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正> 资本主义社会是充满着经济、政治,文化矛盾和危机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为我们揭示了潜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矛盾和危机之中的客观规律,以及这种矛盾和危机的新的发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集中到一点,就是自50年代中期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进入一个以经济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各种合作  相似文献   

2.
2006年夏,美国住房市场价格下跌,由此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凸显出近30年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结构性转变,金融化的资本主义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化及其危机,也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希腊学者科斯塔斯·拉帕维查斯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出发,在吸收盎格鲁-撒克逊政治经济学和日本宇野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基础上,从金融化的货币特征、金融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关系,以及金融利润的来源与本质等角度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金融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尽管看似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得到了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逐步"完善",但现代资本主义隐藏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精神的极端消费和奢侈取向,资本主义的合理化形式、发展模式和金融体系的缺陷等无非是资本主义矛盾的不同反映而已。基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当代思想家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剖析,不难透视出现代资本主义在其精神、社会合理化形式、金融及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危机,以及导致危机发生的深刻内在根源。这种根源证明,现代资本主义危机是由其本质决定的,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哈维深刻地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指出其实质是以信贷膨胀和金融投机作为掠夺、诈骗手段的一种新剥削方式的崩溃,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产。哈维进一步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推动金融垄断资产阶级权力的巩固,他号召普通民众发起反抗新自由主义及其剥夺性积累的激进政治斗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此外,哈维还揭示了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积累模式之间的关系,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妥协。在西方政治向右转的背景下,哈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治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来剖析新自由主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新问题,为人们提供了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的独特而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新旧政治活动范式的比较,奥菲论证了新社会运动是化解福利国家矛盾、解决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有效途径,并最终强调抵制和阻止资本主义合理化过程进一步盲目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将超越现代传统社会运动而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从新社会运动所关注的主题、行动者、行动的模式以及价值意识上来讲,奥菲视域中的新社会运动以民主化、交往形式以及集体认同为其政治目标,因而属于认同政治.  相似文献   

6.
在特朗普时代,美国政治呈现出明显的危机特征。二战后与美国社会进步相伴而生的贫富分化、族裔关系复杂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矛盾引发了美国的政治危机,全球化及信息技术革命给美国带来的全新挑战则激化了美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了特朗普时代严重的政治危机。特朗普的上台是美国部分民众和精英解决政治危机的尝试,但其上台本身就引发了不小的危机,同时,特朗普意图缓解危机的政策措施又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危机强烈地冲击了美国的政治共识,但尚未对其形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因此,危机还是有可能缓解的。然而,这个危机是整个西方社会危机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化解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也很有可能会为世界政治经济增添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80年代社会民主党正经历着适应崭新条件的危机。文明首先是人类生存、寻求人类继续存在的形式、生态安全、世界经济秩序等的全球性问题大大激化了。在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内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危机过程、科学技术革命和工艺改造产生生产关系中新的矛盾,改变着劳动的性质和内容,使得一系列问题,诸如与劳动者社会状况有关的新老问题都激化了。其实,就象其他左派一样,社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引发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破产迅速向整个金融领域扩散,并很快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范围。是什么因素引发了当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拥有世界最大和最强健的金融市场的美国出现危机?本文首先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结构方面分析了此次"次贷危机"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如何升级为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并结合众多观点,全面分析了此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总结危机发生的教训,对于仍处于成长与转型之中的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无疑会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前,美国在取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霸权地位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彻底打乱了这种通过国际协议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国际货币秩序。取而代之的是,美元、日元、马克和英镑并存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它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资本主义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内各种矛盾激化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图就日元国际化产生的客观条件,以及将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作些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微观社会学是研究小社会群体及其原子结构的社会学理论.微观社会学是美国社会学流派的特点."小群体研究"是当代美国经验社会学研究最普遍和最发达的一个领域.在美国,小社会群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基本的研究客体,有其一系列的认识原因和社会原因.其认识论原因是:第一,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心理学化;第二,科学方法论的新实证主义观点.社会原因是三十年代爆发了全国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阶级矛盾极端尖锐.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以求国家从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研究领域中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福利国家危机之后得到重视,它是分析福利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高夫利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等概念,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内在的资本与劳工阶级的矛盾推动了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开支减缓了资本的累积,但是也维护了资本的再生产;社会工资是社会开支回流到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形式;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矛盾促使福利国家重组和寻找替代性策略。本文评价了高夫理论的贡献与不足,讨论了他的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与微电子学领域的进步相联系的科技革命新阶段。由这个进步引起的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矛盾正在继续加深。这表现在再生产经常发生周期性危机,而这种危机同长期的结构危机结合在一起;还表现在国民总产值增长速度的降低,就业的缩减和失业的扩大,失业成了资产阶级社会最尖锐的问题之一。垄断资本家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在于广泛利用科技进步成就,在推广应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实现经济改革。但是这引起资本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探究及中国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包括经济、政治、法制等制度因素,也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酝酿次贷危机的深层土壤,逐渐宽松的经济政策使次贷危机获得超级能量,金融工程将传统金融业这把双刃剑改造成了核电站,同时,房地产市场泡沫、金融监管的疏漏以及美国政府住房政策等,都是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对于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抓好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坚持金融创新与加大金融监管并举,加强国际及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4.
直到5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有一种舆论认为,科技发展会自然而然地带来社会经济的繁荣.这种观点反映出战后恢复时期的特点.到了70年代,由于长期的高失业率、通货膨胀、生产下降等危机的出现,工会对上述论点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而专家们则倾向于把这一时期的危机看成是经济方面的,不承认它是"一种劳动过程的危机".在引进西方技术的问题上,即使发展中国家能够适应这些技术,它们也应该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关经验.目前社会主义国家至少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伴随这些技术而来的种种社会冲突.但同时,社  相似文献   

