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诠释学由于承袭西方传统哲学的知识论取向,始终无法越出方法论领域,而伽达默尔努力建构以“理解和解释相统一”为主导思想的“统一科学”并对语言本体论、真理观、理解的应用性、历史性、“对话”理论等进行系统化论述,从而成为后现代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在看到伽达默尔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其进行理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文章运用当代诠释学的有关理论,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解读、重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试图开启全面探索马克思主义精髓价值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3.
2003:诠释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去世之后的2003年,国内学界的诠释学研究逐步进入一个理性、平实而有条不紊的新阶段。在西方诠释学原典与理论的译介与研究、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的研究、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性研究以及诠释学向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渗透等四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诠释学的系统性研究、研究力量的整合以及后备研究力量的培养等方面还亟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诠释学的当代价值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诠释学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它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自然科学的实证性、因果性方法的“理解”方法,从而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划分开来;其次,它使自然科学诠释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使普遍诠释学真正成为可能,从而为弥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文主义哲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鸿沟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诠释学的理论和视野可以使我们对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和问题获得新的理解,使我们的认识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在研究规模、研究水准和研究层次等方面基本上表现为一种稳中有升的态势: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适译与理论研究方面,严肃性的译介与挖掘性的探索齐头并进;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不断积累;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方面的一些探讨亦堪推介;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主要集中于法学、诗学和教育学诸领域.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在持续的推进中收获了诸多扎实而丰厚的果实: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积累性的译介和争鸣性的探索兼而有之;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专题性研究亦颇有斩获;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方面仍有一些争论;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于历史学、心理学、翻译诸领域的表现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2003年略显平实的情形,2004年度国内学界的诠释学研究一定意义上更为活跃、热烈。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适译与理论研究方面,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研究领域涌现了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研究已有实践性的探索和具体的建构;诠释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渗透方面,于美学与诗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传媒学诸领域都有新的进展和开拓。  相似文献   

8.
2007年度是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此一年度适逢20世纪的德国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逝世五周年.以此为契机,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适译与理论研究方面,标志性的成果先后面世;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高水平研究不断涌现;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方面也时有争论;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仍然于诗学和教育学渚领域的表现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2005年度国内学界的诠释学研究整体上可以说表现为一种比较平稳的态势:在西方诠释学理论的迻译与研究方面,针对性的引介与积累性的探索兼而有之;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持续推进;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探讨仍有诸多争论;诠释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渗透方面,虽然伴随着研究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存在学术含量与水准参差不齐的问题,但是依然不乏严肃性的、规范性的著述成果。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语言转向”开始于《真理与方法》的第三部分.转向使其诠释学实现普遍化并可能成功应对招致的指责,即认为他的诠释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实用主义哲学阵营中罗蒂十分重视伽达默尔的哲学.麦克道尔的哲学明显有来自伽达默尔诠释学和语言观的启迪,由此形成了不同于笛卡儿传统的关于知识、心灵与世界关系方面问题的分析理路.这可以说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实用主义哲学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两个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堪称热烈而又丰硕。除了召开一系列既具有纪念意义又极富学术价值的学术会议之外,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收获颇多;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继续深入;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研究有所创见;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于文学、法学、翻译等领域的表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所在.其确定与阐扬、生成与建构,都是具有开放性和历史性的过程.当代诠释学也为把握这一过程的开放性和历史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13.
数年来,有关"中国诠释学"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尤以傅伟勋教授、成中英教授、黄俊杰教授和汤一介教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前人的摸索为我们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但是,已有的几种"中国诠释学"体系中也暴露出一些应予关注的问题,如"中国诠释学"的构建不能只在方法论层面上下功夫,还须进行本体论层面的梳理;对西方诠释学的借鉴应当有所选择,无区别的移植只会损害"中国诠释学"应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从后结构主义与诠释学的交融中探讨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哲学诠释学新学派的社会科学观,不仅是诠释学哲学化所导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的表现,也是哲学后现代转向或哲学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更是哲学诠释学自身开放性的体现.论文通过对“重演”与“差异”概念的讨论揭示激进诠释学解构社会科学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之目的;通过阐释“在流动中生活”的激进诠释学观点,勾勒“更加激进”“更加冷酷”的诠释学全面解构社会科学的始基、范式、主体、对象及真理等相关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现代诠释学应从根本上理解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它将以中国古典诠释学即传统的诠释之道为基础,充分吸收与借鉴西方现代诠释学,同时包含存在论、实践智慧和方法论等多个层面,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既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又具有普遍性和现代性。我们应当开始尝试中国现代诠释学的理论建构,自觉地从诠释学角度回应我国当前的“中西之争”和“古今之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关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习惯见解,本丈旨在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是“经验”问题,而不是“理解”问题。文章通过探究《真理与方法》的写作体例与表述方式、伽达默尔同海德格尔的关系,阐明造成这种“理解”倾向的原因。并总结、评述“诠释学经验”范畴。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国学术的一贯传统,所谓“诠释学”实际上就是“诠释之道”,有古今之别,更有中西之异。据此,不仅可从根本上阐明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合法性,厘清中西诠释传统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更能获得中国诠释学研究在“后西方”时代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中国诠释学研究所要努力探索和建构的,乃是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它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诠释传统,自成一体而又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涵摄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9.
“诠释学循环”问题一直是诠释学的中心议题之一。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它实际上包含了三种关系:一是被理解对象内部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被理解对象与其背后的语言文化背景(包括作者本人的语言、风格、特殊精神和思想)之间的关系;三是理解者的先见与理解者的整个理解活动的关系。这三种关系一方面是随着诠释学本身的历史发展而逐次被认识发现的,另一方面它们又促进着诠释学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给诠释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学诠释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文学批评对文本理解和意义追寻的行动乃是造成诠释学领域作者、文本和读者间关系变动不居的原因所在。所发生的从传统诠释学向现代哲学诠释学的转变,实则是文本意义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流变过程。当代法国思想家利科的诠释学思想,则为文学批评基于文本与存在的关联走向读者的自我理解提供了一个务实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