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工业增加值是通过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而增加到工业产品中的价值,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社会产品,是最终产品价值,具体构成为C_1+V+M,其中C_1为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价值,V+M为该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可见,都是通过该企业的工业生产活动而添加到产品上的价值。就整个工业来说,工业增加值是该部门各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它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自1993年实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量指标由净产值改为增加值统计以来,工业增加值一直是工业统计重要的总量指标,也是GDP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基础指标.  相似文献   

3.
提高工业增加值计算准确度之我见四川省甘孜工业学校童玉琴工业增加值作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从1993年起已正式列入了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制度规定乡及乡以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理论意义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  相似文献   

4.
增加值核算与会统衔接刘丽萍用分配法计算增加值可以从企业初次分配的角度来反映企业最终生产活动成果。企业初次分配包括了增加值的构成要素的四个组成部分,即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按分配法计算增加值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不少人都把从工业生产成本中提取的大修理基金作为固定资产折旧的补充形式,与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混同,视为“中间消耗”,归人工业性物耗,排除在工业净产值之外.在我国试算国民生产总值后,又把提取的大修理基金排除在工业增加值之外.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中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二者的构成项目  相似文献   

7.
注:1)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2)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名称本月本年累计累计比上年指标名称本月本年累计同期增长%工业工业增加值#轻工业重工业#国有及其控股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  相似文献   

8.
工业增加值的总量核算(续)王群英上文已经讲了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理论上比较健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SNA所推荐的,也是目前我国工业统计中普遍推行的增加值核算方法。但由于多年来受工业净产值核算的影响,以及中小型企业统计核算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原核算体系的区别之一,就是把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多元化企业,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总量的指标由总产值改成增加值。从工业上讲,工业增加值指的是工业企业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者讲是追加到原材料上去的那部分价值,它克服了工业总产值计算中的重复计算内容,使工业成果更纯、更精。在计算方法上,一般采取使用较早、取数比较容易的分配法。其主要特点是按照新创造的价值去向归集的这部分价值。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研究增加值增减及构成的变化,有三个方面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工业增加值核算中存在GDP核算与工业统计中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不统一、年度与季度核算方法不统一、省级核算与全国核算方法存在差异等矛盾。改革和完善工业增加值核算的设想:统一调查组织机构、实时维护企业名录库、改进工业统计制度等;推进改革的保障是:加大政府支持,协调推动名录库的实时更新;统一工业统计的调查机构并统一组织实施工业统计调查等。  相似文献   

11.
折旧是一种无须付现的费用,企业提取折旧的主要目的,除了使成本与收益相配合以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逐渐消耗的固定资产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进行补增。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经过1992年底的改革,在折旧方法和折旧率水平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近了一大步,但有些折旧制度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一、关于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在各行业财务制度和所得税法中,都对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作了规定,不准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和不使用的固定资产。笔者认为,对这部分固定资产也应提取折旧,其…  相似文献   

12.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领域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新增价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速度的真实、客观反映,也更影响到地区生产总值的核算质量。笔者长期从事工业统计工作,就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淡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工业增加值的简易计算法,实际上就是按分配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办法,它是从新增加价值的分配角度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的,也就是职工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应得的产品销售利润、税金、固定资产折旧和其他增加值之和.资料来源:由综合统计从财务报表中抄摘.1.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从“损益表”中第4行本月数.2.产品销售利润——从“损益表”中第9行减第6行的本月数.3.应交增值税——从“主要税金应交明细表”中第2~4行相加,减去第6行的本月数.4.折旧——从“资产负债表”中第25行的期末数减去上月期末数就等于本月折旧费.  相似文献   

14.
增加值是生产单位追加到生产的物质产品或劳务消费品的价值,除V和M外,还包括固定资产以折旧形式附加到本期产品中的磨损价值(C_1).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的总和就是社会最终产值,它比总产值少一个C_2(劳动手段的转移价值), 比国民收入多一个C_1.最终产值加劳势增加值形成国民生产总值.折旧是否应计入增加值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文章认为C_1和C_2都是物质消耗,只  相似文献   

15.
徐衡 《统计研究》1986,3(3):23-25
一、计算建筑业增加值指标的意义 建筑业增加值是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中的一个基础指标。它是建筑业劳动者改造劳动对象,为社会制造建筑产品的生产活动而增加的价值。由于它是以建筑业作为总体进行核算的,凡是凝结在建筑产品中的其他部门为建筑业提供的产品与劳动的价值均不属于建筑业增加值的内涵。但它是以一定的时间长度作为观察单位的,因此把前期劳动成果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视为增加值的构成要素之一。因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自身实物形态不变,从一定意义上看,折旧有积累的性质。所以增加值大体上就是我们计算的建筑业总产值中的固定资产折旧价值与净产值之和。  相似文献   

16.
注:1)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 2)固定资产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 3)本月固定资产投资及国内贸易数据并入2月份,故未列。表一1.工业 工业增加值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其中:国有及其控股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产品销售率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能源生产总量 原煤 天然原油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万吨万吨万吨 发电量 钢 …  相似文献   

17.
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满足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工业增加值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已成为全面反映工业生产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益和结构的总量指标.如何及时正确地计算工业增加值,就成为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工业增加值主要是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生产费用表加工计算求得.1993年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取消了实施九年的生产费用表.国家统计局在1993年146号文件和同年编发的《工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一书中,确定了从会计核算资料提供的制造成  相似文献   

18.
工业增加值作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已正式列入了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从1993年年报开始,要求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从间接计算法改为直接计算法——生产法进行统计上报。从理论上讲,按“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准确程度较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生产法所涉及的项目很多,其中不少又不能从会计报表直接取得,既增添了计算难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注:1)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 2)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3)物价中①为定基价格指数,基期=2000年平均价格。②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及其中各项,均为上年同期=100。统计资料提供:《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编辑部 电话:010-63449094指 标 名 称指 标 名 称本 月本年累计本 月本年累计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工业 工业增加值 #轻工业 重工业 #国有及其控股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产品销售率 主要工业…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两语     
利用增值税指标推算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与增值税的纳税基础增值颇有一个共同点,即均指产品价值构成中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部分,这使得利用增值税指标推算工业增加值成为可能.虽然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工业增加值是指本期生产产品的增值额,增值税是指本期销售产品的增值颇,但只要对增值税指标进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