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名属于一种文化范畴,也是一种语言符号。藏民族的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民俗风情、语言文字等与人名密不可分,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随着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藏族人的姓名也是翻译内容之一。在翻译藏族人名时,只有更全面地分析和更深入地了解藏族人名的文化含义,才不会在翻译过程中发生尴尬的事。  相似文献   

2.
本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在“民族学”一栏里登载了曲又新同志的《藏族人名简谈》一文。这篇文章探讨了藏族人名的两大基本特点,即藏族人姓名之没有姓及其与佛教之密切关系。曲文在探讨和证实第一个特点时认为,藏族本来是没有姓的,为避免鱼目混珠起见,必须注意以下六种情况:一、有的人在本人名字前面冠以家族的名称。二、有的藏区头人因效忠一定朝廷,被当朝皇帝赐姓的。三、藏汉杂居区的有些藏族人解放前在汉族学校上学,由老师依其藏名取谐音汉字为姓名。四、有的人则在自己藏名前自愿加上汉族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名符号理据研究问题,以汉民族人名现象为例,通过其人名用字和人名理据分析了人名符号所反映的不同时期民族文化内涵、社会历史背景和取名心理等,并进一步论述了人名符号理据研究的重要性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名是“专名学”研究的对象。广义的人名包括名、字、号、谥等名谓,本文拟就狭义的人名——“名”的意义作一专题探讨。人名的意义包括符号意义、心理意义、文化意义、哲学意义四个层次。 一、人名的符号意义 人皆有名,名字的第一意义即在于符号性。符号是常用的一种传达信息的基元,人名符号用以表示和象征特定的人名持有者,便于在社会生活中的识别与交际。什么是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原来“名”是一个会意字。远古时代,日落天黑,人们互不见面,只好用口招呼。大约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5.
朱解琳同志编著的《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以下简称《史略》)一书,1990年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了从事藏族教育和藏学研究同志们的普遍关注。这是一部专门论述甘、青、藏、滇、川广大藏族地区百年来藏族教育史的专著。据我所知,迄今为止,这还是第一本。全书史料详赅,内容丰富,系统地论述了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的发展始末、经验教训及其民族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是藏族教育史研究领域值得庆贺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红楼梦》的人名翻译有两种策略:用音译翻译姓名,用意译翻译非姓名。文字可以产生声音,文字也包含意义,可是人们听到或读到用文字表示的名和姓名时,人们只把它作为纯符号对待,不解读这个符号的文字包含的意义,只从符号的文字产生的声音和文字的外形识别人。因此音译是名和姓名唯一的翻译方法。用音译法,实现了奈达的“功能相当”翻译原理。非名和姓名的人名,如外号,是他人根据一个人特征或自己表达某种意义而取的别名,它的第一功能是意义的表达,第一功能不是某一个人的纯符号,因此这一类的人名用意译,也实现了奈达的“功能相当”翻译原理。  相似文献   

7.
我院西北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朱解琳同志撰写的《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是国内第一部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理论专著,全书约24万字。该书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民族教育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今年上半年出版。  相似文献   

8.
谈士杰同志在《藏族民歌中运用叠字的方式及其对诗人的影响》(载《青海民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谈文。)一文中先后列举了二十多首藏族民歌的译文,并对其作了一番评析,得出了“民歌中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对藏族诗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的结论,且以藏族诗人协噶林巴·明久伦珠的《忆拉萨》为例,加以论证,发出“它足以证明藏族民歌在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名是替代人的符号,具有特殊意义。千百来人们给予了很多关注,建国以来有关汉人人名研究这一方面的论著不少,主要集中在汉人命名历史概论、命名艺术、人名中的文化及人名的用字情况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我院民族研究所谢伟、尼玛太二同志编译了《藏族历代著名学者暨高僧大德简介》,本刊自本期起将陆续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1.
《汉语拼音方案》是标记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套记音符号,是我国法定的拼音方案。汉语拼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汉语拼音的使用上、拼写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该用汉语拼音的地方不用汉语拼音;没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人名拼写不规范;违背按词连写的规则等。  相似文献   

12.
藏族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佛历表》,它是研究藏传佛教尤其藏族历史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书。本文根据藏文文献。对藏族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佛历表》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第一世嘉木样的《佛历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下简称《现汉6》)中的人名用字作了考察,认为《现汉6》在处理人名用字时有一定的标准,可分为三类。通过对其标准的分析,指出了《现汉6》在处理人名用字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外来人名的汉译国内虽有《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可以参考,但对既定文本中出现的不少人名却依然无能为力。在讨论人名翻译的对等原则和罗曼语系人名汉译的特点基础上,以《公共外交》中繁杂的外来人名汉译为例,提出网络检索、官网核查、邮件交流三种策略来解决文本中生僻人名的翻译问题,认为译者在汉译外来人名时,必须要在参考权威辞典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多方求证,力图做到人名汉译的对等与可信,以期为新时代的外译汉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断线珍珠:李雪琴《藏族文化散论》杜耀富首先声明:我不是遵命或应邀“说好”,而是在参与四川省民族理论学会向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推荐参评论著时读到《藏族文化散论》,萌生了“值得评”的念头。才与三天两头见面却素不相识更无来往的作者李雪琴同志...  相似文献   

16.
姓名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符号,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符号。因此,译者应当考虑如何使日常交际中的姓名翻译更加规范,尤其是如何使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翻译最大限度地传达作者的寓意,保持原作的风格。鉴于此,本文浅析了两个英译本《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着重探讨译著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方法,如音译法意译法、运用双关语法和借用法语、拉丁语等。  相似文献   

17.
我们阅读解放后出版的几本关于藏族社会历史著作及其论文,如牙含章同志著《达赖喇嘛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四川民族调查组合著的《藏族简志》(下编)、《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七九年第一期载的《十九世纪中叶川康地区的一次农奴大起义》、《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的《赵尔丰经边始末》等,都对同治年间川康地区的工布朗结事件作了论述,提出了不少问题。尤以《十九世纪中叶川康地区的一次农奴大起义》一文(以下简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藏族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清代藏族历史的研究不但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民族社会发展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多年来,曾国庆先生将学术研究的主要精力投入清代藏族史,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继《清代驻藏大臣传略》、《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等书之后,又将近些年刊发于国内多家刊物的探讨清代藏族历史的论文辑为一书,以《清代藏史研究》为题公开出版,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清代藏族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此书共22万余字,收入作者论文21篇,书后附有《清代驻藏大臣一览表》。论文的重点是作者多年来用力甚勤的清代藏…  相似文献   

19.
人名,作为人类文明社会特有事物,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区别此人与彼人的标记。它是一种语言现象,但又不同于一般语言现象,自身具有特指性(即一个人名特指一个具体人),符号性(语言文字用之于人名则与其在语库中固有的词汇意义脱钩,而仅仅作为一种特定符号)等特点。正由于这些特点,一般将它纳入专名学的领域,成为语言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分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藏族生态文化研究作为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对《藏族生态文化》一书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