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力量,充实对苏作战的后备兵源,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和进行奴化宣传。此外还有一个目的,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为插足中国东北,在日俄战争前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试图均沾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在日俄战争期间帮助日本、在战争后期积极调停斡旋,促成日俄和谈。在日俄战争后,又企图染指东北铁路。然而随着一系列铁路计划的失败,标志着美国对日本实行的消极保守的姑患路线的破产。  相似文献   

19.
《中华魂》2014,(24):4-5
开罗宣言发表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发表。宣言主要内容:一致同意三国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对日作战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公开掠夺中国资财的同时,对中国实行货币侵略。在东北、华北日本实行的是元系通货政策,在华中、华南则主要发行军票及其变种货币“中储券”。本文就日本在中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作一简单论述。一、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货币几乎独占了我国东北各市场,特别在南满铁路沿线及旅顺、大连一带,日本货币流通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时,由于奉票极度贬值,日本籍各银行随即大量发行纸币,流通到东北各地,加重了东北货币的混乱,控制了东北金融市场,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做准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掠夺,完全是依据所谓“日满经济一元化”的方针进行的。这个方针就是置东北经济于日本国民经济体系之内,使东北完全殖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