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靺鞨"?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靺鞨'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讲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2.
古代于阗国是西域著名的大国,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在古于阗史的研究中,于阗国都位置的问题,是主要的课题之一。笔者依据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对于阗国都的问题,作一再研究。一关于古于阗国王都西城或西山城的记载,自汉至五代,不绝于史书。对其方位和规模有如下记载: “于阗国,王治西城,去长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汉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以来,英俄两国不断在中亚地区进行扩张活动,两国都把阿富汗作为在中亚角逐的重要场所。随着扩张的深人,双方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和矛盾,英俄双方决定对阿富汗的东北部边界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语义现有的解释都存在问题,原因是对语义源流分析不够。被诸说忽略的初始符“口”,即有都邑义;分化字“邑”语义过多,国都义又造“或”来承担;“或”借用为或然之或,国都义又累增符造了“国”字。因此,“中国”的初始义是“国都之中”,由此再引出表国家、华夏民族、黄河流域一带、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人、全中国地域、华夏民族等含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 6、70年代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是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比较两国的统一运动 ,分析其异同点 ,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一、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民族的统一 ,这是两国统一的最基本的共同点。具体说 ,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两国都是在一个封建王朝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统一的。德意志是普鲁士王国的霍亨索征王朝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意大利则是撒了王国的萨伏依王朝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加富尔。2 .两国都是通过王朝战争或对外战争的途径完成统一任务的。普鲁士王朝是通过三次战争 (186 4年的普丹战争 ,186 6…  相似文献   

6.
陈军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1):50-52,78
美、德两国都是违宪审查制度比较典型的国家。两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历史渊源、理论渊源、违宪审查的主体、提请审查的主体、审查方式和审查结果不同。两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各有优劣。两国违宪审查制度比较研究对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都是移民国家,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都在两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但由于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两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此导致两国实施了不同的语言政策.加拿大实施沉浸式双语教育,而美国则实施淹没式双语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义现有的解释都存在问题,原因是对语义源流分析不够,被诸说忽略的初始符“口”,即有都邑义,分化字“邑”语义过多,国都义又造“或”来承担:“或”借用为或然之或,国都义又累增符造了“国”字,因此,“中国”的初始义是“国都之中”,由此再引出表国家,华厦民族,黄河流程一带,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人,全中国地域,华厦民族等含义。  相似文献   

9.
一、十六国、二十五部与二十四部《清史稿·太宗纪》:天聪十年四月己卯,“大贝勒代善、和硕贝勒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率满、汉、蒙古大臣及蒙古十六国四十九贝勒,以三体表文诣阙请上尊号。”明清之际,蒙古各部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彼此对峙,各自争为雄长,每个部都俨然是个独立国家。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部首领布寨纠合女真、蒙古等九个部落,联合进攻努尔哈赤。史称“九国兵马”,又称“九部之兵”(见《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赤实录》)。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都有相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比较两国的端午习俗,不难发现二者在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专属经济区上空权利有其法律渊源 ;海洋法公约批准国的沿海国与非批准国之间在专属经济区上空的权利与义务问题 ,仍然应当遵循公约的规定。从国际法原理、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及国家的实践等三个方面 ,沿海国都在其专属经济区上空享有无可置疑的主权权利 ,包括涉及安全考虑的主权权利 ,从而与公海上空的飞越自由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美、澳两国都是“移民之国”。从殖民地时期起 ,两国即形成不同的移民传统 :美国鼓励自由移民 ,澳大利亚则反对大规模移民。 19世纪末 ,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导致两国政府采取排斥和限制移民的政策 ,其实质是为维护白欧洲人的利益。二战后 ,两国本着充实和发展多元化社会的原则 ,调整政策向限制和选择移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齿国”之称,始见于我国元代史籍,它是由宋元时的金齿民族建立的区域统治。在唐代,他们是“茫蛮部落”中的一部,因“以金饰齿”得名。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其强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大致是现今的保山、德宏、临沧、思茅、西双版纳诸地州及越南西北、老挝北部、缅甸东北的部分地区。本文拟对其盛衰情况作初步考察,错误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棘辐”?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棘辐’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15.
刘勰晚年北归和浮来山定林寺的创建苏兆庆已出土的文物表明,莒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莒城是周代莒国的国都,也是两汉时期城阳国的首府。因此人们对地处鲁东南的莒县并不陌生,不过,人们通常想起它,恐怕还是因为莒县城西浮来山定林寺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晚年的故居...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中小学德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两国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比较,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有着二千多公里共同边界、山水相依的近邻,两国都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近代又都先后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两国又几乎同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建国后又同步进行经济和政权建设。然而,两国走的是截然相反的道路,建立的是根本不同的制度。为了使世人全面了解印度政治制度及其与中国政治制度的区别,本文试图就印度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一制度的性质与作用等方面作一粗浅的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中印经贸的关系吴宏阳中印两国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古代,两国人民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给各自的发展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近代以来,两国又有着相似的遭遇。到了本世纪中叶,两国几乎同时取得了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1950年,...  相似文献   

19.
《康熙字典》将“(齿页)”字收在页部正编,将“(齿赞)”字列入齿部备考,以为一与头有关,一乃齿之属,仅据《字汇补》注音,而不详其义。《中华大字典》以其无义,迳将二字汰除。 按,二字出《改併五音类聚四声篇海》,亦有音无义,不同部居,为《字汇补》所本,《康熙字典》未识其源。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今古方言大略》二字联绵为释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据说,汉字是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初通过朝鲜传到日本的.虽然两国同是使用汉字,且字形很多是相同的,但经过历史的演变,目前两国通用汉字的形体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在日本政府1981年公布的<常用汉字表>和中国政府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的基础上,对两国现用汉字的历史演变、形体差异简单地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