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变革。我个人认为,这场变革既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我国最初的经济体制是以高度集中统一为特点的。当时,我国无产阶级刚刚夺取政权,整个国家面临着需要恢复经济、稳定物价、抗美援朝、进行重点建设等艰巨的任务,同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比较简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基本上符合当时的需要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经济体制很快就暴露出了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很好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究其实质是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优化的制度环境。改革已经八年,它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取得了多少进展,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改革方案应当如何设计和调整,这是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体制和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同志都应冷静思考并给予回答的问题。本文仅做引玉之砖,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争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思想论争.第一次论争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论争主要围绕着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展开;第二次论争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论争的焦点在于市场化改革到底姓"资"还是姓"社"这一问题;第三次论争发生在2004~2006年间,论争的重点在于改革的成败得失问题.在这几次论争中,改革派最终取得了上风,使改革开放得以持续推进.这些论争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的论争,核心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起因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奇妙结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的活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行政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有不少被不适应的行政体制给削弱或吞噬了。我国已经到了不大刀阔斧地改革行政体制,经济就无法高速发展的地步。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是一种什么关系,我国行政体制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是从突破苏联经济体制模式开始的。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后,照搬苏联的模式建立了所有制形式单一、权力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平均主义分配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对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进行,对于有效地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一五”后期,毛泽东就觉察到这种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他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主要原因是 :改革策略比较稳妥 ,较好地处理了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在经济改革方面又采取了渐进式推进的策略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把生产主体的利益、权利与责任紧密结合起来 ;对体制外的部分采取了首先放开的策略 ;实行对内对外两个开放 ,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但也有缺陷和不足。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 :国企改革 ,农业发展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两个转型的关系处理 ,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理论道德思想体系的重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才 《阴山学刊》2002,15(6):45-46
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开始了改革的探索,这场改革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社会主义改革运动蓬勃兴起,以及国内新的矛盾和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按本国国情进行建设要求的背景下展开的.同时,是毛泽东在"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愿望促使下起步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邓小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并最终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从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长期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经济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颇具特色的经济领导理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邓小平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丰富多彩,并涉及方方面面。本文是从发展的观点来研究邓小平经济理论。为便于分析起见,仅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内在联系,并力图在这个基础上,探讨邓小平如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行政区划体制创新应与国际惯例接轨。一是适当减少行政层级,逐步实现由目前的四级制向三级制过渡;二是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区划的法律制度,保障法律的切实执行;三是合理处理行政区划调整与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行政与尊重民意的关系;四是科学、合理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区域的行政区划与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已在改革中逐步取得了国人的共识,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这一目标模式的建立最近又获得了一种巨大的推动力,这一巨大的推动力来自我国即将重返关贸总协定这一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在所有制问题上超阶段的认识和实践,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决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条件。股份制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有利于劳动者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国有经济应从战略上调整布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相似文献   

14.
李红 《云梦学刊》2008,29(5):56-59
毛泽东的经济领导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对历史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仍有启发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济体制集中表现为中央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要打破这个根深蒂固的旧体制,转轨到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是异常艰巨的、史无前例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十几年来,经济体制各个子系统的改革如所有制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分配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等等,都是围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总的看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迈出了三大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在有领导有步骤地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要保证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干部做到认清改革的根本宗旨,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的原则、政策,并善于采取适当的步骤和方法。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正>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全会如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起的伟大作用那样而载入史册。《决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正确地回答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所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论述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规  相似文献   

18.
学习、贯彻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次产业的决定,它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当前发展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发展问题,而且是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进入新层次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中国人才市场建设二十年中的一些较重大的历史事件。追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依照事物发展的由低级到高级,由混沌到清晰的内在逻辑,将中国人才市场建设二十年划分为“解冻”和“布局”的前后两个十年发展期。对中国人才市场各个发展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做了初步的研讨,并进一步总结了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自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后,逐步推开了厂长负责制,但中间实际上也经历了厂长负责制——厂“长全面负责下的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这样一个演变过程.近年来,中央又提出了以“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精神(以下简称“三句话”精神)来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各地据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反映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学习《决定》和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对此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