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农村人才是促进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农村人才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注重自主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机制,为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当代农民发展的新趋势,是实现欠发达地区人才强农战略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纪难题.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提出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单纯的农村经济每年发展多少、农民生活提高多少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各种制度的建设,农民具备现代的政治文化观念至关重要.它是农村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直接影响着农村未来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培育和引导合理的新农村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以及农村发展滞后的中国现实背景和乡村建设相关知识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对这一战略的理解需要把握新的农村建设和建设新的农村两个方面,并从多元化和城市化模式中探寻新农村建设路径。避免陷入守土保农观、狭隘建设观、片面问题治理观,以及政治运动化、形式主义和机械模仿等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人的新农村"是中国关于农村建设的一种观念创新,它的提出有着自身的理论逻辑。这种理论逻辑就是:实现"新四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人的新农村"就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力求实现人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人的新农村"符合人类的建设规律,是一种科学的观念,它是时代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要内容。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注重民主法制意识的树立,注重制度体系的创新。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新时期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和谐与发展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如何利用资源分配的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新农村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这里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因地制宜。总之,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区域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例举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助力的农业产业带建设,来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是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以城乡平衡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和谐农村是一种新提法,它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的简练表述.和谐农村的伦理内涵和伦理意义十分丰富.挖掘和谐农村的伦理思想,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贵州农村的环境,包括生态和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实现贵州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必须从问题发掘到对策构建进行深入研究。观念和认识的误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滞后、农村环境建设不协调、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环境的破坏是贵州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关注具体的农村环保方案,从观念、宏观视角和农村整体环境治理入手,尤其要注重政策、法制和农民生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才能建立起贵州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比较完整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以城乡平衡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和谐农村是一种新提法,它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的简练表述.和谐农村的伦理内涵和伦理意义十分丰富.挖掘和谐农村的伦理思想,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法治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不仅有助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而且农村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形成和建立我国的法的理论和法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就内涵而言,“新农村”是以现行宪法制度为前提,以宪法所致力于构建的宪法秩序为基础的社会状态,并且这种社会状态应该是以法律为主要治理模式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涉及农民主体地位、农村经济、农村治理、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等六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方面在于讲课中给予学生新思路、新见解和新信息。教学中的新思路。主要指对教材的内容处理、阐释和理解上,如何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最能吸引人的新路子。而只有掌握新信息,提出新见解,才能打开新思路。为此,在阅读和社会实践方面,如何广泛收集积累,科学分析,不失时机地掌握新信息;在科研方面,如何大胆扬弃,敢为人先,勇于提出新见解;在授课和课堂讨论中,如何把握学生的期望视野,使教与学做到视野融合;并推敲酝酿,恰到好处地设置讲课中的“未定性”与“空白度”,从而打开新思路。使学生从对德育理论课的轻视和背离情绪,转变为主动和乐于接受教育,在动态和创造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面对环境的巨变和压力,传统企业及其管理理论正受到严峻挑战,它呼唤新企业和新管理的诞生。提出未来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高等院校新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理念。我国高等院校要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就要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就要贯彻落实"四大文明"的新理念,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优势,打造文化校园;就要贯彻落实"党的领导下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理念,要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推进学校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必须走"科技强农"之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既可推动农村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也可能引起大量农民的失业与贫困,所以制度和政策保证是新农村技术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新农村技术建设可以尝试如下路径:区分基础设施技术与因地制宜的乡村技术;"小的就是美的";与历史和传统密切结合;与乡村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呈现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形势、新特点。然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劳动生产率不高、竞争力不强、比较效益较低、农产品供应不足等现象依然存在。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本文认为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抓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服务,增强农业的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思想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系列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述的思想内核是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长期领导实践的经验总结。习近平同志创新了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蕴涵,提出了干部的新标准、新作风、新能力、新培养与新制度,并将其运用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对中国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开放发展思想是对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路径。首先,在发展思路方面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从“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从自力更生向“合作共赢”转变;其次,在发展目标方面,实现了由全方位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开放目标提升,由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强国目标提升;由迈向世界舞台向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目标提升;最后,在发展路径方面,实现了从学习借鉴到创新驱动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从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发展,从“三句话”到参与全球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飞跃 ;在价值观上 ,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实践上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纲领。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新的历史意识的创作思潮。因其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同样具有新的历史观,学术界在对其命名和界定时存有歧异。从对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小说的历史精神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历史精神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新历史小说是在各种思潮影响下,新的创作模式与新的历史意识相结合的产物,而不是新历史主义理论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梳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旧词新义词语,分析它们在词语长度、构成材料、结构方式、词性分布、生命力、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