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上,人们往往视《易》为卜筮或哲学著作,《文心雕龙》却鲜明地揭示和剖析了《易》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性意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心雕龙》尊《易》为最能体现宇宙天地精神之经典,为"哲人之骊渊也"。在此基础上,《文心雕龙》取法《易》之"大衍之数",确立了其《文心雕龙》的体制;本乎《周易》的自然之道来建构《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还第一次精辟地阐释了《易》的丽辞范式,及《易》旨远辞文、言中事隐的美学特征,充分肯定了《易》对规范文章创作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丽君 《阴山学刊》2008,21(4):8-12
提出并解决《文心雕龙》下篇的“命名”问题,既有助于认清《文心雕龙》整体体系,更有利于理解《文心雕龙》下篇的内涵和性质。对范注“文术论”之称及其统括的理论范围的辨析,可以得出结论,范文澜在《文心雕龙注》中把《文心雕龙》下篇统称为“文术论”,更符合《文心雕龙》的本旨和原貌,对理解《文心雕龙》下篇的性质和范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出现在公元五、六世纪之交的《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也是一部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杰作。早在公元九世纪初,《文心雕龙》的部分内容便流传海外。公元一七三一年,日本出版了冈白驹校正的《文心雕龙》句读本,这是国外出版的第一个《文心雕龙》版本。十九世纪以后,国外不仅出版过多种《文心雕龙》的原本和译本,供研究《文心雕龙》的“通检”和“索引”也不断出现了。这说明,《文心雕龙》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正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所注目。  相似文献   

4.
詹锳先生是20世纪“龙学”史上的大家,他以《文心雕龙义证》一书集成了《文心雕龙》的校注成果,不仅成为大陆第一个《文心雕龙》的会注集成本,而且至今亦无出其右者.这部皇皇巨著广征博引,严谨细密,以集解汇注的形式探求《文心雕龙》的本义,以证得对《文心雕龙》原文的确解,从而完成了一部既有会注与集成之功,又具个人理论色彩的“龙学”巨著,成为中国大陆20世纪“龙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亦成为百年“龙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心雕龙》的重要价值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了。我国专家认为:“《文心雕龙》是六世纪初古代中国文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整个世纪中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煌煌巨著。”日本学者则认为:“《文心雕龙》可以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黯然失色。”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愈加显示出《文心雕龙》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重要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比如,《文心雕龙》有无作为其整个文学理论系统赖以建立的哲学根基?如有,这个作为依据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正如本文标题所标明的,这篇文章的任务便是对《文心雕龙》的“自然”观点及其与刘勰的文学理论的关系问题加以讨论,并说明“自然”观点就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建中  徐睿智 《江淮论坛》2022,(1):172-178+193
《文心雕龙》的关键词之中有一个词长期以来为龙学界所忽略:兼。由检索可知,“兼”在《文心雕龙》50篇之中是一个热词;从学理上考察,“兼性”既是《文心雕龙》的关键词,而“兼性智慧”则是《文心雕龙》的根本特征之所在。《文心雕龙》的兼性智慧,其理论维度有四:一是主体身份之兼性,二是思维方式之兼性,三是话语行为之兼性,四是文体类型之兼性。四者之间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兼性主体具备兼性思维,兼性思维创制兼性话语,兼性话语生成兼性体式。兼性智慧既是刘勰文论的内在理路,更是中国文论的文化基因。揭橥并标举《文心雕龙》的兼性智慧,不仅能为龙学研究开辟新的路径,而且能为当下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提供从主体到思维,从话语到文体的文化启迪。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古今学者从文学、哲学等角度对该书进行了广博的研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刘在撰写《文心雕龙》时,对文学的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语言也给予关注和研究,近年来,笔者从语言学角度对《文心雕龙》作了考察,将一得之见,呈献于学界,求教方家。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文心雕龙·原道》云: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仰观吐…,依察含章,高插定位、放两仪既生吴;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c,‘c生而言丘,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德开宗明义,从语…  相似文献   