15.
现代资本主义正在经历一场体系的危机,其中自然包括深刻的思想危机.它波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科学.正如当前的体系危机是资本主义战后发展的结果一样,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危机也深深打着战后资本主义内部所出现的变化的烙印.伴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出现的,是作为它的主要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的凯恩斯主义的危机.以琼·罗宾逊、卢伊吉·帕  相似文献   

16.
西方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源于18世纪末。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危机的出现,这种思潮自60年代末再度兴盛起来。这一思潮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和教育诸方面,在现代西方颇有势力,并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英和北欧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50、60年代的繁荣、发展状况,并且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种种变化,出现了危机震幅变小等情况.于是有人认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经济波动没有经济危机,仍在繁荣地继续发展.如果我们不被假象所迷惑,就应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存在,不过以股份制的发展为主要原因,一改战前的状况,形成了一种消费购买力不断扩大趋势与生产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并使战前的生产过剩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掀起一股空前未有的所谓“来自上面”的阶级斗争浪潮。这种情况的出现,部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矛盾在其制度本身危机新阶段的发展过程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下加深了。另一方面,保守力量之所以也能动员起来,主要是由于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和政治情绪和行为在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现状维护者采取的策略,遵循着以下三个主要原则:(一)试图强行实施一种旨在公开捍卫和竭力维护私人资本家利益的新经济政策;(二)力求重新划分资本主义国家作用的范围,将其目标放在限制、甚至消灭广大群众通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某些权利;(三)为了保存处于结构危机的资本主义,尽力使其意识形态“重新合法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危机首先表现为现代文明危机,这种危机一方面为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导致现代社会的重要成果、价值和方向出现问题。危机以其特殊的方式反映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建立在民主、社会主义和自治基础上的南斯拉夫社会中。在上述各类社会中,危机又表现为经济危机、政治制度危机、法律制度危机和政治思想方向危机。最后一种危机威胁着人权、自由和作为公民和生产者的人的解放领域已取得的基本成果。  相似文献   

20.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特种萧条”期间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获得了迅速广泛持续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因此,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 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帝国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形式之间矛盾发展和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