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金福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1-14
作为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韦伯所提出的官僚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并包含着丰富的理性精神。但并不是至善至美的,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它存在的不足之处日益暴露出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都不断受到人们的诟病,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运动更是把对官僚制的批判推上顶峰。然而,纵观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运动, 官僚制所包含的理性精神并不因为改革而被摈弃,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新生,它为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善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09-115
韦伯把官僚制看作是最具有政治理性化特征的法制型支配的纯粹执行方式,正确地认识到官僚制的现代性,即与现代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的相互适应性,这使它成为现代国家中不可或缺的管理系统.同时韦伯又深刻认识到它对人类自由的限制.对这一问题的阐释使韦伯的官僚制思想也具有了生存论意义.韦伯呼唤真正的政治家,倡导责任伦理与心志伦理统一的价值观念,主张建立民主制来克服官僚制的弊病,既有其合理的成分,又有现实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巩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06-109,114
滥觞于先秦时期的中国传统官僚制,是家国同构、高度集权的家产官僚制,它不具备现代官僚制理性精神和法制原则,其浓重的人治传统对中国人的观念影响十分深刻。虽然西方新管理主义呼吁摈弃现代官僚制,但相对于中国传统官僚制而言,现代官僚制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基础、法治环境、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官僚制的产生条件有一定距离,因此,中国政府当务之急不是模仿新公共管理模式,而是立足实际,坚决摈弃传统官僚制,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官僚制的合理成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组织带有封闭性的本质与人们追求开放性夙愿间的矛盾缠绕在组织研究中。20世纪初期韦伯完成了关于官僚制组织的初步理论建构,官僚制组织是一种内部封闭的结构。当社会复杂程度提升,处理组织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议题提上了日程,这也是经典组织理论探讨的主题。但这种视角的转变却没有改变封闭性,甚至可以说这个过程移植了原先的封闭性思维,即封闭性的扩散,目的是追求确定性。随着社会的变化,需要一种更为开放的解构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流程再造思想对传统官僚制组织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竹青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3)
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领域内的一个新课题,它的出现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的革命,而且正改变着传统的组织理论。它从组织结构、组织作业流程、组织成员主体价值,以及组织目标导向等方面,对传统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官僚制组织在流程再造理论的冲击之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根据韦伯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中,科层制不可避免地要扩大。科层制权威是处理大规模社会系统管理要求的唯一方式。为了处理日趋复杂的事务,有必要发展控制与管理的系统。科层制的出现是对这些需求的理性化与高效率反应的结果。然而,正像人们将要看到的,韦伯也相信科层制显露出了许多缺点。后世学者对其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尽管如此,科层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组织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福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2):19-22
从耗散结构与耗散结构的理论分析看企业是一个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耗散结构,并根据耗散结构理论论述了官僚制组织体系的弊端以及再生组织的优势,并确认再生组织将成为未来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对韦伯理性官僚制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在总结传统官僚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性官僚制这一重要理论。但诞生于工业社会基础上的理性官僚制在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时,显示出许多的不适应性,特别是低效率、封闭性和压抑人性等问题长期受到理论界的猛烈批判。然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高度理想化的纯粹的组织机构类型和组织形式,它所体现的工具理性价值,对现实仍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应重视吸收其有益的智识资源,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
韦伯在总结传统官僚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性官僚制这一重要理论。但诞生于工业社会基础上的理性官僚制在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时.显示出许多的不适应性,特别是低效率、封闭性和压抑人性等问题长期受到理论界的猛烈批判。然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高度理想化的纯粹的组织机构类型和组织形式,它所体现的工具理性价值,对现实仍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应重视吸收其有益的智识资源.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张萍芬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
科层制理论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他对科层组织形式和发展的精辟分析,使科层制理论成为西方颇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之一。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理性化的标志,韦伯对科层制推崇备至,认为它是迄今为止最高效、最合理的管理形式,具有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同时,韦伯也洞察到了科层制的弊端。客观、全面地了解科层制的基本内涵、结构特征及它的优缺点,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对于分析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加快民主化进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世界,如果任何学校或组织要想兴旺发达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持续不断改进与变革的潜能。只有通过“组织性学习”以期达到和逐渐成为“学习型组织”。然而,许多学生、学者都不能正确区分“组织性学习”、“学习型组织”与“一个学习型组织”之间的区别。为此,有必要澄清这三个术语在使用上的模糊性,进而揭示它们的主要区别、深层含意、宽泛影响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叶晨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
在佛教典籍中,尤其是大乘佛教典籍中,<大乘起信论>是一部非常具有影响的论著,它与中国的佛学发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于<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历来存在诸多分歧,相左的意见和言论大量存在,至今未有定论.本文暂不述及这一问题,只对<大乘起信论>的文本中缩包含的佛教理论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国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与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尚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28-32
文章认为社会组织指政府与企业外面向社会自主提供某个领域公共服务的法人实体。现代社会出现大量的社会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组织的发展对完善社会管理起着重大作用。对社会组织可以作多种分类,以职能为主的分类标准,可将社会组织划分为准行政组织、事业组织、公益组织和中介组织四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农会”发展与组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钦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70-73,78
50余年来 ,台湾“农会”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农会”不仅协助台湾有关方面推行农业政策 ,提供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农村文化所需的各种服务 ,同时透过“农会”的教育训练 ,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水平 ,促进了农民政治与社会移动性的提升 ,“农会”对台湾农业与总体经济发展确实贡献卓著。本文主要说明台湾的“农会”组织协助台湾有关方面辅导农民发展农业之经验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韦伯命题""中国命题"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晋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5)
马克斯·韦伯把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和发展归功于新教伦理,认为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忠孝两全""推己及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伦理思想,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关联.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注意到儒孝伦理对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例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探讨如何利用儒家伦理的合理内核建构企业社会责任,参照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对儒家伦理进行全面而全新的整合,使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科学问题的哲学研究属于科学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把问题视为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传统的科学哲学不太重视关于科学问题本身的研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科学哲学对“问题”避而不谈,相反,在一些著名科学哲学家的理论论述中,常常牵涉对问题的讨论.杜威、波普尔、劳丹、库恩、拉卡托斯等哲学家关于“问题”的论述散见于其著作中,国内学者对“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形成一些特色.对“问题”理论进行梳理和述评,展望未来的“问题”理论研究走向,对探索科学哲学理论的新发展,促进“问题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来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6):5-8
社会经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是,两者却是内在统一的:从发端到成熟,其思想进程基本吻合;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其产生的一致动因;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演变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其共同的理论基点。我们应将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纳入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有机整体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9.
徐新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121-124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新闻"喉舌论"产生的社会根源,比较马克思和中国改良派两种"喉舌论"的差异,探讨西方产生自由论、中国产生"喉舌论"的必然性,认为自由论和喉舌论都是人们对新闻实践和新闻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今天,我们所提倡和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喉舌论. 相似文献
20.
试探“空白”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滕驰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8,17(1)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古代书法、绘画、音乐及园林、雕塑等艺术都很注重"空白"的妙用.艺术空白使艺术画面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从而为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古代文论中虽未明确提出过"空白"这一概念,但诸多有关文学创作、批评的言论的确都言中了空白的无限蕴藉.本文试探寻"空白"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展现其发展脉络,力图为.空白"理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意义做一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