10.
《物色》篇在《文心雕龙》中的位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物色》篇在我们今天所见的各本《文心雕龙》中,位置均在《时序》篇后,《才略》篇前。对此,现代不少《文心雕龙》研究者均表示怀疑,认为次序当有错乱。最近出版的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选译》,索性把《物色》提前放入全书第三部分,次在《熔裁》前,《声律》后。据我看,这个问题还可以商榷,原来的次序位置不见得错。试申述鄙见。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很早就提出了《物色》的位置问题,其《物色》篇题注说: 《文选》赋有物色类。李善注曰:“四时所观之物色而为之赋。”又云:“有物有  相似文献   

11.
杨明照先生是著名《文心雕龙》研究专家。《〈文心雕龙〉校注》是其学术生涯的奠基之作,被誉为“龙学”一个“薪的断代”。60万字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则是积40年研究成果的巨著,被称为《文心雕龙》的“小百科全书”。100万字的《抱朴子外篇校笺》是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的立身大著。其它学术论著,也发前人所未发,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02-106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刘勰明确说明自己是在"注经"难以成家的境况下选择"论文"的。刘勰的这一自觉转向对《文心雕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确立了《文心雕龙》的性质、苦心经营《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根本着眼点在"文"、尊重文体的自身规范、重视辞采和文学技巧等多个方面。刘勰对"论文"的自觉与时代的重文风气、以往的"论文"传统以及自身穷困的处境、通达颖悟的文学修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读了《江汉论坛》1980年6期吴林伯同志评论拙作《论<文心雕龙>的纲》等三文的大作后,获益良多,无任感佩!然而笔者尚有与吴同志商榷者,特草此文,以答雅谊。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篇》有一句话说:“岂好辩哉,不得已也。”笔者此刻的心情,也是这样的。通读吴同志的大作后,感到我们双方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文心雕龙》之“道”的理解。吴同志认为《原道篇》所说的“道”是儒家之道,而笔者则认为是佛家之道,从而也就对一系列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此笔者决定对《原道篇》之所  相似文献   

14.
《梁书》和《南史》的《刘勰传》都记载了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与沈约有着重要的关系。刘勰完成《文心雕龙》之后,干之于沈约。沈约“大重之”,谓其“深得文理”。对于《刘勰传》中的这些记载,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刘勰为何“欲取定于沈约”、为何“无由自达”及沈约为何“大重之”等问题作了考论。  相似文献   

15.
由毕万忱、李淼著的《文心雕龙论稿》即将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文心雕龙》的部分成果。全书十八万字。其中一部分论文对《文心雕龙》《原道》等篇文章的理论观点作了具体论析,另一部分论文则对《文心雕龙》的一些  相似文献   

16.
戚良德 《文史哲》2011,(5):88-94
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被称为"龙学",在近百年的"龙学"史上,牟世金先生以其十余种专著、六十余篇论文,对《文心雕龙》进行了全面精到的系统研究,从而成为"《文心雕龙》的功臣"。他不仅是刘勰生平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文心雕龙》现代注释和翻译的开拓者,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第一人以及"龙学"史研究第一人,他还是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的创始人,"对我国‘龙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正因如此,可以说,牟世金先生是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龙学"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隐秀:《聊斋志异》的美学特质樊月娟隐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它概括了一条重要的艺术规律。《隐秀》是《文心雕龙》中唯一的残篇,虽看不到《隐秀》的全貌,但从残篇中仍可见隐秀的基本美学要求。刘勰说:“隐者,文化之重旨也;秀者,篇中之独拔...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意象说刍见王立科作为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意象”概念,最初是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无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现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而推究《文心雕龙》意...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出版的穆克宏教授的《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文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作者潜心研究《文心雕龙》30年来的结晶。 《文心雕龙研究》一书近30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对刘勰与《文心雕龙》全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涉及刘勰的生平、思想、《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风格论、  相似文献   

20.
《梁书》和《南史》的刘勰传都记载了刘勰与萧统有着重要的关系。刘勰进入仕途后,兼任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刘勰能任此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僧的关系。而萧统对刘勰的“深爱接之”,既由于萧统的“好文学”,又因为刘勰著有“深得文理”的《文心雕龙》。萧统的去世,又促使了刘勰晚年出家。最后,刘勰著述的《文心雕龙》对萧统编选《文选》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